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29來源:未知 |
![]() 4月26日,“中國當代佛教藝術展”在南京大學美術館開幕。本次展覽由著名佛學家、南京大學文科資深教授賴永海擔任學術總主持,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吳為山教授擔任藝術總主持。江蘇省委原書記、江蘇省中華文化促進會名譽主席陳煥友,原南京軍區政委、江蘇省中華文化促進會名譽主席方祖岐上將,江蘇省委原副書記、江蘇省中華文化促進會名譽主席顧浩,南京大學校長陳駿,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吳為山,江蘇省文聯主席、黨組書記章劍華,中華文化促進會副主席、江蘇省中華文化促進會主席高以儉,全國政協委員、著名書法家言恭達,老將軍呂振林、呂先景等領導以及佛教界人士、書畫家、書畫愛好者共400多人參加了開幕式。 ![]() 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協副主席吳為山講話 ![]() 江蘇省文聯主席、黨組書記章劍華講話 ![]() 南京大學校長陳駿宣布展覽開幕 ![]() 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朱慶葆講話 ![]() 中華文化促進會副主席、江蘇省中華文化促進會主席高以儉講話 ![]() 展覽現場 本屆展覽涵蓋雕塑、繪畫、書法等佛教藝術最主要的表現形式。展覽籌備征稿期間,得到全國老中青三代藝術家的積極響應,最終計有91名作者的近300件作品展出,內容豐富、題材多樣、形式新穎。 ![]() ![]() ![]() ![]() 展覽現場 “光明晃耀如星月,智慧境界等虛空。”佛經中所蘊含的思想、智慧、哲理,千百年來化育社會,為凈化人們的心靈起到了積極作用。深入研究、傳承和弘揚包括佛教文化在內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無疑是當今中國文化藝術界的一個重要任務――這也是本次“中國當代佛教藝術展”舉辦之初衷。 ![]() ![]() ![]() ![]() ![]() ![]() ![]() 展覽現場 讓佛教藝術之花在當代綻放 章劍華 ![]() 在南大、在仙林、在星云樓,參加中國當代佛教藝術展,猶如踏上“仙林”之境地,進入“星云”之時空,給人以智慧、虛空、頓悟之感受。 我對佛教沒有研究,在這里只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是佛教與文化。中國傳統文化包括“三教”文化,即儒教文化、道教文化與佛教文化。“三教”文化的主旨:儒教文化為進取文化,主張積極進取、建功立業;道教文化為規律文化,主張順其自然、自我完善;佛教文化為奉獻文化,主張慈愛眾生、無私奉獻??梢哉f,“三教”文化是有積極意義的。習總書記說,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與“魂”,無疑“三教”文化、佛教文化也在其中,應當得到很好地保護、傳承和弘揚。 二是佛教與人生。有人說,人的生活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一是物質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靈魂生活。物質生活就是衣食住行,精神生活就是文學藝術,靈魂生活就是宗教信仰。人生就是這樣的一個“三層樓”。有人可以住一層樓,有人可以住二層樓,有人可以住三層樓,也有人可以同時住三層樓。我想,一個人可以不信宗教,但不可以沒有信仰、沒有靈魂,也就是說,我們對有益的宗教,尤其是佛教應當表現出我們的尊重與虔誠,更多地關注、了解與吸取,從中獲得生命與精神的滋養。 三是佛教與藝術。佛教與藝術息息相關、密不可分,佛教往往通過建筑、繪畫、雕塑、書法、音樂、舞蹈等藝術媒介傳遞佛教思想與佛教文化,通過塑造“佛”的藝術形象引發人們的敬畏之心。前不久,我第一次到敦煌,被那里的石窟壁畫和佛教藝術所震撼,這是一個佛的世界,也是一個藝術的世界,我們為有如此偉大的中華傳統文化和佛教藝術而自豪、而自信。今天舉辦的“中國當代佛教藝術展”,雖然不能與敦煌壁畫相提并論,但同樣是以藝術的形式、藝術的媒介展示和傳播佛教文化,展示了當代佛教題材的藝術創作新成果,集中體現了佛教藝術在當代語境下的新意蘊、新價值。相信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產生積極的影響。 部分參展作品欣賞 ![]() 星云大師 光明藏 70cm×35cm 紙本 ![]() 饒宗頤 六祖像 132cm×67cm 紙本 ![]() 尉天池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134cm×68cm 紙本 ![]() 賴永?!睹献?middot;盡心上》句 97cm×121cm 紙本 ![]() 吳為山 悲欣交集——弘一法師 20cm×15cm×56cm 青銅 ![]() 章劍華 世上平安聯 117cm×52cm 紙本 ![]() 言恭達 自作詩《追憶前游之一》180cm×90cm 紙本 ![]() 高云 羅漢圖34cm×136cm 紙本 ![]() 周京新 興福禪寺 58cm×86cm 紙本 ![]() 孫曉云 靈云志勤開悟詩 66cm×133cm 紙本 ![]() 徐利明 水天風月四言聯 248cm×30cm×2 紙本 ![]() 釋心澄 微妙吉祥 35cm×138cm 紙本 ![]() 范揚 但不憎愛洞然明白 70cm×35cm 紙本 ![]() 潘文海 題破山寺后禪院 138cm×70cm 紙本 ![]() 盧中南 心無掛礙 70cm×70cm 紙本 ![]() 管峻 禪河定水聯 141cm×24cm×2 紙本 ![]() 薛亮 達摩悟道圖 50cm×50cm 紙本 ![]() 李嘯 佛門禪林聯 138cm×21cm×2 紙本 ![]() 王偉林 安住普照聯 138cm×35cm×2 紙本 ![]() 王衛軍 四大萬籟聯 186cm×35cm×2 紙本 ![]() 王繼安 過香積寺 138cm×35cm 紙本 ![]() 仇高馳 于人凡事聯 136cm×22cm×2 紙本 ![]() 劉燦銘 金剛經句 69cm×17cm 紙本 ![]() 黃正明 蘇曼殊本事詩之一 180cm×48cm 紙本 ![]() 謝少承 別吳中諸子詩160cm×123cm 紙本 ![]() 胡寧娜 祥云觀音圖 206cm×97cm 紙本 ![]() 陸慶龍 觀悟 150cm×111cm 布面 ![]() 佘玉奇 忽于水底見青山 69cm×46cm 紙本 ![]() 高建勝 禪荷四條屏 138cm×35cm×4 紙本 ![]() 聶危谷 樂山大佛 76cm×55cm 紙本 ![]() 徐誠一 撫琴羅漢 高30cm 樹脂 ![]() 孫勝銀 渡高 80cm 綜合材料 ![]() 尚榮 說法圖(一) 高36cm 青銅 ![]() 王愛國 問道 高35cm 陶 ?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