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13來源:新浪收藏 |
展覽海報 展覽名稱:“異象”——永杰個展 展 期:2016.5.13--2016.6.11 開幕酒會:2016年5月12日(周四)下午5--8時 地 點:ArtCN畫廊 地 址:上海市閘北區光復路423號(靠近新橋路,蘇州河) ArtCN畫廊誠邀您蒞臨“異象:龐永杰個展”本次展覽將為您呈現龐永杰最新創作的雕塑及油畫作品。 龐永杰,1968年生于山東,他是公認倡導“后現代抽象”運動的優秀中國藝術家之一。他先后在山東師范大學和中央美術學院學習中國水墨畫和油畫。在此期間他熟練掌握了新表現主義運動中最重要的色彩和形象表現的能力,同時受中國傳統繪畫影響,精煉了其獨有的使用連貫線條及形狀的創作方式,最終形成了一種突破傳統且極具個人特色的繪畫風格。如今,龐永杰的作品因其豐滿、俏皮的人物造型及以有機形式呈現的動物形態獲得認可。這些流暢柔美的形態也成為他繪畫和雕塑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代表符號。 在龐永杰的早期作品中,他從民間藝術里不斷汲取靈感,通過結合具有強烈視覺沖擊的形狀、顏色、體積和線條,構建了一種半虛幻半現實的女性形態并借此為觀賞者創造了一場愉悅的“視覺盛宴”。畫面中那些豐滿的乳房和臀部,嬌小濃艷的嘴唇配上圓潤的臉頰以及流暢優美的身型曲線,無不讓人聯想到盛唐時期的美人。由于他的藝術是從民間藝術中衍生出來并結合了其對現代西方世界色彩的研究,他的畫展示了一個不斷完善的,用簡潔線條和形狀來表達空間與物體之間的復雜關系,二維與三維、線條與色塊之間連續性的探索過程。在觀察不同物體和即將消失的傳統因素之時,不同的思維角度會引發截然不同的情感。龐永杰對女性形態的獨特理解將其作品中的美學引領到一個更為自由及客觀的層面。在這個層面上,物體不再被整體呈現,但完整性卻更為明顯。畫面中每一個獨一無二的角色通過錯綜復雜的空間安排而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體現了藝術家對探索深層次的愛及歡愉的濃厚興趣。 龐永杰創作的不銹鋼雕塑所具有的流暢金屬線條,在雕塑本身與環境之間營造出一股互相制衡的力量,同時又讓其與環境產生了親密互動。他近期創造的雕塑形態,通常被認為是一個女人,但其實是一個性別模糊的人。龐永杰曾清楚地提到,“許多人認為我的雕塑是基于女性的形態來創作的,但實際上并不是。它是中性的,或可被理解為一個類似于自畫像般的獨立形象?!彼€表示,他根據自己的直覺創作出的這個形態,是將女性形態進行了一定的演變,糅合了“動物”的特征,并且在創造之后多次重新審視修改,以達到最初預想的效果。他使用類似的基本形狀來激起觀賞者心中的不同情感。從一個雕塑走到另一個雕塑面前,或者多次觀察同一個雕塑,不同的場景會使觀賞者心中不同的情感變換交織在一起。欣賞龐永杰的作品可以讓觀賞者重新從個人的角度審視自身、女性及動物之間的關系。 與同齡的大部分當代藝術家一樣,龐永杰曾經歷了一個對政治批評和社會犬儒主義狂熱的時代。這股瘋狂的余熱,幾乎占據了整個中國當代藝術界的話語權長達二十年之久。然而,龐永杰并未妥協,他遵從內心直覺,一心堅持探索抽象藝術本質,并將此視為一場愉悅的體驗,即使被社會中那些虛偽的政治符號所排斥也在所不惜。這個非同尋常的決心使他得以以一種完全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來響應在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和道德監督下尋求自我解放的呼聲。 自21世紀初以來,龐永杰的作品在亞洲市場已逐漸被廣泛認可。與此同時,他在歐洲各地和美國也有舉辦過展覽,地點包括荷蘭、德國、比利時、丹麥、法國和紐約。 部分作品: 《無題-B》D80cm,2105年 《無題-II》50x60cm,2015年 《無題-IX》100x80cm,2015年 《無題-V》80x100cm,2015年 《無題-VI》80x100cm,2015年 《無題-XI》125x100cm,2015年 《自然之力-V》110x80x60cm,2010年 《自然之力-VI》130x125x80cm,2010年 藝術家簡介: 龐永杰 龐永杰,1968年生,職業畫家,現居北京宋莊 部分展覽 2015年06月 瑞士蒙特勒雙年展 2015年05月 香港Fabrik Gallery個展 2015年02月 “2697”廈門建發首屆當代藝術展 2014年12月 “色彩開啟夢想”億利集團邀請展 2014年10月 798藝術節 游樂園——798公共藝術邀請展 2014年10月 “關鍵鏈接”國際藝術展當代美術館 2013年12月 中國東盟雙年展 2013年09月 “淼·再造”蘇州當代藝術展 蘇州雨村美 2013年05月 體積的對話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2013年03月 德國龐永杰&王小慧聯展 慕尼黑普羅姆畫廊 2012年09月 中國當代雕塑巡展 德國 2012年02月 “中國進行時第二章 美國紐約展 2011年07月 悅·美術館開幕展(超現實波普) 2010年12月 “中國藝術新浪潮” 加州大學美術館 2010年02月 道的狀態-中國當代藝術 美國萊曼學院美術館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