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03來源:揚州文藝網 |
1月29日下午,由江蘇省作家協會創研室、揚州市文聯主辦的2017年揚州市文藝創作引導資金項目文學作品研討會在街南書屋舉行。江蘇省作家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副主席汪政,江蘇省作家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鐘山》主編賈夢瑋,江蘇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創研室主任魯敏,揚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周學軍,揚州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仲衍書,江蘇省委宣傳部原文藝處處長陸建華,揚州市文聯副主席朱紅林、吳乃懷,江蘇省作家協會聯絡部副主任、廣陵區副區長黃艷,揚州市作協主席杜海及全省文學界專家、學者會聚一堂,以文會友,共同品悟不同作品的風格特色與文學內涵,建言揚州文學創作與文藝事業發展。 周學軍在致辭中簡要介紹了揚州市文藝創作引導資金項目的設立初衷及基本情況,他提出,希望以此次研討會為契機,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思想,堅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創作出無愧于時代的精品力作,培養出高水平人才,為促進揚州文學繁榮匯聚強大力量。 仲衍書表示希望能夠通過本次研討會向更多的揚州作家宣傳和推廣文藝創作引導資金,吸引更多人申報,真正地讓揚州文學得到更好發展,把揚州的文學事業實實在在向前推進。 揚州市文藝創作引導資金項目自2012年起設立,主要用于引導扶持揚州籍或長期在揚州工作的文藝家、文藝家愛好者的創作及作品問世。項目設立以來,先后扶持出版文學作品130余部,書畫、攝影等藝術類文本出版作品20余部,2016年起,除出版發行類作品外,又增設舞臺藝術類項目申報,包括歌曲、舞蹈、曲藝、戲劇等。 去年上半年有8部文學作品被評選為揚州市文藝創作引導資金項目。專家學者從文學的角度,剖析了這些作品。 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王暉點評了三部散文作品,尤澤勇的《下鄉記》是一種記憶文學,從今天的角度,回望過去的生活,特別具有寫實意味,反映了作者用良知關照歷史,用善意對待生活的態度;《獨上齊云》是一本美文,抒情味道很濃,無論是語言、意境還是標題都充滿了詩意;《在路上》則是將視角放得更遠,內容橫跨東西南北,視野很開闊。 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張光芒說,王艷的《長清短清》和張兆珍的《蘆葦花又開》,兩部長篇小說有著共性,就是以當代生活為題材,打破了城市和鄉村的界限,充滿了濃郁的揚州特色,體現了用本土化審美來講好中國故事的最新成果。 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談鳳霞則談了對于兒童文學《藍藍和外星人》的看法。她評價這是一部童話和科幻相融合的有亮點的作品,整部作品心懷愛意,充滿溫暖,體現了宇宙意識和家國情懷。 知名文學雜志編輯何同彬點評了王樹興的中篇小說集《無底洞的底》,他認為中篇小說是一種高端藝術。王樹興的文學地理,是通過百姓的尋常生活來表達,更有意味。王樹興的小說有市井小說的根底,有溫度,有煙火氣。 江蘇省作家協會創研室青年批評家黃玲評價孫德喜的《明月文化中的揚州文學》說,揚州文化一直有一種氣定神閑的自信,孫德喜是淮安人,這是他主動融入揚州文化的作品,孫老師研究很廣,特別注重文學作品中的語言,整部作品語言樸素,沒有故作驚人之語,層層深入、娓娓道來,有深度又有角度。 江蘇省作家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鐘山》主編賈夢瑋感慨,一個地區的文學需要有一個坐標系,今天的揚州文學正在進入一個新時代,出現了很多新題材。很多新的文體,都是順應社會的發展而出現,寫作都會隨著時代而發展變化。無論主觀還是客觀,都是向前邁進的。江蘇是中國的南北交會之處,而蘇中就是江蘇的中部,以揚州為代表的蘇中文學,是一股非常堅實的力量。這次來揚州,看作品,也是看作品背后的人,通過和作品、作家的交流,達到共同進步。 江蘇省委宣傳部原文藝處處長陸建華是高郵人,他也對揚州文學一直滿懷深情。他說,揚州文學要出精品力作,什么是精品力作,那就是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語言精美?,F代的寫作者,需要認清自己的位置,任何一位大家,都有自己的成長過程以及對自己清醒的認識。出書要有精品的意識,首先要不斷發現新人,一本要比一本好,有了這樣的進步,才能讓揚州文學邁步向前。 研討會上,幾部文藝創作引導資金出版作品的作者分別介紹了自己的創作心得與體會,并與專家們就作品當中的問題進行了交流和探討。 在研討會的最后,江蘇省作家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副主席汪政進行了總結發言。他說,希望在座的作家們對文學創作上存在的一些問題要積極查短補齊,要有一個作家的意識,自覺寫作,共同努力為揚州文學的美好明天奮斗。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