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25來源:中國美協 |
2018年4月22日,“大道成器——國際當代陶藝作品展”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開幕。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央文史館副館長、中國美協副主席、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館長馮遠,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王巖,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學術委員會主任王明旨,法國巴黎賽努齊陶瓷藝術博物館前館長,現法國文化遺產終身總監克里斯汀·西米蘇,意大利法恩扎國際陶瓷博物館館長克勞迪婭·卡薩利,日本京都帥居現代美術館館長藤田蘆實,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群總館長杭間等院校代表,國際陶藝學會原亞洲區理事許以祺等陶藝界人士,參展藝術家代表,清華大學師生等200余人參加了開幕式。開幕式由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副館長楊冬江主持。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常務副館長杜鵬飛發言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常務副館長杜鵬飛在開幕式中談道,陶瓷是水、火、土共同創造的藝術語言,在數千年的人類文明進程中,它以一種特殊的形態,承載著豐富的文化信息和物質內涵。眾所周知,中國是當之無愧的陶瓷大國,陶瓷歷史源遠流長,歷代精品層出不窮。陶瓷藝術也是一種世界語言,以它為材料不斷探索人與自然關系、理念表達與工藝突破的藝術家遍布世界各地?;仨鴼v史,聚焦當下,中國的陶瓷藝術呈現出怎樣的新面貌?世界的陶藝家們有哪些新探索?我們希望這次展覽能夠為大家嘗試回答這些問題。該展覽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舉行的特別之處還在于,這些來自海內外的當代陶藝作品還將與本館正在展出的館藏瓷器精品同場展出,這是跨越世紀的回望與對話,傳統陶瓷與現代陶藝的碰撞將在諸多方面帶給我們新的思考和啟發,加深觀眾對于陶瓷藝術的認識與理解。
展覽學術主持、清華美院陶藝系主任白明發言 展覽學術主持、清華美院陶藝系主任白明在開幕式中談到展覽的價值,他說,本次展覽雖然只是69位藝術家83件作品,但是它基本上涵蓋了當今世界藝術,當代陶藝領域里面設計的各個風格、各個流派,各種材料,各種燒成,各種工藝手法,和當代的藝術家所進行的深刻的思考。我們從中可以看到它源自于傳統,深深的表達了所有陶藝人對我們所受教育的一種敬仰。這些作品看起來很新穎,也很前衛,我們選擇的作品,都具有精湛的技藝和從容的人的、對待物質的緩慢的推進和設想。這些作品有容器、有裝置、有觀念、有表達,有完全從泥土中來的,也有完全占有我的力量之中,重新幻化出它新的生命。所以這樣一場非常了不起的來自于泥土和火的視覺盛宴,一定會給所有的觀眾帶來新的一種思考,就是我們怎樣對待物,怎樣對待一種古老的藝術?怎樣讓一個最古老的藝術在今天變得非常具有生命力,而且新穎獨特。
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左正堯發言 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左正堯代表參展藝術家發言,他說,在這些作品當中,我們可以看到當下國際陶藝的最主要的一些學術的探索和前沿方向,特別有其學術意義。而且我們今天,特別呼喚有個性的作品、有創造力的作品。陶瓷來自于古老的材料,陶瓷如何當代?是很多藝術家或批評家經常反問的一些問題,我覺得這個展覽很好的詮釋了一個當代藝術展覽摘要的方方面面。
法國巴黎賽努齊陶瓷藝術博物館前館長,現法國文化遺產終身總監克里斯汀·西米蘇 克里斯汀·西米蘇對展覽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她認為,這個展覽匯集了中國當代的陶瓷藝術大師和西方的陶瓷藝術大師的杰作,也能夠展示當代陶瓷藝術的未來的發展方向。當代陶藝大師們都以自己非常精湛的一些創意和手法,來表現出他們對于當代陶瓷藝術的一些思考和獨特的風格。我們知道陶瓷藝術是屬于全世界的,但是,我們認為如果沒有中國的陶藝歷史,也就沒有當今當代世界的陶藝創作。中國有不可替代且如此豐富的陶器制作歷史,今天的中國,開始在尋求新的當代陶瓷藝術的發展方向和表現形式,此次展覽能夠做一些新的發現,我希望以此為契機,能夠有新的國際性的陶藝展覽匯聚亞洲和西方陶藝大師的作品。
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王巖發言 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王巖認為,展覽展出的83件高水平的作品,其中有多位陶藝大師的佳作,使泥土這一最普通的材料,在世界各地的藝術家的創作下,千變萬化,各具韻味,展現了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歷史傳統,和藝術家對于陶瓷材料的理解,延展,思考與探索。這些作品,和而不同,仿佛共同演繹了一場陶瓷的交響曲,我們相信這個展覽一定會激發更多的人關注和喜愛陶瓷藝術。喚起更多的人從不同角度思考道與器之間的關系。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副館長楊冬江主持開幕式
參加開幕式的領導嘉賓
開幕式現場 “大道成器——國際當代陶藝作品展”由國家藝術基金支持,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主辦,展覽邀請了當代海內外有影響的陶藝家69人,展示中外陶藝精品83件。展覽按照“融合延伸”“見微知著”“象外之韻”“聚集拓展”四個單元進行展示,將不同形態、不同觀念和不同制作技術的作品并置,展現東西方藝術家對陶藝的不同理解和體驗,讓觀眾在觀賞和思考中獲得差異性或共同性的認識,展現陶瓷這一與人類文明發生發展密切關聯的技藝,在當代文化格局中放射特有光華。 見微知著 瓷韻無限 作為中國傳統藝術典范形式之一的陶瓷藝術,歷經千年爐火,早已深得材質外在之美,盡傳精神內在之秀,成為構成當代藝術領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成器之道一為天工,一為人巧,陶瓷藝術成就于材料、技法、燒造的相得益彰。作為手造之物,如何擺脫匠氣甜俗的格局,免于燥氣與火氣的痕跡,把握色彩暈染的層次,早已不是當代陶瓷藝術家的用心之處了。以小見大,在陶瓷藝術作品中呈現對自然的認識,對世界的感悟,創造一個與自我生命相關的境界,則是更多當代陶瓷藝術家的訴求?;蛟S陶瓷藝術的意境就在其本身,無需高貴的條件,一團泥,一爐火,就是一個自在圓足的精神世界,足以訴說自身與世界的深層關系。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聚焦當代 匯通中西 “大道成器——國際當代陶藝作品展”聚焦當代陶藝,它擺脫了傳統的制作方式和審美趣味,代之以自由表達之形式,注重陶藝家情感體驗的傳達,呈現出變化多樣的時代風格。西方現當代陶藝的發展與現當代藝術相關,深受抽象表現主義、波普藝術、超現實主義等藝術運動的影響。中國現當代陶藝則是在本土傳統和西方現當代藝術的雙重影響下發展而來的,既有明顯的本土中國風,又蘊含了一些流行的國際陶藝語言。近年來,中國陶藝的發展日益多元化和個性化,中國陶藝家對本土傳統與外來風格之間的處理越發成熟,與國際陶藝界的交流和互動明顯增強。本次展覽將中國當代陶藝作品與世界各地當代陶藝作品同臺展出,展現了東西方藝術家對陶藝的不同理解和體驗,使之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外陶藝的切磋與對話。 傳播交流 人文日新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此次主辦的“大道成器—國際當代陶藝作品展”作為傳播交流項目得到了國家藝術基金的大力支持,展覽致力于推動中國文化藝術與世界文化藝術的交流,傳播具有悠久歷史的陶瓷藝術在當代語境下的發展與創新。該展覽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舉行的特別之處還在于,這些來自海內外的當代陶藝作品還將與館藏瓷器精品同場展出,這是跨越世紀的回望與對話,中國傳統陶瓷與國際現代陶藝的碰撞將在諸多方面帶給我們新的思考和啟發,加深觀者對于陶瓷藝術的認識與理解,并為豐富清華大學“人文日新”的校園文化做出貢獻。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本展覽自2018年4月22日–2018年9月9日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四層7號、14號展廳精彩呈現。
部分作品:
白明(中國) 坯粉之書 2017
方力鈞(中國) 2013.9.11 2013
菲利普·巴爾德(瑞士) 冰石 2017
韓美林(中國) 青瓷 2012
鴻韋(中國) 完美的碎片 2015
蔣顏澤(中國) 山水·城市·塵世 2017
李澤守(韓國) 重生(景德鎮系列) 2016-2017
呂品昌(中國) 金磚 No.2-1 2016
馬克·路佛德(美國) 兩位伊麗莎白 2016
讓—弗朗索瓦·富尤(法國) 胡兀鷲 2017
深見陶治 (日本) 氣(風立) 1999
史蒂文·海恩門(加拿大) 黑色大地 2003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