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02來源:中國美協 |
中國美術館“典藏活化”系列展:中國美術館藏王琦版畫作品選展于2月23日在中國美術館啟幕。 20世紀的中國美術有兩個關鍵詞,一是“民族救亡”,一是“中西合璧”。這是幾代中國美術家以赤子之心懷著對祖國的愛、對民族文化的愛、對黨和人民的愛、對生活和時代的愛,用情感和生命、用畢生的藝術探索所譜寫出來的藝術史章。與此同時,歷史也塑造了優秀的藝術家。王琦先生(1918.1-2016.12)就是在這時代風云中成長起來的革命美術家、美術教育家、美術活動家。 回顧近百年的中國美術史,新興木刻運動中涌現出來的一批藝術家在那風雨飄搖、烽火連天的時代,以刻刀為武器,為喚起民眾千百萬、為民族解放做出了巨大貢獻,解放后又在社會主義建設的不同階段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今天我們舉辦王琦先生作品展,不僅是對王琦先生本人藝術的崇仰,也是對這一代藝術家所作出卓越貢獻的深情回眸。 王琦先生1934年進入上海美專學習西畫,在校期間對木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38年赴延安魯藝美術系學習,開始木刻創作,1939年第一次發表木刻作品《在冰天雪地中的游擊隊》。王琦的版畫創作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其作品展現了20世紀中國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三四十年代,他因工作需要輾轉于武漢、重慶、南京、香港等地,其作品集中表現了戰爭環境下人民顛沛流離的生活和反抗侵略的斗爭。這些作品以黑白木刻為主,尺幅較小,結構謹嚴,刻畫細致。建國后,他勤于體驗生活,不斷拓展表現題材,工業建設、城市建筑、山川風景、花卉庭院、農民勞作、市民生活等構成了一幅新時代的生活圖景。在堅持黑白木刻創作的同時,也開始嘗試套色木刻,他的套色木刻色彩單純、簡練,藝術風格趨向浪漫抒情。文革結束后,年屆耳順的王琦依然沒有停下對藝術的不懈追求,創作了古樹系列和城市景觀系列版畫。自然界中富有頑強生命力的樹木給了他創作的靈感,他刻刀下的老樹古樸滄桑而又自由舒展,黑白線條極富節奏感和韻律感。城市景觀系列則是藝術家對現代生活的感受,作品以城市現代建筑和橋梁道路為表現對象,黑白色塊的對比、線與面的對照,展現出對藝術形式的多向探索。王琦有著扎實的素描速寫功力和對生活細致入微的觀察,其版畫作品構圖開合有致,刀法簡練爽利,細節豐富微妙、意味深長,他創作的《石工》《洪流》《晚歸》《古墻老藤》等版畫作品都是中國現代美術史上的經典之作。 王琦不僅是中國新興木刻運動的先驅,也是抗戰時期大后方美術活動的重要組織者。他早年在武漢政治部三廳、重慶文化工作委員會工作,創辦、領導中國木刻研究會,先后擔任《戰斗美術》《木刻陣線》等多份刊物的主編,組織舉辦全國木刻展覽,為抗戰時期美術發揮積極作用做了大量工作。王琦也是著名的美術教育家和美術理論家。建國后,他任教于中央美術學院,先后參與版畫系和美術史系的籌建工作,主講外國美術史、中國現代美術史、中國古代版畫史等課程,擔任外國美術史教材主編,為教學工作傾注了許多心血。在美術理論方面也頗有建樹,自30年代以來發表理論文章數百篇,出版多卷本美術文集,對“藝術形式的探索”“版畫創作的思想性”“西方近現代美術”等論題均有精辟論析,展現出豐富的學養和思辨能力。尤其是他對藝術形式的關注,走在學術前沿。同時,他還擔任中國美術家協會領導工作??梢哉f,王琦為中國現代美術事業和教育事業貢獻了畢生的精力。 2005年,王琦先生向中國美術館捐贈作品816件,包括其個人創作的版畫、素描、中國畫、書法及其多年收集珍藏的抗戰版畫和國際版畫。這一捐贈義舉彰顯了老藝術家的高風亮節和無私奉獻精神,大大豐富了國家美術收藏,為中外版畫交流和現代版畫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藝術資源,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許多專題展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王琦于2016年12月7日因病去世,其藝術成就和捐贈義舉都值得總結和紀念,因此,中國美術館特意甄選其個人版畫作品舉辦展覽,藉此表達崇高的敬意和緬懷之情。
洪流
古墻老藤
晚歸
青年煉鋼工
躍馬殺敵
樂曲
嘉陵江上
碼頭挑夫
天瘠變通途
變通途
石工
當難民車停下來后
北海之春北海之春北海之春北海之春
延邊市集年
朝霞映船臺
都市交響曲
林海巡邏
難民一群
冰天雪地中的游擊隊
牛角沱碼頭
長白山的早晨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