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22來源: |
青銅劍鑒定方法,已經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談起我們青銅劍的創造及發展歷史那可要追溯到原始社會了,但后來鐵劍的出現,慢慢的取代了青銅劍。即便是這樣,通過田野考古發掘,全國各地出土包括青銅劍在內的青銅兵器,可說是層出不窮,異彩紛呈,成為稀世之寶。下面盛世網小編就簡要的為大家介紹青銅劍鑒定方法,希望對廣大收藏愛好者有所幫助。
青銅劍鑒定方法 之一:正確了解和認識青銅劍的分段鑄造工藝
在青銅劍制作過程中,劍體是需要單獨鑄造加工完成后,才能鑄接手柄部位的,不然劍身是無法實現打磨加工的,因為有格部存在,從加工角度講是個大問題,因此只能先完成劍身。對于一般的劍也就是常說的竹節柄、喇叭筒這樣的劍,一般從格到柄首實行整鑄,就是首部范型于格柄范型組合后一次澆鑄完成,澆口通常呈現橄欖型,在首部下端,有時候也會打磨掉,多數時候會完整保留下來。澆口的兩個端部正好與劍柄側邊范線相接,因為這是分型線也是合范的結合部位。對于同心圓相對就復雜一些,多數同心圓都是采用三段式鑄接,因為同心首部位是單獨鑄造,同時還需要注意一個問題就同心圓劍的格,基本上講這個格也是單獨鑄造后插接上去的,部分同心圓的格部甚至可以看到縫隙,就是這個原因。
青銅劍鑒定方法之二:注意青銅劍與范鑄工藝對應的脫范問題和劍體特征
一般講竹節柄、喇叭筒劍均屬于兩次鑄造,其格部到首是整鑄,因此格部位于劍體所構成夾角必須符合鑄造圓角理論,否則會出現脫范困難甚至無法脫范的問題,所以真品的這個角度是大于90度的;但是對于同心圓劍就不一樣了,同心圓的格是單獨鑄造后插接進去的,因此不存在脫范問題,就發掘的實物看,同心圓的此部位夾角基本上都會小于90度。
青銅劍鑒定方法之三:表面加工特征
一般講劍身是沿脊部進行縱向打磨成型,開刃是垂直脊部進行的,這種開刃方式是具有科學道理的,因為在放大鏡下看,我們會發現刃口呈現細鋸齒狀,就殺傷力講,這種細鋸齒狀具有更高破壞力。這種開刃方式目前在新疆維吾爾人的小刀上依然應用著,所以維吾爾人的這種開刃方式的小刀聲明赫赫,究其原因主要還是鋒利,其次才是美觀,因為刀的作用和價值就是切割。
使用后再次被開刃的劍或者戈等兵器就不一定采用這種開刃技術了,因為這種開刃技術只能是專業技術人員才能做到,所以使用后二次開刃甚至多次開刃的兵器上會出現橫向開刃,其實這不是規范的,但是我們通過觀察還是會發現有些角落部位或者使用不到的部位也就是后面也不會磨到也沒必要磨得部位,往往依然會殘留下初次開刃的痕跡。
青銅劍鑒定方法之四:了解青銅劍部首部位的加工打磨痕跡特征
我們一般都忽略了這一部位的鑄后加工打磨問題,實際上這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因為他涉及到當時機械加工方式的應用,以及合理高效加工技巧,當然這種技巧是于當時所使用的工具密切相關的,也是今天比較難以復制的。幾乎所有青銅劍的首部都采用了機械加工方式。
當下市場贗品層出不窮,這就要求我們擦亮雙眼,并且需要對鑄造工藝、銹色之外同樣還需要考量表面鑄后加工所殘留的信息綜合判定,這樣對于真贗將有極大的意義和參照價值。
注:本站上發表的所有內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收藏界的立場,也不代表收藏界的價值判斷。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