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05來源:華夏收藏網 |
![]() 而在當今互聯網+的風口吹進了傳統的收藏品行業,杭州收藏品市場將如何抓住收藏品電商的風口,實現傳統之路的創新轉型。 關于曾經:風雨飄搖 用心出發 4月下旬,整值杭州這座江南水鄉的梅雨季,天氣陰翳持續下雨,在最后一天即將結束采訪之際恰逢雨過天晴。如同親歷二百大收藏品市場風雨發展20年重見陽光的故事印記 市場營運總監李偉忠接手杭州收藏品市場已近20年,是見證市場發展的活歷史,對他而言,收藏品市場就是他含辛茹苦養大的孩子。當年企業能夠在四面楚歌中突出重圍,至今想來都是不幸中的萬幸。 創辦于1997年4月的杭州收藏品市場,場地的前身為杭州第二百貨大樓,所以收藏圈的老人們習慣親切的稱之為“二百大”,最初以單一郵幣卡市場起家,在1999年迎來難以為繼的企業寒冬,800平米房的經營面積只剩下寥寥14家商戶,面臨市場管理團隊的成員遠遠超過商戶人員的尷尬局面。 “最初入駐的四個地攤商戶,到現在我還叫得出他們的名字。”李偉忠接受記者訪談時,談到收藏品市場最初是以地攤起家,回憶起當年局面最冷清的日子,語氣變得平緩,停頓半晌若有所思。 “那怎么辦?”單是靠想象,也能感受當時經營的尷尬。 企業的發展壯大,離不開領導班子的魄力和品格。 也許,飲水思源,居安思危。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我永遠記得1999年的5月1號那天,我們終于迎來發展的機遇。“李偉忠說到這里,似乎重新經歷一次當年生死攸關卻有驚無險的釋然,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這是二百大市場的一次重大轉折,失敗與成功僅僅一線之隔。當時,杭州民間收藏品市場進行業務的整改,隨之出現了最早的地攤集市?;诘財偧械幕鸨瑤?,周邊越來越多魚貫而入的地攤商戶自成一家。在此大好形勢之下,二百大市場及時抓住這一發展先機,在5月1號當天廣發傳單引導地攤商戶入駐。然而,幾家歡喜幾家愁,相比其他市場人氣火爆,二百大市場只來了4家。 故事進行到這,李偉忠并沒有松口氣,作為經歷了當時的“起伏戰役”,他點燃了一根香煙,在煙灰缸輕輕彈動,煙霧在空氣中蜿蜒向上延伸。“旁邊的市場人滿為患來了300多家商戶,我們只來了4家,怎么辦呢?” 正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為應對這一冷清局面,二百大及時調整策略推出兩個舉措。 第一,經多方考察,發現傳統市場的地攤集市開始和結束的時間都很早,清晨6點多商戶們就早早聚集,而在早上九點到十點之間就基本散場了。對此,二百大推出“花兩塊錢的地攤租費換來中午食堂4塊錢的盒飯”的商業手段,成功拉長地攤集市的整個經營周期。這個模式取得良性循環,地攤商戶從早上六點半一直出攤到下午1點左右,此后這一傳統一直延續到當今的周六地攤集市。 第二,當時的市場負責人跑到古玩的集散地挨家挨戶去發傳單,乃至邁入了華東最好的收藏資源地,由此帶來二百大市場的第一筆攤位費用,地攤集市終于迎來發展的曙光,給傳統的轉型之路帶來希望,二百大市場也從單調專一的郵幣卡市場正式跨入古玩收藏業。 企業終于邁入正軌,李偉忠長長舒了口氣,深切了解需求, 為商戶著想,厚積薄發才是發展的硬道理。 關于現在:思維革新 穩步前進 現如今,杭州收藏品市場在明年將迎來它的第二十個年頭,也成為杭州最老牌的古玩交易市場,轉眼二十年,儼然已是杭州收藏行業發展的縮影。過去從四個地攤商戶起家,到現在300來家的商戶規模、800個地攤攤位、8000平方的綜合性交易市場,未來計劃在藝術品電商網絡平臺大展拳腳,杭州收藏品市場風雨20年屹立不倒,造就收藏圈里“北有潘家園,南有二百大”的收藏市場標桿傳奇。 這幾年,受到整體經濟發展的影響,加之互聯網線上交易模式普及繁榮發展,網絡PC端、手機移動端等互聯網產品應運而生,線下古玩城的實體經營模式受到一定的沖擊,傳統古玩城之路的轉型也是迫在眉睫。 “作為一個傳統的古玩收藏市場,我們需要加強對現有商戶“互聯網思維轉型”的宣傳和培育,讓商戶了解和接受線上的交易模式,這是一個循序漸進轉換的過程。”在互聯網革新思維的引領下,李偉忠講究欲速則不達,轉型需穩步前進。 近幾年市場行情走向低迷,記者經多方考察,究其原因大抵有以下幾點: 一是受社會經濟的影響,很多人不敢出手消費,擔心物價上漲,收藏品價格虛高、假貨頻出,投資貶值等。 二是現如今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真正來逛店的人明顯減少,呈現出“有錢沒有閑,有閑沒有錢”的趨勢分化。 三是線上網絡與線下實體的信息不對稱,有些客戶買不到自己想買的東西,商戶想推廣也推廣不出去,需要借助有效的平臺搭建橋梁。 四是線上平臺的誕生,隨著手機和網絡消費習慣的普及對實體店造成客戶分流,實體店的客源相比以前減少。 同時,相比外面世界風云變幻的經濟發展,收藏品市場的商戶10年如一日堅守在這一方小小的天地里巋然不動,自得其樂,有其自己的經營之道。 “搞收藏的比較沒有功利心,買賣是其次,最后大家都會成為朋友。” “能夠在收藏品市場做自己最喜歡的事情,這是最幸福的。” “收藏品市場給我們一種家的歸屬感,這么多年的買賣全靠口碑經營。” ![]() 在記者對收藏品市場的固定商戶進行采訪的過程中,“口碑積累”和“誠信第一”是商戶們最常提及的經營理念。即使傳統古玩市場經濟不景氣,這些在收藏品市場入駐10多年的商戶笑對采訪,內心充滿感恩和知足。談及對當今線上網店的體驗心得,多數商戶還是處在好奇、觀望、寄予希望的態度。 關于未來:不破不立 占領先機 “近50歲的人,辦實體市場也快20年了,我個人的夢想就是想在互聯網市場實行一個虛擬市場的成功開拓。”談到未來發展的設想,李偉忠對傳統市場之路的轉型飽含信心。 正所謂不破不立,5月7日,杭州收藏品市場聯合杭州最老牌的專業收藏品網絡平臺——華夏收藏網,聯合發起首屆杭州收藏品市場020拍賣會觸網行動。 在新形勢下,把傳統實體店之路與線上交易的O2O模式妥善結合,建立可持續性的線上用戶信任體系,因地制宜走出一條良性循環發展的傳統轉型之路,這是古玩收藏品市場急需思考的一個問題,也是華夏收藏網對此次O2O戰略合作交易模式的一個探索和發展。 收藏圈是一個不大也不小的行業,傳承了我們一個民族的文化積淀。在充斥著各種進口商品的今天,這是正宗的中國制造,包含先輩的工藝匠心的文明。面臨經濟和新的發展模式的大沖擊下如何破局,我們拭目以待。 以下是華夏收藏網記者初若水(簡稱初)對杭州收藏品市場運營總監李偉忠(簡稱李)的專訪。 初:早有耳聞二百大收藏品市場的周六地攤集市非常火爆,我特地跑來體驗了一把,看到停車場、地下室等地商戶爆滿,不愧為收藏界盛傳的“北有潘家園,南有二百大”。您是如何看待這一火爆的市場經濟現象? 李:首先,地攤集市的火爆得益于收藏品市場的繁榮。其次,這么多年來我們堅持用完善的特色服務成功留住地攤商戶。第三,雖然外行人看熱鬧,但火爆的場面帶給我更多的是一種憂慮。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整個收藏品市場開始萎縮,商戶反應生意難做。固定商戶的萎縮將會波及到整個地攤的經營。 初:二百大收藏品市場在2001年開辟了全國首創的假日郵市活動,一度成為業界美談,現如今這項活動被取消是出于什么樣的考慮? 李:在2001年我們與杭州集郵協會合作,把一些熱心的老人匯集起來,活動的時間為每周日上午半天。后期隨著這批老人年齡越來越大,基本在70周歲以上,家人和市場雙方面都感到壓力,這項活動后繼無人,不得已取消。
初:隨著網絡線上交易模式的盛行,比如華夏收藏網的撿漏APP,傳統的實體店經營受到一定程度的沖擊,商戶反應客源減少,傳統之路面臨轉型在所難免。此次作為杭州收藏品市場和華夏收藏網首屆O2O線上拍賣戰略合作的一次嘗試和突破,您認為收藏品市場如何把傳統之路和新時代下的互聯網思維結合發展起來,引導商戶進行線上線下的資源整合呢? 李:首先,作為一個傳統的古玩收藏市場,我們需要加強對現有商戶“互聯網思維轉型”的宣傳和培育,讓商戶了解和接受線上的交易模式,這是一個循序漸進轉換的過程。 其次,此次選擇和華夏合作,我只相信,專業的事情要讓專業的人來做,實現強強聯合共同雙贏。特別是在當前的經濟大背景下,無論是自身的需求還是站在為商戶服務的角度上看,增加商戶的銷售,穩定商戶的隊伍,都是責無旁貸的。傳統的收藏品市場在抱團取暖的形勢下,我相信會比別的行業更早的突破。 初:現在人們買入收藏品不僅局限于實體店,很多人都轉移到網絡PC端和手機APP上,您認為撿漏這類移動互聯網平臺給傳統市場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李:分兩面看待吧。首先,這跟傳統的商戶群體構成有關。古玩行業的年齡層以50歲左右居多,60歲左右的參與度比較高。正因為這撥人是主流,也造就了他們對網絡的陌生感和熟練不足,更多習慣于現貨的交易。這種行為習慣造成了網絡對他們的影響不是很大。其次,藝術品的真偽問題制約了網上藝術品的交易,古玩行業需要鑒定平臺來支撐發展。 初:說到鑒定真偽,目前國內的收藏品市場空前繁榮,卻也隱藏著混亂,市面上有很多三流仿品,假貨頻出,古玩行業水很深讓人望而卻步,華夏收藏網也是基于這樣一種背景之下,為廣大藏友推出鑒定估價的服務功能,對此,您有什么看法? 李:關于贗品假貨,回顧歷史,傳統的古玩其實就是一種仿制的過程,但又不是粗制濫造的東西。藝術品的傳承就是靠不斷的模仿前人,再結合現有的工藝不斷的突破產生的傳世精品。鑒定真偽并不容易,而華夏這么多年一直在完善和補充收藏品市場的短板,鑒定估價是一大特色。隨著我們傳統市場跟華夏聯手的深入,無論是回饋社會還是回報商戶來講,都會得以加強和延續。 ![]() 初:您對收藏品市場的未來轉型之路非常有信心,您認為收藏品市場未來的發展有哪些需要突破的瓶頸?您有哪些設想? 李:杭州收藏品市場到明年的4月28號即將迎來20周年慶,回顧往昔,萬幸在幾次大的波折當中生存下來。作為上市公司所屬的收藏品市場,我們一直秉承一個宗旨,理念就是我們要做大眾化的市場,做一個城市的基礎源頭市場,未來不外乎是兩條腿走路。 第一條,進一步完善自己實體市場的經營門類和經營檔次,由中低端到中高端發展的方向。但是著力點還在基礎。 第二條,基于目前的時代背景,我們會更多關注和投入到互聯網,對我個人而言也是一種夢想。近50歲的人,辦實體市場也快20年了,我個人的夢想就是想在互聯網市場實行一個虛擬市場的成功開拓。 從四個地攤商戶起家,到現在300來家的商戶規模,800個地攤攤位,從800平方到現在8000平方的綜合性交易市場,我相信在未來,通過上市公司的支持、自我團隊的努力、社會各界的關愛,杭州收藏品市場必定能在虛擬市場上收獲一席之地。 初:在上次專訪中,我聽完您講述收藏品市場近20年的發展故事脈絡,有一點對我觸動特別深,就是您說到當年在最冷清的日子里入駐二百大市場的4個地攤商戶,到現在您還記得他們的名字。這些天我在和商戶們交流的過程中看到,商戶對這里也懷著很深的感情。對您個人而言,您對杭州收藏品市場有著什么樣的情懷? 李:我籌建二百大的時候兒子剛好4個月,我對市場的關注度和投入的精力遠遠大于對小孩的關愛度和關注度,市場就跟我自己的另一個小孩一樣。一個人從事的職業如何獲得幸福感?我個人理解就是個人愛好若是能與工作有機的結合。就是這樣一種情懷支撐著我這么多年來沒有離開這個市場。未來我感覺這個市場會越來越好,于我個人而言獲得一點點認同感、收獲感和小小的成就感就樂在其中。 ![]()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