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31來源:新民晚報 |
魯迅先生是我國新興版畫運動的倡導者,他積極推介國外版畫新作,自費編印畫冊、舉辦展覽,影響了一代又一代青年投身木刻版畫創作。為紀念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95周年,“‘魯迅在1933——重回1933’現代作家木刻畫展覽”在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展出。
這一批展出版畫頗有淵源。1933年10月,魯迅先生拿出他新近收藏的66幅版畫,在千愛里40號(今虹口區山陰路2弄40號)舉辦了一場“現代作家木刻畫展覽”。新中國成立后,這66幅版畫分別收藏于北京和上海。“魯迅在1933——重回1933”這個展覽就是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北京魯迅博物館、上海魯迅紀念館共同努力的結果,這批曾經在1933年展出的版畫再度合璧,連同相關珍貴史料共138件/套,不僅重現了1933年的展覽現場,還將魯迅先生收集、整理、展示、出版版畫的過程,呈現于觀眾面前。
在進入展覽前,展廳空間還原了一個千愛里的庭院,陳列著魯迅與內山完造的信,信中談到,魯迅得到了一批蘇聯版畫后想舉辦展覽,展覽以千愛里40號的照片為開端,帶領觀眾回到當年的現場。 1933年,由魯迅主辦的“現代作家木刻畫展覽”由展期僅兩日,展覽除了目錄,沒有留下新聞報道、照片。主辦方以目錄為起點,從館藏中梳理出66件版畫。在此基礎上,增加了23件版畫原拓,25件出版材料(期刊、書籍、宣傳冊),16封與版畫收集、出版相關的通信,以及當年使用過的銅版、木框等,以物證史。 “魯迅在1933——重回1933”策展團隊抽絲剝繭,梳理了展覽動因,找到證明辦展前、中、后的歷史材料與人物關系,將展覽的緣起、展品的征集與布展的過程等細節向觀眾一一道來,全方位還原1933年展覽的歷史現場。根據魯迅留下的《現代作家木刻畫展覽目錄》,策展團隊按當年的順序排列了66幅版畫,并增加了29位版畫作者的介紹。 展品中有10件《梅斐爾德木刻士敏土之圖》版畫原拓及出版物十分珍貴。1929年,董紹明、蔡詠裳翻譯的小說《士敏土》出版,并將書寄給魯迅。1930年,經由徐詩荃幫助,魯迅購入德國作者卡爾·梅斐爾德的《士敏土之圖》版畫。1930年底,魯迅將插圖部分影印出版,成為介紹木刻版畫的重要書籍。
凱綏·珂勒惠支是魯迅極推崇的一位畫家,認為“在女性藝術家中,震動了藝術界的?,F在幾乎無出于凱綏·珂勒惠支之上”。魯迅的評價經過了時間的驗證。直至今天,珂勒惠支仍在世界藝術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魯迅收藏的《織工一揆》和《農民戰爭》兩套版畫原拓共13幅,也在展覽中亮相。這兩套版畫既是珂勒惠支的重要作品,又是她以自己的藝術投身于工人運動的實踐。展簽均使用魯迅編《〈凱綏·珂勒惠支版畫選集〉序目》原文。 展覽首次梳理了珂勒惠支作品由魯迅引入國內后的早期宣介與出版情況。不僅有魯迅在《〈凱綏·珂勒惠支版畫選集〉序目》中提到的原版德文畫冊,還有珂勒惠支版畫在《現代》和《譯文》雜志上的印行,以及其他1930年代原版廣告冊和國內期刊,方便觀眾了解其作品在國內最早的宣傳、傳播情況。 展覽梳理了1933年“現代作家木刻畫展覽”開辦前魯迅推廣木刻版畫的展教活動,如朝花社的活動、魯迅參與的版畫展覽、新聞報刊中刊登的相關資訊等,供觀眾了解“現代作家木刻畫展覽”開展前的相關活動。 魯迅畢生收藏外國版畫原拓近2000幅,這些版畫在中國的展示、研究和出版,推動了中國現代版畫發展。這次展出的這些木刻版畫,見證了魯迅先生對這一藝術形式寄予的厚望,見證了魯迅對青年的關懷,也見證了版畫最終成為了進步宣傳的蓬勃力量,為一代青年指引方向。 新民晚報記者 徐翌晟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