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08來源: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 |
展覽日期:2017 年12 月24 日至 2018年1 月18 日 展覽地點: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4展廳 沈烈毅2017作品展 時間:2017 年12 月24 日至 2018年1 月18 日 開幕:2017 年12 月24 日下午19:00 場館: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4展廳 藝術總監:李小山 策展人:林書傳 聯合策展人:馮黎敏 策展團隊:徐軒露、高雅、李莉、劉婷、王鐿諾、鄭爽 主辦: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 Duration:24th Dec. 2017- 18th Jan.2018 Opening time:7:00 p.m. 24th Dec.2017 Venue:No.4 hall of AMNUA Art Director:Li Xiaoshan Curator: Lin Shuchuan Co-Curator:Feng Limin Curatorial Team:Xu Xuanlu /Gao Ya /Li Li /Liu Ting/Wang Yinuo/Zheng Shuang Organizer:Art Museum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rts 展覽簡介 2017年12月24日——2017年1月18日,《沈烈毅2017作品展》于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4號展廳展出。此次展覽選擇了藝術家沈烈毅2015年——2017年期間創作的18件/組雕塑、裝置,觀念、影像作品。作品以動與靜、重與輕、拙與巧的對立方式交互展示。 《雨》系列作品于靜石之上泛起漣漪:石與水、與風協奏,在堅硬質感上展現出亦動亦靜的效果,呈現了坦然自若的自然之境。波光中滿溢出的自然情懷夾雜著靜默無聲的動態,實際上傳達出了現代人對自然和安寧的追憶,使觀者卸下了生活于都市叢林間的疲憊和惘然,回歸樸實平和的心境。此刻,它便成為了觀者得以靜思的載體,引發人們對自然的關注與體悟、對生活的探索與追憶以及對自我的觀照與反省。 《天空》——天空之空,沉淀無形之形。 《鐵殼船》古樸的木桌是傳統的印記,曲折的木紋由自然細心雕刻;鐵殼船意味工業的來臨,其上的斑駁鐵銹是刻畫著工業與現代生產的尖銳符號。淡淡漪瀾,時間與空間聚集其間。傳統與現代、自然與人工在強烈的視覺反差中,隨著鐵殼船靜默前行得以碰撞與融合,蘊含著特殊的意味,引人深思。 《囿》是個很值得體味的漢字——方方正正的四堵墻內是一個極富存在感的“有”字;可同時又有些無奈——即使擁有、存在,卻受困于藩籬之間,動彈不得;或者也可理解為——因為過度的“有”的欲望,才最終作繭自縛。人在世間行走,往往都要被紛繁浮華、變幻莫測的現象所迷惑,不愿放棄自身的各種欲望,不甘心安于當下,以智慧之眼、平和之心洞察事物的本質。 2017年12月24日晚7:00,《沈烈毅2017作品展》在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4展廳隆重開幕,展覽持續至2018年1月18日。本次展覽是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歷年跨年展的延續,是平安夜南藝美術館呈獻給觀眾的又一個“重量級”展覽。 藝術家梁紹基致辭 開幕式上藝術家梁紹基講述了自己對本次展覽的一些感觸,他說第一次看到沈老師的作品是在畫冊上,舟形石頭上一點點水滴泛起的漣漪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今天特地來到現場再一次體悟。沈老師對材料語言的把握、發現、轉化和創造方面有他的獨到之處,他用東方式的體悟的方式,通過恣意的想象與自然和生態的運動產生對話,在簡易的造型中間經過精致的加工創造出詩化的語言開啟了一條通達場景的路。本次觀展是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 聯合策展人馮黎敏致辭 聯合策展人馮黎敏特別感謝了本次展覽的策展團隊。她說本次展覽是沈烈毅老師第一個國內個展,李小山館長在前言中講到“沈老師在當下是最具本土味的藝術家之一”,也有人調侃是不是最具“土味”,今天現場的作品中很多都與“土”和“石”有關,沈老師最著名的代表作品是山西花崗巖“水”的系列,這是他輕與重、拙與巧,富有韻味和意境的代表作品。今天現場有18件作品,件數雖然少,但是分量著實“重”,最重的一件《囿》有6噸重。沈老師大部分的作品都是以噸為計量單位,可見策展過程的艱辛,非常感謝我們本次展覽優秀的策展團隊。 藝術家沈烈毅致辭 藝術家沈烈毅致辭說“感謝今天遠道而來的各位朋友,然后有一點我要向李館長道個歉,我的到來讓南藝美術館4號廳可能要提前幾年重新翻修一下。從來不能進叉車的展廳,叉車也進來了?!敝笏麑Ρ敬握褂[的策展團隊和在展覽中提供幫助的朋友表達了感謝。 南藝美術館館長李小山致辭 南藝美術館李小山館長在最后致辭,“今天的主角有兩個,一個是我們面前的作品和這些作品的作者,另一個主角是誰?今天是平安夜,這些作品是圣誕老人為我們帶來的,作為平安夜的活動,我們已經做了第四屆,明年還有,后年還有,會不斷的延續。期待今天到來的新老朋友們明年又在同一個場合相遇。”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