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7來源: |
日前,國家藝術基金2018年度藝術人才培養資助項目“中國漢畫像藝術傳承與創新人才培養”在江蘇師范大學美術學院落下帷幕。此為國內首個漢文化藝術人才培養高級研修項目,從全國高校和工藝美術行業遴選出來的30名藝術人才在兩個月的培訓中對漢畫像藝術進行了系統學習和創新實踐。 國家藝術基金是經國務院批準于2013年正式成立的公益性基金,其目的在于繁榮藝術創作,培養藝術人才,打造和推廣精品力作,推進藝術事業健康發展。徐州是兩漢文化的發祥地,漢畫像資源豐厚,中國漢畫像藝術傳承與創新人才培養項目實施單位江蘇師范大學對漢文化和漢畫像藝術有著深厚的研究,該項目由清華大學博士生導師、江蘇師范大學特聘教授李硯祖主持,并聘請了國內漢畫像及傳統工藝文化研究方面的權威學者、徐州本土漢畫像研究的知名專家、江蘇師范大學漢文化研究教授以及多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民間工藝美術大師做課程導師。 在專家的指導下,30名來自全國各地的高校教師和工藝美術家對漢畫中的徐州、漢畫像的歷史、漢畫像中的吉祥文化、漢畫像美學進行了全面了解,在漢畫藝術的創新實踐中嘗試通過不同媒介及表現形式對漢畫像元素再設計,先后前往蘇、贛、魯三省博物館、漢畫像館考察了不同地區漢畫像石作品,舉辦了跨界藝術交流和學術研討會。 在江蘇師大美術館舉行的成果匯報展上,100多件學員作品將漢畫像圖形與陶瓷、剪紙、版畫、水墨、動畫等新媒介巧妙結合,以漢畫像圖形為基礎,用語義轉換的現代構形手段呈現漢畫像藝術與現實生活、生存狀態及當代審美語境的關系,揭示漢畫像藝術的核心價值,令人耳目一新。其中的一組漢畫像水墨小品將漢畫像石中的動物圖像單獨抽離出來,兼具漢畫像藝術的“金石味”與水墨交融形成的“墨韻”;繪有刺秦、射獵、車馬出行等漢畫像圖案的陶瓷盤中,上方印章和下方人物形成一個個獨立的裝飾畫,通過放置不同的食物還可以表現出新的樣式和意義。 中國漢畫學會會長、國家博物館研究員陳履生表示:“該項目的成功申報并實施,是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促進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的具體舉措,這對于漢畫像藝術傳承與創新人才培養及漢畫像藝術的相關研究等都有著很好的示范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