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02來源:99藝術網 |
![]() 2016年6月1日下午,“第三屆南京國際美術展”正式啟動。此屆南京國際美展將圍繞 “HISTORICODE,蕭條與供給”的主題展開,通過多樣態的藝術形式展開不同國家、地區在全球化背景下人類在現實中面臨的問題闡述,試圖在人文衰弱 的今日構建一個藝術的“新歷史”。與前兩屆不同的是,“第三屆南京國際美術展”將更加介入國際語境,除由知名策展人、批評家呂澎擔任總策展人外,意大利當 代MUSEION美術館館長萊蒂奇婭·拉加利亞(Letizia Ragalia)也將擔任聯合策展人。 南京國際美術展,自2014年以來已連續成功舉辦了兩屆,它是由百家湖國際文化投資集團傾力打造的文化項目。經過前兩次的實踐、總結和提升,“南京 國際美術展”日益完善了對于藝術家成長計劃的推動,對于中國當代藝術的推動也做出了有益的嘗試與探索。此次的南京國際美展,在學術性與國際化的提升方面野 心勃勃。從新聞發布會上公布的展覽主題、策展人制度和學術委員名單來看,介入國際話語權的意圖明顯。
發布會現場 嚴陸根 在展覽的主題方面,總策展人呂澎為本屆南京國際美展擬定了“HISTORICODE:蕭條與供給”的主題。呂澎表示本展覽的主題闡釋并不試圖提倡一 個單一的藝術方向,而是對20世紀90年代以來與藝術有關的歷史與現實問題的提示。“HISTORICODE” 可以翻譯為“歷史代碼”、“文明代碼”或者“人文主義代碼”,它被描述成人類存在與發展的基石,而“蕭條”與“供給”不過是借由經濟學術語將存在的問題和 如何應對所做的提示。歷史的選擇塑取決于今日人類擔負的精神狀態與責任。當代藝術重新思考和定位人的“歷史”的動機,是呂澎在啟動儀式上一再強調,而這與 中國當代藝術在當下國際語境中的疲軟不無關系。呂澎毫不掩飾的說:“有相當長的一個時期,當代藝術處在“溫開水”——難以讓人產生積極的反應和思考以致顯 得缺乏意義——的境況之中,人們幾乎失去了像20世紀80年代之前那樣對藝術的激情和好奇心。”這樣的轉變,策展人認為在2003年至2004年已開始出 現。在看似繁華的中國當代藝術之中,精神的蕭條性愈加顯著,精確的供給似乎已乏善可陳?;谶@種現況,策展人將“審視今天的歷史背景”和 “HISTORICODE”兩個部分引入,希望通過對現實世界與知識的慣習的拆解,提出解決現實問題的種種可能方案,從而建構中國當代藝術在全球語境中全 新的可能。 在策展人機制方面,本屆美展將實行總策展人和聯合策展人機制,以確保展覽全面、完整的國際視野。展覽會由總策展人呂澎制定展覽主題、構建展覽框架, 并依據展覽總主題選擇聯合策展人。至于本屆的聯合策展人,則是由在歐洲藝術領域極具國際視野和敏銳判斷力的萊蒂奇婭·拉加利亞(Letizia Ragaglia)來擔任。相信這位前威尼斯金獅獎的評委,會為此屆南京國際美展在西方國家提名藝術家的甄選上給出獨到、精準的建議。
除強化了策展人機制外,本次展覽還將設立學術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將由7位國際級策展人和批評家組成,分別為李章旭(Lee Janguk,韓國)、Heidi Ballet(德國)、申寶瑟(Nathalie Boseul Shin,韓國)、何桂彥、付曉東、杜曦云、盧迎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學術委員們更像是展覽的分策展人,他們不但需要提名參展藝術家、在參展的幾百位藝 術家中甄選出6位兼具藝術與學術性的藝術家、對參展藝術家及其涉及的藝術問題撰寫學術報告,還需在展覽的學術論壇闡釋當代藝術的現況,并介入至展覽的細微 之處。 在展覽的結構上,本次展覽將不再預先設立固定板塊,而是會根據最終呈現的作品來設立開放的展覽結構和脈絡。呂澎表示,這次展覽將會是一個探索和學習的過程,放大作品本身,從而到達重建“HISTORICODE”的目的。 在展覽的作品征集方面,本屆美展將會采取全球公開海選與學術委員會提名推薦兩種渠道。預計將會展示來自400位藝術家的800多件不同媒介與門類的 作品。為了秉持對當代藝術狀況和學術性的重視,本屆美展的6個學術獎項將不分等級,并會綜合評審們在藝術和學術方面的知識與經驗進行非機械性的綜合評選。 據悉,第三屆南京國際美術展將于2016年11月 12日在南京百家湖藝術中心開幕,展期將持續至2017年2月12日。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