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31來源:華夏書畫藝術網 |
![]()
書法篆刻家盧繁榮
個人簡介盧繁榮原名盧鑫,1950年生于北京佘家胡同,從小受到家庭的熏陶和外祖父學習書畫,八歲因酷愛京劇考入戲曲學校,后到新疆烏魯木齊京劇團深造,改名盧繁榮,字:緐博,號:耕石,小字黑子,1969年參軍,從事京劇現代戲演出工作,1974年轉業,向外祖父厚山老人研習文物鑒定和書法篆刻,并問教王以坤·張金英等文物鑒定大家,并向王增年先生學習書畫,2010年文物局退休。 現任北京吉古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業務經理兼藝術顧問。 現為北京神州書畫研究會理事。 學習及獲獎情況1984年畢業于無錫書法藝專 1984年加入北京神州書畫研究會,會員 1991年參加建黨70周年書法展獲二等獎 1997年香港回歸書法展獲紀念獎 1997年全國交通系統書畫大展二等獎 書法作品欣賞![]()
![]()
![]()
![]()
![]() 篆刻作品欣賞![]()
盧繁榮老師在印面、邊欄、疏密、線條、淺深、章法、刀法等都有很深研究。 ![]()
盧繁榮老師要求印面磨時必須平,不平則印面著紙有輕重,而印泥之色有濃淡。輕重分而變化出,濃淡見而筆墨生。趙悲盦嘗云:“古印有筆兼有墨,今人但見刀與石。”只知于筆畫肥瘦中束筆墨、而不知于印面高低上生變化也。試觀古印若有若無處, 即印面和不平之一證。 ![]()
盧繁榮老師認為邊非不可敲,亦非每印必敲,須視其神韻之完善與否。神韻未足,敲以救之;不則,畫蛇添足、弄找成拙而已。 ![]()
盧繁榮老師的印文筆畫均勻,無虛實疏密之致,舒展自如,落落大雅。 ![]()
盧繁榮老師的篆刻作品刀法老練,中鋒落石,刀路中間深而兩邊淺,則藏鋒斂鍔,筋骨在中,雖偏貼印面,而其象卻是渾圈。近有以起底刀起之使平,則線與底成垂直。 ![]()
盧繁榮老師肖形印更是融漢畫像、古肖形印為一爐,在印壇上是一絕。 盧繁榮老師作品能不落前人窠臼,自出新生意,開創了一代印風。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