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6來源:江蘇省美術館 |
主辦單位:江蘇省美術館 展覽日期:2018年9月6日起 展覽地點:江蘇省美術館新館一樓 清末民初的書法家,大多出生于清道光、咸豐之際,深受趙之謙書法思想的啟發,在碑學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其中,以吳昌碩和康有為等最為典型,他們崇尚碑刻“駭爽,瑰巖,高渾,豐茂,華艷,虛和,凝整,秀韻”的風格特點,從摩崖刻石、秦璽漢印、古磚古瓦中汲取養分,作品無不洋溢著健爽陽剛、質樸厚重的金石氣息。20世紀30年代以后,以文人、學者、官員等具有多重身份的書法家占據主流,他們大都具備良好的國學基礎,有些還接受過西方的教育和文化熏陶,在書法創作中展現出深厚的傳統功力,同時也呈現出強烈的個性表達,創造出獨特的時代風貌。于右任、馬一浮等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們在研習碑學的同時,同時也逐漸對帖學諸家進行廣泛的吸納和融合,知古法而不墨守古法,對傳統筆法加以突破變革,在書法界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新中國以后的書法,許多名家也是從既往的書風氛圍中成長起來的。其中以金陵四家——胡小石、林散之、高二適、蕭嫻為代表。胡小石用筆沉著厚實,雄偉之中亦有豪邁之氣,結體布局,不拘一格,同時亦有神縱蕩漾之感,而無死板呆滯之嫌。林散之在書法傳統中沉潛出離,下筆渾厚生動,剛柔相濟,水墨淋漓,筆意充沛,線條的書寫運動極富變化,別開生面,意境高遠,能融金石之質重與草書之奔放于一爐,有風雨蒼茫之感;蕭嫻則從篆隸入手,取法乎古,以大字行楷為勝,受康有為書法影響極深。雖為女書法家但其字頗有氣概,點畫縱橫馳騁,外放內斂,大氣磅礴。他們代表了這一時期江蘇乃至全國書法的高度,在書法界影響深遠。他們的作品,是江蘇省美術館藏書法之經典,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質量上均屬上乘,這也是江蘇對近現代書法史的突出貢獻。 中國近現代以來的書法在延續了碑學、帖學的基礎之上汲古出新,在清末以后取得了長足發展。江蘇省美術館此次展出館藏近60位近現代書法名家的代表作品,力圖呈現20世紀書法繼承傳統書脈而不斷發展創新的變遷歷程和不俗成就。 江蘇省美術館 2018年9月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