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09來源:江蘇美術家網 |
![]() 佘玉奇,江蘇省南通市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省美術家協會常務副秘書長(主持工作),江蘇省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江蘇省美術家協會山水畫藝委會副主任,江蘇省藝術專家庫成員,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 佘玉奇先生是新江蘇畫派中一位出色的中年畫家。他苦研丹青四十余年,遠承明清山水畫之基礎,今借新金陵畫派諸大師之精華,把古典的山水美與現代的視覺審美相互融合,形成了虛實相生、動靜相成的藝術風格。他的近作《西風自有東風手》(作于甲午中秋)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優秀作品。 ![]() ?從布局上講,《西風自有東風手》采用高遠仰視的構圖。佘玉奇先生作畫布局的一大特征就是不特別講究奇特,但卻在每一細節上透出其精神來。此畫中,最近處是一彎塊石與小徑相擁下的明澈清靜的秋水;秋水源自蓊郁山林間的瀑布,平靜卻又在明顯的涌動。 向上便是山丘與樹木與山泉相錯的伸展,山石堅磐,樹影婆娑;尤其是秋樹,遠遠看去,像是一大團一大團凝聚在山梁間的濃重的火色云煙,不散不滅。 ![]() 再向上,便是突兀而出的山峰;山峰重疊,粗獷而冷峻。山雖無言,然非無聲,山腳下飄渺的團團云煙仿佛傳遞出一陣陣秋天的愜意。色彩上,上下重而中段明快。筆墨上,山石巋嵬,老辣樸拙,禿筆與尖筆兼用,彰顯厚實與蒼勁。水的筆墨是最獨到的,擠白輕擦出瀑布泉水的輕盈與靈動,疊加烘染出湖水的寧靜與深邃。 ![]() 佘玉奇先生正是以他獨特的筆墨來表達他的創作思想。依筆者看來,《西風自有東風手》以辨證的思維、積極入世的態度傳遞出人文的詩意。佘玉奇先生筆下的西風與秋色,凝重中透出了明快的意境。畫中有開合式的瀑布,泉涌奔騰,穿過枝葉搖曳、色澤明黃且顧盼互依的茂盛的秋林;山嵐渺渺,小路清晰可辨。尤其是遠山的筆墨處理,淡淡的一抹,不動聲色的顯示出一種延綿,一種生生不息。 ![]() 佘玉奇先生通過西風秋色圖而演繹出東風春日過程的必然,鋪陳出先哲“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大學》語)的道理。在這里,我們還應該聯想起雪萊的《西風頌》,“你怒吼咆哮的雄渾交響樂中,把我僵死的思想驅散在宇宙,像一片片的枯葉,以鼓舞新生”。此詩理當是此畫最好的腳注。 《西風自有東風手》的畫眼抑或是意境,當屬這一個“手”字。而要恰當又妥貼地表達出這一層意境,除了文化修養、師造化的感悟以及中國畫的重要載體——筆墨功夫外,還需要一個最為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畫作者對生活達觀執著的態度。 ![]() 佘玉奇先生曾與筆者談及創作此畫時的感悟。他說,不少人眼中的秋天,總是悲悲切切,瀟疏難堪的。這一點他極不能接受。佘玉奇先生引用經典詩句來表達了他對秋天的看法。他說:建安七子——王粲的《登樓賦》“風蕭瑟而并興兮,天慘慘而無色”——你看多慘;李清照的《醉花陰》“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你看多涼。佘玉奇先生認為秋天或是要如“無邊落木瀟瀟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句)一樣的豪邁,或是要如“自古逢秋悲寂寞,我言秋日勝春朝”(劉禹錫句)一般的樂觀。在《西風自有東風手》這幅畫中,山間的云是向上翻騰的——云卷云舒;湖中的水是清澈寧靜的——讓人忍不住望一望,掬上一把,冷不丁還會有一兩尾小魚兒來。 ![]() 林間溪水邊還有一條小路,雖不見人影晃動,但畫作者透過枝繁葉茂,清泉潺潺,以及水洗過一般的天空告訴觀眾,畫中有你不曾晤面的人們正在忙碌著雀躍著,他們三三兩兩正在林間仄陰處的山坡上小憩,正在稻花香里說豐年啦。 ![]() 著名美術理論家馬鴻增先生這樣評論佘玉奇的畫:“玉奇作品的品位是耐得住琢磨的,這跟他文化修養的廣博是分不開的,因為他的作品是典雅的、文靜的、富有詩意的”。《西風自有東風手》正是以結構貌似平淡而細節謹慎刻畫并賦予其深刻思想意境的獨特風格,詮釋了佘玉奇先生氣韻天成、章法獨居、以形傳神的中國畫精神。讓我們期待佘先生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面世。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