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06來源:揚州網 |
國內最大蘇派磚雕壁畫作品《金陵勝跡圖》
原標題:長23米高3.2米 揚州畫家創作 國內最大蘇派磚雕壁畫落成 昨日上午,由揚州畫家劉南平繪畫、蘇州蘇派磚雕“非遺”傳承人劉一鳴雕刻的國內最大蘇派磚雕壁畫作品《金陵勝跡圖》,在南京東郊國賓館落成。這件巨幅磚雕作品長23米、高3.2米,由124塊70平方厘米、9厘米厚度的金磚組成,上面繪制雕刻了南京40多處古今名勝。 長23米、高3.2米 國內最大蘇派磚雕壁畫 隨著大紅的幕布徐徐掀開,磚雕壁畫《金陵勝跡圖》首次完整呈現于觀眾面前。放眼望去,整幅畫面由祥云和古城墻環抱,背倚浩蕩長江,次第展現金陵勝跡:紫金山、中山陵、天文臺、靈谷寺、石象路神道、六朝石刻、棲霞寺、燕子磯、中華門、甕城、雞鳴寺、玄武湖、南京火車站、南京大學、避邪石雕、閱江樓、南京長江大橋、江濱公園、江岸碼頭、靜海寺、南京眼步行橋、雙子樓、奧體中心、鄭和寶船、牛首山、大報恩寺、明城墻、六朝古松等40余處古今名勝,穿插其間的是松柏、雪杉、柳、榆、竹、梅、梧桐、紅楓等古樹名木。立于壁畫前,金陵勝跡盡收眼底,那流動的云煙,起伏的光影,仿佛帶人們走進畫卷、穿越時空,縱覽金陵千古風流,傾聽古都時代樂章。 這件磚雕壁畫作品《金陵勝跡圖》長23米、高3.2米,由124塊70平方厘米、9厘米厚度的金磚組成,外鑲18厘米寬的回字紋連續吉祥圖案,是目前國內最大的蘇派磚雕壁畫。 揚州畫家擔綱創作 每處景觀都經現場考察 據悉,這幅《金陵勝跡圖》由揚州市國畫院名譽院長劉南平擔綱創作重任。2012年,江蘇省舉行重大主題美術創作精品工程展,劉南平創作了一幅長3.5米、寬0.5米的《金陵勝跡圖》,并作為揚州唯一入選作品,被南京市委市政府收藏。此后,劉南平接到這件更大也更難的創作任務:仍以《金陵勝跡圖》為題,創作一件巨型磚雕作品。 做磚雕作品,首先是在畫紙上畫出雛形來。為了畫好這幅作品,每處景觀劉南平都去現場考察。相比之前創作的《金陵勝跡圖》,新作包含的景點和建筑多了十幾個,新增的古代建筑就有大報恩寺、靜海寺、中華門甕城等,現代建筑有奧體中心、南京眼、雙子樓等。“每個建筑都有自己的氣息,或古樸,或新潮,只有通過長時間的觀摩和體會,才能把握住這種氣息,并付之筆端。” 業內人士都知道,不是所有的好畫家,都適合創作好的磚雕作品。國畫講究線條色彩,而磚雕體現光影對比。劉南平曾任揚州漆器廠總工藝師,榮獲省工藝美術名人大師稱號,熟悉各種材質及工藝技法,為全國多個場所創作大型壁畫,擁有豐富的壁畫創作經驗。“我繪畫時就設想,如果我是雕刻師,我希望畫家給我的圖紙是什么樣子的,一定是線條簡潔,疏密有致的。所以,下筆時,我就盡量往后續雕刻工程上去靠攏。” 由124塊金磚組成 千年不壞,不受風霜侵蝕 拿到畫稿后,進行雕刻的是蘇州蘇派磚雕“非遺”傳承人劉一鳴。在制作過程中,他率領制作團隊,采用高浮雕、淺浮雕、線刻、鏤空、打樁等多種技法,使壁畫立體感強,整個畫面真實生動、平整有序。 壁畫采取長卷式散點透視、移步換景的構圖方式,承載了豐富的古都勝景。對于體量如此巨大的長卷式移步換景畫面,堅持整體與局部統一,近觀細節處處精彩,遠觀整體壯美和諧。對奧體中心、雙子樓等現代建筑,則采用創新手法來表現。一些細微處,甚至雕刻出十多層的效果,令人嘆為觀止。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雕刻好這幅作品,巨幅磚雕《金陵勝跡圖》由124塊金磚組成。金磚又稱“御窯金磚”,是古時專供宮殿等重要建筑使用的一種高質量的鋪地方磚。因其質地堅細,敲之若金屬般鏗然有聲,故名“金磚”。蘇州的磚窯,質量優良,被明代永樂皇帝賜名為“御窯”。“這些金磚具有千年不壞的特性,而且不受風霜雪雨的侵蝕,無論保存多久,都會面貌如新。”劉一鳴說。 江蘇文化新名片 國畫和工藝美術完美結合 從事繪畫壁畫工作多年的劉南平感嘆:這次創作是一次全新的挑戰。在創作過程中,他堅持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結合、寫意和寫實并舉。與此前磚雕壁畫服從于庭院樓閣建設、作為點綴不同,這件作品單獨成景,也是中國磚雕壁畫史上的一次突破和創新。 江蘇省文化廳副廳長高云一直都在關注這件作品。他感嘆,像磚雕壁畫《金陵勝跡圖》這樣的作品不可多得,這是中國國畫和工藝美術的完美結合。它不僅是一件物質精品,更是一筆精神財富,這是一張江蘇文化新名片。 記者王鑫攝影張卓君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