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0來源:非遺處 信息中心 |
為增進江蘇和臺灣兩地人民文化交流,擴大臺灣民眾對江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了解,密切兩岸民眾感情,展示江蘇優秀傳統文化,5月13日至19日,由江蘇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等單位聯合組織的“吳韻漢風 精彩江蘇”——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展演活動在臺灣新北市、高雄市等地成功舉辦,受到當地民眾熱情歡迎。 5月13日,江蘇傳統藝術團在臺灣輔仁大學演出。江蘇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燕文,省文化廳廳長徐耀新,省臺辦主任楊峰,省文化廳副廳長吳曉林等領導以及臺灣輔仁大學校長江漢聲和輔仁大學師生一同觀看了演出。5月15日,“吳韻漢風 精彩江蘇”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展演月開幕式在高雄市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舉行,星云大師與王燕文部長分別致辭。徐耀新、楊峰、吳曉林等領導與臺灣各界知名人士近兩千人觀看了演出。5月17日晚,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展演在新北市政府劇場舉行。徐耀新、楊峰、吳曉林等領導與新北市副市長陳伸賢、文化局長林寬宇、中國青年大陸研究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李鐘桂、兩岸企業家峰會秘書長陳瑞隆等1600多人觀看演出。 此次演出的江蘇傳統藝術團共50多人,其中包括10多位國家一級演員。表演的節目具有鮮明的江蘇地域特色,融匯了江蘇優秀傳統文化,涵蓋了以戲曲、雜技、嗩吶、木偶、古琴、歌舞等各個藝術類別。傳統劇目昆曲《牡丹亭》、錫劇《雙推磨》、揚劇《鴻雁傳書》等經典唱段不同風格、不同唱腔、不同表現的精彩演繹,給臺灣民眾帶來別樣的享受;二胡《賽馬》、古琴《梅花三弄》和嗩吶《百鳥朝鳳》,三種樂器分別演繹了駿馬奔騰、寒梅傲雪、百鳥和鳴的不同意境,北雄南秀,各領風騷;雜技軟功集柔、美、險、絕于一體,舉重若輕,綽約多姿;揚州杖頭木偶《變臉》,吸收了京劇、川劇表演形式,獨樹一幟的藝術特質博得了觀眾陣陣掌聲。 在高雄市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舉辦為期一個月的“吳韻漢風 精彩江蘇”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展于5月16日正式對臺灣民眾開放。此次展覽精選了224件展品,囊括南京云錦、蘇繡、宜興紫砂、揚州漆器等28項傳統技藝、傳統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作品。展覽期間,12位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工藝美術大師為觀眾進行現場展示和表演,大師們紛紛亮出絕活,吸引了大批參觀者駐足流連、交流互動,近距離感受江蘇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5月14日,徐耀新、吳曉林代表江蘇省文化聯誼會,拜會了中國青年大陸研究文教基金會和中國青年救國團,雙方進行了深入友好的交談,就戲曲進臺灣校園等活動達成初步合作意向。 徐耀新、吳曉林一行還出席了江蘇省演藝集團與臺灣辜公亮文教基金會、臺北新劇團合作意向書簽約儀式。徐耀新在致辭中介紹了江蘇戲曲特別是京昆藝術的總體發展情況。他表示,此次三方合作,共同傳承優秀傳統戲曲藝術,對于推動兩岸文化交流,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意義重大。他邀請臺北新劇團等單位來江蘇訪問,并參加2017年在南京舉辦的中國京劇節。 在臺期間,王燕文、徐耀新、吳曉林等領導還出席了孫曉云《書法有法》繁體版出版及“書法有法”展覽開幕式等其他活動。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