2016-04-08來源:新浪收藏 |
嘉賓聚會 2016年4月5日下午3點,于艾君個展“山河探討”在閎約當代藝術中心舉辦。展覽現場展出了于艾君近幾年具有實驗性的布面油畫和紙本繪畫作品十余件。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交流 于艾君的作品絕非在形式上讓人“一見鐘情”,也并無“講故事”的嫌疑。相反,他似乎在構建一種視覺習慣,這和他的“第三繪畫”在氣質上有某種不期而遇的暗合——游離于趣味之外。我們習慣于將自我的藝術認知強加給所有的觀者,乃至在面對藝術史時,站在那些被曾經的時代拒絕過的藝術天才作品前手足無措。希望倘若這樣說不會冒犯別人,我無意挑起藝術爭端彈射臧否,畢竟這涉及到視覺經驗的累積。
展覽作品
展覽作品 于艾君經歷過嚴格的西方造型訓練的洗禮,對中國文化也有涉獵,他的創作與傳統的學院寫實主義保持著距離,作品帶有明顯的叛逆和反抗意味。這種反抗并非真正意義上的與傳統抗爭,而在于表現主義自身所獨具的得天獨厚的氣質——普世情懷和神秘主義。這種帶有濃郁個人趣味化的繪畫其實很容易被誤解為極端。隨著對哲學和神秘主義的無止境探究,無疑到最后將是一個無底深淵,豈非死路一條?殊不知,藝術的絕大部分魅力源自于對未知世界的探索。
展覽現場 就如于艾君的“影畫”,通過油彩、油墨、碳筆或鉛筆等多種混合媒介結合,借助拓印的手法,在一層薄薄的紙上創造出隱約的時空。畫面氤氳如暮色,內容涵蓋了個人私密化想象和對社會的隱晦批判,甚至令人在現實的層面聯想到更深層次的寓意。這種創作方式算不上新奇,有點像油印拓像,不同之處在于繪畫的呈現過程被賦予了崇高的手工性和藝術家的個人經驗。他通過轉印的方式和直接描繪相結合,使呈現效果介于確定與不確定之間,形成一種別樣的素描。我想于艾君在這一創作旅途中是很享受的,他就像一位探險家,勇往直前的同時體驗到神秘和未知的快感,并欣然與觀者分享。
展出作品 事實上,于艾君對繪畫語言并沒有特別的限定。他早期使用的其他創作媒介相比,于艾君更加偏愛紙上創作,這種源自于大地的纖維材料仿佛有一種特殊的能力,將其擅長的細而輕快的筆觸與紙質的自然隨和融為一體,他甚至經常嘗試將其作品置于現實場景中,似乎是想要讓它們與自然進行交流,這讓我想到了保加利亞藝術家克里斯托夫婦(Christo and Jeanne Claude)在美國科羅拉多州的大河谷之間搭起的那道大橘紅色簾幕《峽谷帷幕》,和他們不同的是,于艾君并非大地藝術的推崇者,他以返璞歸真的方式在表達自我情懷,將作品中極為隱秘的感性存在變得明了從而揭示那些被掩蓋的真實抑或被忽略的風景。 據悉,此次展覽將持續至4月27日。
嘉賓合影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