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19來源: |
許多市民冒雨前來欣賞畫展。記者 傅倩 攝 60歲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意味著人生進入到另一個階段。而對于鐵路職工、我市山水花鳥畫家談駿才來說,把首次個人畫展放在60歲這個特殊時刻,則是希望自己的畫藝也能由此進入全新的境界。4月16日,他用展出的70幅山水花鳥畫詮釋了一位花甲老者對藝術的執著追求。 談駿才,現為山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藝術研究院特聘畫家。其自幼受父親著名書法家、篆刻家談小五先生影響研習繪畫,后得廣西著名工筆畫家龍伯文親傳,專攻工筆花鳥。其畫作師法自然,博采眾長,兼具風格。從畫40年來,作品多次在全國、省部級美展及大賽中參展、入選、獲獎,他也多次受邀、隨團赴歐洲、東南亞等國家。作品及傳略被收錄《中國藝術人才書畫精品展》《中國職工美術書畫攝影作品集》《山東省美術家辭典》等多部辭書及作品集。 在此次展出的70幅作品中,既有細膩傳神的工筆花卉,也有充滿生活趣味的寫意禽鳥,還有簡凈澈徹的墨荷……從這些作品,可以看出談駿才獨特的審美趣味以及極具個性的藝術風格。據了解,這70幅作品,除為數不多的以往舊作外,絕大多數是其近兩年專門為個人畫展創作的精品。“其中,1/3是工筆,此外皆為寫意畫,這也體現了我先工筆后寫意的書畫創作軌跡。同時,如何處理好工寫之間的關系,找到更具有個性的筆墨語言,在創作上完成新的突破,是我希望在畫展后能夠解決的現實問題。”談駿才坦言。 我市著名山水花鳥畫家李大義,與談駿才是多年的同事,在他看來,談駿才之所以能形成獨特、富有個性的藝術語言,除了父親的藝術滋養外,與個人的努力也是分不開的。“駿才對于繪畫的熱愛是發自內心的,他對待每一幅作品都極其認真,往往一幅畫要花比別人多幾倍的功夫去完成。正因為這樣的執著,他的畫從先工筆,到兼工帶寫,形成了獨特的個人面貌。譬如說他的墨荷圖,你會看到,其中的用筆用墨充滿了靈氣,用水出神入化,極具個性,和別人的畫相比,一眼就能看出區別。” 市美協主席朱天杰對此次畫展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這次展出的作品,既有工筆,也有寫意,還有水墨,從中可以看出,作為藝術家,談駿才有著自己的審美理想。他在對山水花鳥畫不斷地實踐和創作中,逐漸形成自己的筆墨風格,且不斷尋求技法上的創新和突破,這一點是極難能可貴的。當然,我覺得,作為一位固守本土的藝術家,談駿才今后還應該走出去,把眼界打開,把筆墨進行恰當的提煉轉換,按著這條路走,他今后會越畫越好。”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