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1來源:江蘇美術家網 |
王雪峰 書畫頻道中國書畫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 寧夏文聯副主席 寧夏美術家協會主席 作品名稱:《竹石圖》尺寸:136×70cm 一逕森然四座涼,殘陰余韻去何長。 人憐直節生來瘦,自許高材老更剛。 會與蒿藜同雨露,終隨松柏到冰霜。 煩君惜取根株在,欲乞伶倫學鳳凰。 在這幅作品里,畫家以凝練古拙的筆墨,描繪了墨竹不斷向上伸展的姿態,風格清新自然。構圖方面,畫家精心經營畫面事物的位置,傾斜延展出的山石與竹子,匯聚形成了大開大合的折曲角度,使畫中墨竹呈現出剛正的氣勢,襯托了竹子不屈不撓的精神內涵。畫家運用水墨的純粹性,摒除多余的背景事物,僅描繪山石與竹子,留足布白的空間,強烈的黑白對比,使得畫面更具有視覺張力,同時也側面強調了墨竹堅韌不拔的精神。筆墨方面,畫家以雄渾健勁的筆墨,濃淡結合的墨色,勾畫出虛實相生的墨竹形態,并以濕潤的水墨,點染、皴擦出山石的質感。 竹子作為四君子之一,象征著高雅品質與傳統美德,畫家筆下的墨竹,展現了個人高尚的品德和君子氣節,同時也體現了深厚的文人素養和詩意情懷。不僅如此,墨竹也傳達出畫家內心的希冀,希望社會與民眾能以堅定的意志,攜手共創未來美好的新生活。 劉杰 書畫頻道中國書畫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 河南省文聯副主席 河南省美術家協會主席 作品名稱:《春韻》 在這幅花鳥作品里,畫家以清麗、雄渾兼具的筆墨,描繪了春風吹拂,芙蓉花開,大公雞繞花聞香的場景,風格古樸典雅,春韻盎然。在構圖方面,畫家融古創新,將傳統花鳥畫圖式與當代審美體驗進行融合,創造出獨具風格的頂天立地式花鳥畫構圖,借助畫幅的邊緣線,描繪了半邊的山石與松樹形態,嬌艷的芙蓉花在其旁邊盛開,躍動的大公雞朝著花卉的方向前進,這一動一靜之間,賦予了畫面極有意味的故事性和趣味性。畫家以雄渾的筆墨,蒼勁的線條,塑造出松樹的形態,以濃厚濕潤的墨色,暈染皴擦出山石的肌理,同時,畫家運用沒骨技法,以鮮艷的色彩塑造芙蓉花明艷的姿態。 作品的章法新奇,表現出自然生命的無限活力,還體現了畫家獨特的審美情趣,以及對傳統筆墨與時代精神結合的探索創新。 李毅峰 書畫頻道中國書畫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總編 天津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作品名稱:《我見云山多嫵媚》 我看云山亦忘我 山中光照心中陽光耳 尺寸:138×70cm 縱覽此幅山水畫,畫家以渾厚華滋、蒼健古拙的筆墨,與寫意的表現手法,描繪了陽光籠罩的崇山峻嶺之景,尤為壯美。作品以全景式構圖,將畫中的高山奇峰劃分為前景、中景與遠景三個部分,河流以留白形式勾連三景處的山峰,加強了各座山峰之間的聯系,山峰有序地沿著留白的河流綿延至遠處,旨在打造松緊有度的舒適畫面空間。整體筆墨雄健遒勁,畫家以書入畫,枯筆焦墨勾勒山形,活用點皴的技法,塑造草木蔥郁的植被景觀,顯得山川渾厚,樹木華滋。淺淡的色彩,暈染于部分的山川樹木之上,營造光照云山,熠熠生輝的意境。整體作品中,畫家將自然之美、山水精神與時代氣息進行深度融合,踐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藝術創作方向。 畫家透過作品,表現出祖國自然山川的大好風光,同時也在自然萬象中尋得“天人合一”之境,并從中探索人類社會與自然生態的和諧共生之道。 楊東平 書畫頻道中國書畫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福建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福建省畫院副院長 作品名稱:《報春圖》 尺寸:137×69cm “唯有梅花報春早,雪中傳信過江干。”冰雪寒冬還未消去時,梅花提前帶來了春天的消息,如同春天的使者。 這幅《報春圖》中,畫家選取了梅花和竹子作為表現的對象,所謂,“竹里梅花相并枝,梅花正發竹枝垂。”竹枝四季青翠,傲雪凌霜,梅花圣潔堅強,孤傲高尚,可謂是文人儒雅之風、君子之氣的寫照,兩者不屈不撓的堅韌精神都為中國人所贊美。畫家用筆法度嚴謹,但不失靈活生動,把堅挺筆直的翠竹與虬曲蒼勁的梅樹刻畫得縝密精到,突顯出不同植物的生長特點,體現出畫家對于傳統筆墨的感悟與把握。根據物象的深淺變化用墨,梅花枝干的立體感和明暗關系處理的分明清晰。觀眾在欣賞春景的同時,也能與畫家散逸出的閑適心境產生共鳴。 佘玉奇 書畫頻道中國書畫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中國美協理事、民族美術藝術委員會委員 江蘇省中國畫學會副會長 作品名稱:《霞凝萬壑丹》 尺寸:138×70cm 這幅《霞凝萬壑丹》章法獨具,用筆蒼厚,兼具北方的大氣豪邁和南方的清雅雋秀,古語云,“意貴乎遠,不靜不遠”。 作品描繪了秋日傍晚,山間云霧繚繞的靜謐之景。巍峨的群山間總有獨特的風景,狹窄的小道直通靜謐的村莊,晚秋時分的楓葉為蕭條的樹林增添了幾分鮮艷的色彩,遠處的群山幻化成迷蒙混沌的一片,正如詩句所云,“云鎖亂山橫慘淡,煙籠綠樹晚溟濛”。從技法上來看,畫家形成一套完整且具有辨識性的筆法體系,從傳統中汲取營養,勾斫、皴擦、點染等方法并用,筆墨富于勢感,筆筆精到,長于結構和質感的表現,尤其是不同位置的山石和流水、云彩的處理,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透露出中國傳統的文人畫氣息。從景物描繪上看,構景豐富,主次有序,共同譜出一幅清逸悠遠、和諧自然的優美畫卷。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