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7來源: |
![]() “南京市寧海中學美術教育三十周年藝術作品展”12月15日在江蘇省美術館開幕。30年來,寧海中學美術教育繁榮與發展,學子們通過師之引領深入傳統經典獲得精神洗禮,教學相長中,教學者與學習者都在不斷思考與探索,把凝固著歷史文化記憶、反映當代現實生活的富有當代視覺文化特征的美好圖像呈現出來,向全社會展示與匯報。 ![]() 近年來,寧海中學在美術特色教育領域迅速發展,成為全國最大規模高等美術院校優秀生源基地之一,其教育改革創新的關注點轉向提高品質,從重點放在知識傳授和技能培養,轉向更加注重培育創造性人才,以適應創新驅動發展。 ![]() 本次展覽匯集了沈鵬、劉大為、馮遠、楊曉陽等名家賀詞、特聘書畫名家導師作品、數十年來校史館藏作品(部分)、部分校友師生作品共計500余幅。所展藝術作品,兼具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無論是名家之作,還是學生習作,都凝聚了匠心獨具的構思、藝術技巧的探索和精益求精的創造,最為可貴的是,這批作品集中體現了以寧海人為代表的一批有識之士長期堅守的以“美的教育”涵養人文精神的實踐。本次藝術展是寧海三十年美育的一次總結,是寧海美術特色及深厚內涵的彰顯,更是寧海“美的教育”承前啟后,薪火賡續的最好詮釋。 ![]() 沈鵬 美的教育搖藍 ![]()
劉大為 厚文養正 以美立教
![]()
馮遠 博聞立美求新
![]()
楊曉陽 篤學善思敏行
美的教育:全國第一個高等藝術院校與普通中學聯辦美術班誕生 ![]() 寧海中學是一所特色鮮明的普通四星級高中,以美的教育涵養人文精神。以人文教育塑造成長期的青少年,以此鑄德、育心、造韻。因此,我們學校無論是美術班,還是文化班,美的教育這一環節都切不可少。在寧海中學的會議室里,記者見到剛剛結束“寧海中學30周年研討會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全國生源基地實驗學校年會”籌備工作會議的黃文武校長,他說,“寧海中學辦學百余年,積淀了厚重文化底蘊;立美三十載,更彰顯了鮮明的美育特色。先后有12名校友成為中科院、工程院院士。自2000年以來,學校培養了32名優秀清華學子,為全國一流美術院校培養了數以千計的優秀學生。30年來,寧海美術教育經歷了三個階段:1986-2000年是美術班階段,重視美術教育,為學子升學打基礎;2000年后經歷了從“藝術教育”到“美的教育”階段。藝術教育階段,構建獨具特色的全面、系統、國際化現代教育課程、整合資源和培養強大自己的師資力量與師資團隊,明確培養目標,為品質進一步提升奠定根基;美的教育階段,是頂層設計促品質發展階段,堅守以素質教育為前提的美術特色發展之路,堅持將學生成長規律與審美能力提升相結合,堅持用美的教育理念培養人、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學生成長,為國家培養了大批高素質的優秀藝術人才。自創辦以來,學校為全國一流美術院校培養了數以千計的優秀學生。” 目前,寧海中學已經是江蘇省唯一一所美術教育課程基地學校、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生源基地實驗學校、江蘇省藝術教育特色學校、江蘇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江蘇省文明單位。1997年被再次評定為江蘇省重點中學,1998年被評為國家級示范性高中,2004年被評為江蘇省首批四星級高中。 ![]()
南藝老教授、著名書法家,寧海中學創辦人之一季伏昆
季伏昆老先生是南京藝術學院老教授、著名書法家,是寧海中學創辦人之一,與當年的丁校長等創辦了寧海中學美術班。“三十年前,我在南京藝術學院任教,有幾個學生畢業后在寧海中學當老師,他們請我來寧海中學看看。那是1986年4月份,見面之后他們談到當時的校領導正在研究學校的發展計劃,想辦一些特色班。我一聽就說:我們南京藝術學院可以和寧海中學聯辦美術班。他們當即帶我去見丁校長。兩人見面,一拍即合,當場決定:南京藝術學院與寧海中學聯辦一個美術班作為試點,并立即啟動。我向南藝院領導匯報,丁校長向其它校領導和教育局領導匯報,都得到了領導的同意和支持。幾天后,我再次來到寧海,代表南藝與丁校長商談開辦美術班的具體事宜。雙方共同決定,從當年的中考招生,考生除了考文化課,另外加試美術。這個班除了正常學習文化課,每周增加兩次美術課,由南京藝術學院派出教師授課。于是,全市、全省、全國第一個由高等藝術院校與普通中學聯辦的美術班,在寧海中學誕生了。” “新中國建立之后,黨的教育方針是‘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實際工作中,對體育重視程度不足,更不太提美育。近幾年來,寧海中學以黃校長為首的領導班子,提出‘厚文養正,以美立教’的辦學理念,補上了美育這塊短板,把‘美術教育’升華為‘美的教育’。一字之差,是一次質變,一次思想的飛躍。”季伏昆說,“從南京藝術學院與寧海中學聯辦一個美術班作為試點,創辦三十年來,寧海中學已成為全國最著名、最成功的美術特色學校,是藝術教育方面的全國領軍學校。” 美術館:通識教育和個性發展的創新“平臺” 在辦學理念上,黃文武校長和全校老師有一個共識:“我認為中學教育可以概括成‘人’與‘才’兩個維度:若把 ‘人才’看作一個詞,會導致重育才、輕育人。長期看,對學生培養和學校建設都不利。美的教育是人生活的必需品:會欣賞生活、會讀書求知、能成才……人文素養對人生發展至關重要。這次30周年活動,看到校友中名人輩出,在省美術館展出的藝術作品展精彩紛呈,是寧海‘美的教育’承前啟后,薪火賡續的最好詮釋,也更加堅定了我們的辦學理念。” ![]() 美術館,是文化、思想的生產地。寧海中學有自己的美術館。這個中學的美術館的建立,其定位和學術性,釋放出影響力,令人贊嘆。 從2012年12月南京寧海中學美術館揭牌至2015年江蘇省中國畫學會寧海中學美術教育基地成立,對寧海中學美術教育是一個創新之舉。以美術教育享譽全國的寧海中學和江蘇金泓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江蘇省中國畫學會聯合打造了這個公共文化平臺。寧海美術館成立當天,沈鵬、馮遠、楊曉陽、李翔、喻繼高、張道興、孫克、杜滋齡、言恭達、高云、孫曉云、龔文楨、徐培晨、左莊偉、邢健健等一批藝術名家被聘為特聘導師。 ![]() 黃文武校長介紹:“在寧海中學美術特色教育改革過程中,無論是美術班,還是文化班,都要達到兩個目標:既要培養每一位學生成為有良好素養的現代文明人,又要創造一種環境使得有特別天賦的人才能夠脫穎而出。實現前者是在育‘人’上關注每一個學生,實行通識教育,恪守道德底線;實現后者是為育‘才’創造環境,促進個性發展。欲二者兼得,就要讓通識教育與個性發展相結合。建立美術館就是打造整合資源、融合發展的平臺。通過美術館平臺,藝術大家不斷走進校園,幾年來不斷舉辦藝術名家名作展覽和名家講座,讓學生零距離接觸藝術大家和經典藝術,培養其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寧海中學美術館是具有‘品牌化’基礎的美術館,它的多元化與差異性成為‘美的教育’理念的實施基礎。” ![]() 儒家的天人合一、道家的有無相生、釋家的虛齋坐忘,從來都是中國藝術的文化魂靈,而文化的發展是傳承與創新的過程。寧海中學與南京藝術學院、中國畫學會、江蘇省中國畫學會、南京大學、南京師范大學等都有長期講學與教學合作項目。談及最近一期由寧海中學美術館承辦的名家進校園,黃文武校長非常感慨。10月26日中國當代書法家、美術史論家孫克先生“翰逸神飛-藝術講座”,黃文武校長說:“寧海中學數百名學子參加了活動,孫克先生為學子們做了民族國粹藝術中國畫事業方興未艾的主題講座,并把中國畫未來發展的希望寄托在學子們身上。孫老師深入淺出、妙語連珠,大家愛聽,也聽得進。孫克老師與學生互動很多,在談到數學學習時,孫老師教導學子‘好好學習,全面打基礎,數學也要學好,才有好學校上。’中學時期是人生觀、藝術觀和人生目標確立的關鍵時期,與德藝雙馨的藝術大家零距離,是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生重要一課。” ![]() 江蘇省中國畫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寧海中學美術館館長翟優先生也提到“美育”話題,他說:“蔡元培首倡美育。美育有陶冶性情的作用,其最核心的內容是提倡一種‘超越利害的興趣’,融合一種畫分人我的僻見,保持一種永久平和的心境。這對青少年一生的發展都意義重大。創新可以賦予文化鮮活的生命力,而文化得以生生不息的發展,傳承是基礎。我們要讓有志藝術成就的青少年在傳統文化的沃土上成長,讓他們更加系統地了解中外優秀的傳統文化,加深理解中國文化精神,學習傳統文化中的人文情感、創新智慧,將來對國家和民族有深厚的情感和擔當的責任。因此,作為以美術為特色的重點中學的美術館,我們責任重大。” ![]() “寧海美術館運營的多元化,體現在著眼于按照學校教學規劃,拓寬教學視角,向正在求知打基礎時期的青少年,展現經典文化,兼顧伸向更多未知領域,并提出文化傳承的迫切性。”翟優說,“美術館以‘承載過去,啟迪未來’布局定位于常規中學教育中。根據教學規劃,我們所做的就是在全球背景下探索藝術傳統和當代的關聯、與每一個成長個體的關聯,讓藝術大家們與青少年不再‘失聯’,使美術館生發超越單純的藝術展現意義,更體現文化傳承;所謂差異化,是要形成個性化、專業化的教學與研究的學術方向,開展自主性與跨學科的美術研究,如就某一個教學話題展開深入探討,使展覽不僅僅是展現藝術創作,更多的是思考社會,以更好地反映人文精神訴求,培養學生對藝術的正確認知。” ![]() “我們同期舉辦寧海中學美術教育30周年研討會和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全國生源基地實驗學校年會,既是在回憶過去,感念往者創業的艱辛與奮斗激情,更是鼓舞來者繼往開來的信心和決心。‘厚文養正,以美立教——寧海人美的教育追求’會更好地促進寧海中學美術教育品質提升,會給中學美術基礎教育帶來更多借鑒與思考,也會讓更多懷有美術夢想的年輕人從這里揚帆遠航!”黃文武對未來充滿信心,“述往事,思來者,從來都是我們從發展歷程深處探究未來走向的一種反思精神。1890年著名教育家、實業家張謇創辦了寧海中學前身“文正書院”。寧海中學曾經使用過‘江蘇省立第一中學’‘江蘇省立第四師范學校’‘江蘇省立南京中學’這些校名,是當年著名學校。百年名校,在新時代背景下,文化與美術齊頭并進,通過“培養智慧教師”“構建品質課堂”“創設靈動課堂”“彰顯美術特色”“實施人本管理”“儒養學校文化”六大途徑實施“美的教育”。當前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際,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才能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中國夢。我們需要從歷史的沉淀與博取中不斷積蓄力量,也因此研討會和藝術作品展的舉辦得到社會各級各界的大力支持。”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