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5來源:中國美協 |
展示中國美術風采 促進東西文明對話 祈愿世界和平永存
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李屹等中希嘉賓在展覽開幕式上合影
希臘當地時間5月10日晚,希臘北部有著悠久歷史的重要海港城市塞薩洛尼基迎來了一場來自中國的藝術盛筵,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藝術與和平——中國當代美術作品展”在當地著名的馬其頓當代藝術博物館拉開帷幕,這是該主題展自2016年啟動以來,連續第三年舉辦國際巡展,也開啟了中國美協本年度“中國美術世界行”首展。40余件國畫、油畫、版畫、雕塑作品用精妙的藝術語言向希臘和歐洲觀眾生動形象地展現中華民族“以和為貴”的價值觀和中國人民對和平、和諧生活的美好向往與不懈追求,講述中國美術家眼中的“藝術與和平”故事。
張貼在展場外的大幅海報
中國當代美術精品亮相希臘古城 開幕當天,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并未阻斷展覽揭幕的節奏,往日平靜的馬其頓當代藝術博物館在傍晚時分開始變得喧鬧異常,場館外張貼的大幅海報烘托著熱烈的活動氛圍。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李屹,中國文聯國際部主任董占順,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主任謝力,中國美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徐里,中國美協分黨組副書記、副秘書長陶勤,中國駐希臘大使館文化處一秘王超等,以及馬其頓大區主管文化旅游副省長薩諾斯、馬其頓當代藝術博物館董事會主席荷佩爾女士、塞薩洛尼基國立當代藝術博物館董事會副主席凱塔茲女士、館長瑪麗婭女士,還有來自希臘各界的代表和重要媒體蒞臨開幕現場。
李屹宣布展覽開幕
開幕式上,各國嘉賓對展覽一致給予高度評價,對中國美術在過去幾十年中的發展水平與成就表示贊賞,認為中國美術是世界美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相信展覽將為希臘觀眾帶來一場高水準的藝術盛宴,對今后中希美術交流表達了積極樂觀的展望,并共同祈愿友誼和平永存。
中國美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徐里在開幕式上致辭
受李屹委托,徐里在展覽開幕式上致辭。他提到,公元前四世紀,中國與希臘的兩位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孔子和柏拉圖,為東西方文明的輝煌奠定了基礎。雖然當時東西方世界尚且隔絕,但對于真善美、和諧世界的追求卻是相通的。文學藝術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象征,也是溝通各國人民心靈和情感的重要紐帶。近年來中希兩國在該領域交流卓有成效,去年的第七屆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就曾成功舉辦了希臘特展,希臘體育與文化部部長莉蒂亞·科尼奧爾都女士還出席了特展開幕式。作為友好回訪,中國當代美術展此次到訪希臘,以持續推動兩國美術事業的繁榮發展,不斷增進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
希臘馬其頓大區副省長薩諾斯致辭
薩諾斯副省長對中國美術展覽的成功舉辦表示祝賀。他感慨地說道,中國和希臘的各領域交流終歸繞不開文化的交流,他回顧起近年來兩國在文化旅游領域的密切聯系和現實成果,特意提到今年將陪同省長前往北京洽談項目合作。他代表大區政府,承諾未來還將繼續加強同中國相關方面的聯系,力爭將兩個國家悠久的文化傳統和燦爛的文明成果展示給全世界。最后,李屹正式宣布展覽開幕。
高質多元的國際化藝術水準和風貌 據陶勤介紹,本次展出作品由“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主題、歷屆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所藏優秀作品和中國中青年美術家海外研修工程的成果作品三部分組成,皆出自國內名家之手,數量雖然不多,卻以小見大?!耙粠б宦贰敝黝}作品是中國美協首次選送赴國外展出,以獨具中國傳統藝術特色的水墨語言,描繪出和而不同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風情,這其中有表現異域自然景觀的獨特魅力,如張復興《拉脫維亞掠影》、石峰《馬其頓奧赫里德湖印象》、董小明《圣托里尼·希臘》等,以中西融合的筆墨色彩抒發了畫家的浪漫詩情;有描繪外國城市建筑印象,如侯耀洲《斯洛伐克首都印象》、鄭百重《海市蜃樓》、朱道平《遙憶布拉格》等,把中國畫的筆墨韻味與西畫的明暗光影相結合,創造了當代中國表現外國建筑特別是文化遺址的的詩化意境;有描繪外國人物風俗,如陳政明《小鎮倩影》、李愛國《白俄羅斯的夏天》等,把中國畫的傳神寫照與西畫的寫實造型相結合,展示中國美術走向世界、表現和傳承“絲路精神”的新視角,體現出中國美術家們開闊的創作視野和藝術情懷,定會令國外觀眾倍感親切。
中國美協分黨組副書記、副秘書長陶勤引領中外嘉賓參觀展覽
中希嘉賓認真欣賞展覽作品
李屹同博物館董事會主席荷佩爾女士等嘉賓交談
此外,展覽也再次集合了部分歷屆北京雙年展所藏優秀中國美術作品,表達了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創作主題,如王福順《即將消失的風景》、彭偉《圍城之居》、李立宏《麥當勞-CHINA》、譚旭《有奶油的油條》等,揭示了城市化迅猛推進中的多元人文景觀;付作棟的雕塑《馬球》塑造了傳統體育的當代展現,羅志楠《筷子樹》等,用藝術的形式呼吁人們保護生態環境,維護和建設人類賴以生存的共同家園。
徐里和陶勤接受當地媒體專訪
展覽現場觀眾如織
曾參與中國美協中國中青年美術家海外研修工程的青年美術家們也為本展奉上了反映研修成果的佳作,如孫岱嬋《味韻》、張亮《捷克克魯姆夫小鎮》等。北京畫院青年畫家孫震生和王冠軍此次隨中國美協代表團赴希臘訪問,分別帶來了作品《摩爾多瓦的陽光》和《今夜不回家》參展,兩件工筆人物作品以傳統畫材創造出嚴謹寫實的質感表現效果,使形象更為真實、精微,富有時尚氣息。值得一提的是,石峰和侯耀洲兩位名家還應邀專門為此次希臘展創作了水墨畫《希臘比雷埃夫斯港印象》和《雅典衛城風情》,作品在展畢后將永久陳列在中國駐希臘大使館,供中外友人觀賞。
希臘觀眾欣賞展覽
“雙百”方針為希臘藝術界提供中國方案 在開幕式之前,中國美協代表團還同多位希臘美術家代表舉辦交流座談會,陶勤進行主旨發言,就中國美術發展沿革、重點對外交流項目概況、展覽作品賞析等進行了深入闡釋。塞薩洛尼基市副市長潘加斯指出,中國當代藝術在當今國際舞臺上非?;钴S,展品很好地體現出中國當代藝術的多元化創作,本次展覽將為塞薩洛尼基在藝術和人文方面帶來重要影響。
中希藝術家、學者代表出席交流座談會
陶勤作主旨發言
塞薩洛尼基國立當代藝術博物館瑪麗婭館長則希望繼續擴大中西兩國在藝術領域的開放,吸引更多的中國觀眾關注和喜愛希臘當代藝術,進一步拓寬中西兩國其它領域不同層次的合作。
希臘藝術家維特洛克先生曾到訪中央美院等高校講學,對中國畫有較為深入的研究,他認為中國與希臘都是擁有繪畫傳統的國家,但在表現空間上卻都沒有實現甚至摒棄了主流的焦點透視法,這其中的原因值得研究。如參展作品侯耀洲的《雅典風情》便是拋棄這一法則,而采用散點透視,這種藝術創作思維可以作為藝術發展的新方向和新趨勢。
希臘各界代表出席交流座談會
亞里士多德大學視覺應用藝術學院院長迪瓦里斯教授對此也有同感,他能感受到中國當代藝術家正在努力將傳統與現代進行融合交織,可見美術家在繪畫技藝中付出了很多努力。他認為中國當代藝術之所以呈現這樣的面貌,是與中國所擁有的悠久歷史是分不開的,中國的歷史是生動豐富的,這影響了當代中國畫家的創作。有趣的是,他還特別提到了毛澤東主席的“雙百”文藝方針,即“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業已成為當今希臘藝術界在藝術探索與討論過程中所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這一準則的實踐,有力地推動了希臘藝術界在面對當今多元紛雜的文化問題時的準確思考和判斷,是中國智慧為世界文化發展所貢獻中國方案。
陶勤最后指出,藝術與和平代表著人類高層次的精神追求,幾千年前的古希臘藝術致力于對人們智慧、力量和精神境界加以頌揚,表現心靈的健康和身軀的雄健優美,突顯高貴的單純和靜穆的偉大,抒發對和平與美好的向往,從而得到后世推崇,成為永恒的藝術典范。中國同樣是愛好和平、以“和”為貴的民族,在反侵略、維護主權與領土完整的過程中,歷經磨難,尤為珍視和平的來之不易。中國美術家們謳歌和平,追求和諧,向往美好的樸素情感,理應是我們共同的信仰,而此次展覽正是最好的注解。
李屹一行會見希臘各藝術機構負責人
觀展后,李屹會見了部分希臘藝術機構負責人,就雙方藝術家互派和駐留項目進行了坦誠和有效的交流,并達成相關的合作意向。展覽將于5月27日結束。
侯耀洲《雅典風情》,中國畫,136cm×68cm,2018
石峰《比雷埃夫斯港印象》,中國畫,97cm×180cm,2018
董小明《圣托里尼·希臘》,中國畫,136cm×68cm,2016
張復興《拉脫維亞掠影》,中國畫,136cm×68cm,2016
鄭百重《海市蜃樓》,中國畫,136cm×68cm,2016
朱道平《遙憶布拉格》,中國畫,135cm×68cm,2016
陳政明《小鎮倩影》,中國畫,138cm×68cm,2016
李愛國《白俄羅斯的夏天》,中國畫,136cm×68cm,2016
王冠軍《今夜不回家》,中國畫,136cm×84cm,2017
孫震生《摩爾多瓦的陽光》,中國畫,138cm×68cm,2016
王福順《即將消失的風景》,油畫,180cm×180cm,2006
彭偉《圍城之居》,黑白木刻,120cm×80cm,2009
李立宏《麥當勞–CHINA》,陶瓷,40cm×36cm×13cm,2004
譚旭《有CREAM的油條》,玻璃鋼,50cm×60cm×50cm,2009
付作棟《馬球》,玻璃鋼,70cm×68cm×68cm,2007
羅志楠《筷子樹》,油畫,120cm×100cm,2009
孫岱嬋《味韻》,中國畫,136cm×68cm,2017
張亮《捷克克魯姆夫小鎮》,中國畫,80cm×165cm,2017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