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8來源:中國美協 |
第三屆“一帶一路”壁畫論壇-傳統壁畫的復制與修復研究暨作品展在四川美術學院舉行
開幕式嘉賓合影 2018年9月14日,由中國美術家協會壁畫藝術委員會、四川美術學院、重慶市美術家協主辦,四川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重慶市新媒介美術創作重點實驗室、重慶市美術家協會壁畫藝委會承辦的“第三屆‘一帶一路’壁畫論壇-傳統壁畫的復制與修復研究”暨作品展在四川美術學院舉辦。 本次作品展匯集了敦煌研究院、龜茲研究院、陜西歷史博物館、永樂宮壁畫保護研究院、中央美術學院修復研究院、江蘇理工學院劉海粟藝術學院、四川美術學院的壁畫復制與修復作品,全面呈現中國傳統壁畫復制與修復研究最新成果。展覽中既有吳冠中、劉文西、黃永玉、范金鰲、林凡、段文杰、杜顯清等老一輩名家的臨摹傳世名品,也有一大批中青輩藝術家復制與修復的精品力作;作品既有以“客觀臨摹”、“整理臨摹”、“復原臨摹”為基本程式的傳統方法,也有運用當代最新科技成果進行“創新臨摹”、“探索臨摹”的有效嘗試。展覽以全新的視覺呈現和多效傳播方式,讓千年壁畫走出洞窟和寺廟,走入展廳,走入大眾,實現藝術服務社會的理想,激活傳統壁畫的文化價值和美審價值。
開幕式現場 出席論壇開幕式的有中國美協副主席何家英,中國美協壁畫藝委會主任王穎生,副主任孫韜、侯黎明、郗海飛、唐鳴岳,秘書長齊喆,副秘書長王長興,委員毛曉劍、邊巴旺堆、李路葵、陳建軍、陳綠壽、黃山,原委員孫浩、陳人鈺,四川美院副院長、重慶市美協副主席侯寶川,四川美院副院長、重慶市美協油畫藝委會主任張杰,重慶市美協秘書長魏東,四川美術學院教授王林,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胡明哲,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院副院長張見,新加坡文化交流中心中新文化交流大使傅文林,《人民日報》記者馬蘇薇,陜西歷史博物館副館長程旭、壁畫基地辦公室主任楊文宗、文物交流部部長文軍、交流研究中心主任劉江英,永樂宮壁畫保護研究院副院長劉移江,敦煌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所長馬強,龜茲研究院保護研究所所長葉梅,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所長李天銘、美術研究室主任唐沖,云岡石窟研究院美術室副主任高平傳,天津美術學院壁畫系主任李筱謙,廣州美術學院教授陳舒舒,西安美術學院教授劉丹,中國藝術研究院內蒙古斯琴塔娜藝術博物館傳統壁畫研創基地創始人斯琴塔娜,安徽省美協壁畫藝委會主任李鵬,四川美院黨委組織部長胡剛、黨委宣傳部長賈安東、創作科研處長潘召南、教務處長王天祥以及各兄弟院校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開幕式由黃山主持。
中國美協副主席何家英致辭 何家英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傳統壁畫中蘊藏著許多中國繪畫的美學精髓和精神內涵,通過對其復制與修復研究,可以激活創新的原動力。藝術家應對中國壁畫有一種責任,在傳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同時,壁畫藝術是一種國際性的藝術形式,藝術界對壁畫的保護有深刻的共識。他希望壁畫的保護工作要堅持下去,為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作出貢獻。
中國美協壁畫藝委會主任王穎生致辭 王穎生在開幕式致辭中提到,中國壁畫保護現狀堪憂,修復人員素質和水平沒有系統的審美教育,對材料與造型能力的認識與掌握有所欠缺,聘請外國專家帶來的西方修復理念與方法與中國本土藝術品在承載材料及繪制材料的不同而出現誤解,導致所謂的修復變成了實質性的破壞。他希望通過論壇的舉辦,促進中國傳統壁畫實現真正的保護和修復,為人類歷史留下珍貴遺產。
齊喆宣讀中國美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秘書長徐里賀信 齊喆宣讀中國美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秘書長徐里的賀信。賀信提到習近平總書記在五年前提出“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承載著絲綢之路沿途各國發展繁榮的夢想。賀信期待中國美協壁畫藝委會舉辦此次論壇取得豐富的學術成果,通過藝術的交流互鑒,為“一帶一路”文化復興貢獻美術家的智慧和力量。
四川美術學院副院長、重慶市美協油畫藝委會主任張杰致辭 張杰在致辭中提到四川美院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與中國美協壁畫藝委會長期緊密合作,與從事壁畫研究的友好單位在密切互動,為一流專業建設進行科學規劃,取得了良好成效和成果。論壇的舉辦,對于四川美院壁畫專業定位與建設方向具有積極的意義,同時有助于帶動西部地區壁畫教育教學與創作以及長江流域的文化藝術建設。最后,張杰宣布展覽開幕。
重慶市美協壁畫藝委會授牌儀式 開幕式上還舉行了重慶市美協壁畫藝委會的授牌儀式。魏東代表重慶市美協向重慶市美協壁畫藝委會主任黃山授牌。
展覽現場 開幕式后,第三屆“一帶一路-傳統壁畫的復制與修復研究”壁畫論壇在四川美院多功能廳召開。論壇由齊喆、黃山擔任會議主持,王林擔任學術主持,與會專家學者分別進行了主題演講和交流發言。
論壇現場
何家英(左)、王穎生(右) 何家英首先發言。他提到我國的傳統壁畫面臨著嚴重的破壞,復制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壁畫復制品足以讓普通民眾欣賞到美妙逼真的壁畫藝術。以復制品代替珍貴的壁畫面向民眾,有效修復不可再生的壁畫原作,是壁畫保護工作中的有效措施。 王穎生以“中國傳統壁畫人才培養及國家藝術基金概況”為題做主題發言。他提到文物保護與修復專業教育的缺失,使得從業人員的專業基礎參差不齊,后續人才嚴重匱乏。因此,高等院校的修復專業建設迫在眉睫。中央美術學院陸續建立了相關專業的保護修復工作室,并成立修復研究院對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填補了中國高等教育學科中的空白,一直在不懈努力。
程旭(左)、侯黎明(右) 程旭以“韓休墓發現與壁畫的文化內涵”為題做主題發言。他表示:近年來,博物館和公安機關、考古院探索多方聯合挖掘的創新模式,不僅接收了大量的珍貴文物,而且積累了豐富的壁畫揭取、保護經驗,為豐富和完善唐墓壁畫藏品體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韓休墓壁畫的研究雖然達到了一定的高度,但仍然需要深入研究、縱橫研究、比較研究,使研究的深度、廣度再上一個臺階。 侯黎明以“敦煌壁畫臨摹的意義”為題進行主題發言。他從臨摹的意義、方式以及目的三個方面對敦煌壁畫進行了多方面深入的闡述。他分享了敦煌研究院美術研究所總結并形成了一套比較科學的臨摹復制方法及理論,如“現狀臨摹”、“整理臨摹”以及“復原臨摹”。通過臨摹,梳理古代壁畫制作程式,研究總結繪制技法,從而有效地傳承敦煌壁畫獨特的技藝體系。
張青(左)、李波(右) 席九龍(永樂宮壁畫保護研究院陳展部主任張青 代)以“開創中國古代壁畫保護先河的壯舉——永樂宮壁畫搬遷記”為題做主題發言。系統介紹了壁畫搬遷、揭取、修復安裝的過程,憑借自主研究探索、規劃設計和操作實施,破解了千余平米壁畫揭取等史無前例的技術難題。永樂宮搬遷尤其是壁畫的搬遷保護是在當時國力不強、科學技術落后的背景下進行的,難度極大,為其后同類文物保護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 李波以“壁畫的保護修復技術與預防性保護”為題做主題發言。他表示:文物預防性保護理念已成為國際文化遺產保護的共識。就古代壁畫保護而言,對其保存環境實施有效的監測和控制或干預,甚至是壁畫本體的前瞻性防護措施,以提升壁畫的風險預控能力,最大限度地防止或減緩環境因素對壁畫的破壞作用,是預防性保護古代壁畫的關鍵。
論壇現場 隨后,孫韜、郗海飛、唐鳴岳、馬強、胡明哲、陳建軍、王巖松、李天銘、葉梅、王雄飛等專家進行了交流發言,圍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傳統壁畫研究與保護現狀、保護和修復的理念與方法、相互間的差異與特質,當代壁畫創作經驗交流與推動發展,傳統壁畫在當代壁畫教學與創作中的傳承與發揚,中國當代壁畫如何保持和闡釋中華民族精神和審美特質,當代公共環境如何為高品質的壁畫創作提供有利條件與保障等議題,分別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的觀點。
孫韜(左)、郗海飛(右) 孫韜認為,建立國家級壁畫博物館對中國傳統壁畫的保護具有建設性的意義,修復壁畫要敢于且善于運用新技術新方法,壁畫的復制品在將來應更好的運用在對于原址的保護和公眾美育教育上。 郗海飛認為,臨摹的目的在于:其一,通過臨摹為藝術創作吸取養分;其二,再現和傳播傳統壁畫。同時,我們應該積極倡導運用數字復制技術,更好地為傳播傳統壁畫服務。
唐鳴岳(左)、馬強(右) 唐鳴岳認為中國傳統壁畫的輝煌離不開傳承千年的工匠精神,在傳統壁畫的教學與創作中,應始終貫穿這種精神,保持對壁畫事業的熱愛和信仰,推動壁畫藝術的保護與發展。 馬強認為文物的臨摹與復制應設立一個相對統一、具有藝術性、科學性、可操作性的教學規范和標準,進而推廣開來,為壁畫保護提供一個制約的規范。
胡明哲(左)、陳建軍(右) 胡明哲認為中國古代壁畫是中國繪畫的原點和語言母體,也是藝術創作中必須摹寫的摹本。學習傳承古代壁畫,堅守傳統文化血脈,是中國當代藝術創作的前進方向。 陳建軍認為壁畫藝委會作為發揮積極學術作用的橋梁和紐帶,應向政府倡議建立中國壁畫博物館,實現對壁畫的有效保護,讓更多人了解中國的傳統壁畫藝術。
王巖松(左)、李天銘(右) 王巖松認為壁畫復制應堅持“尊重歷史”原則,即把握壁畫的“歷史原貌”、“歷史殘狀”和“歷史流變”的存在事實,以傳統程式與當代技藝相結合的復制與修復手段,建立全新視覺呈現語系,更好地傳承傳統,傳播傳統。 李天銘認為本次活動對于一線文物保護工作者是極大地鼓勵和鞭策,她希望壁畫藝委會搭建更多的交流與學習平臺,推動傳統文化的研究與保護。
葉梅(左)、王雄飛(右) 葉梅認為中國壁畫的保護工作經過幾代人的辛苦努力,由原來看守式保護、搶救性保護努力向預防性保護發展。今后要做好數字化保護,包括現狀臨摹以及一系列的創作性臨摹、藝術創作等。 王雄飛認為中國傳統壁畫的復制與修復離不開對特定材料的熟悉與掌握,只有對材料有足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積極利用最新科技成果,才能更好地運用于壁畫的復制與修復。
論壇學術主持王林(上);論壇會議主持齊喆(下左)、黃山(下右) 學術主持王林做論壇總結,他認為本次論壇以開闊的藝術視野,嚴謹的治學態度,一流的專業水準,為業界樹立了學術標桿。5位專家的主題發言以及11位專家的交流發言,緊扣主題,切中時弊,既充滿思想的銳勢,又富于人文的關懷。其關于“建立中國壁畫博物館”、“在繪畫專業開設中國傳統壁畫課程”、“制定科學嚴格的修復標準”、“成立更多專業的修復學院”、“重視壁畫理論研究”的提議,為傳統壁畫的復制與修復更好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方案與可能。論壇達成了“扎根中國大地、堅定文化自信、傳承中華文脈、弘揚中國精神”的共識,為壁畫藝術傳承民族文脈,弘揚中國精神提供了學理依據和學術根基。 會議主持齊喆表示,數字復制技術產生了驚人的變化,讓古今中外歷史產生了折疊的可能。在傳統手工臨摹復制的范疇里,很難回避現代材料的參與和介入。作為跨越美術界和文保界高端的藝術論壇,在這一點的論述和對未來的展望稍有不足。在傳統壁畫的復制與修復領域中,高校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他希望把“一帶一路”壁畫論壇做成一個品牌項目,在未來發揮更大的作用。 會議主持黃山在總結中表示,論壇暨作品展聚焦傳統壁畫的復制與修復主題,將理論研究與作品展覽融為一體,在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與相互應證中探索傳統藝術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新路徑、新方法。 本次論壇的重要意義有三點。其—,通過傳統壁畫復制與修復研究,吸收傳統精華,為當代壁畫創作提供滋養;其二,以全新的視覺呈現和多效傳播方式,讓壁畫走進大眾,實現藝術服務社會的理想,從而重新審視和體現傳統壁畫的價值;其三,交流最新成果與經驗,搭建研究機構與藝術院校交流和學習平臺,共同推進“一帶一路”沿線傳統壁畫藝術大繁榮大發展。
論壇嘉賓合影
供稿:中國美協壁畫藝委會 編輯/審校:藝委會工作處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