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03來源:中國畫 |
在煙波浩瀚的太平洋西岸,在中國經濟最活躍的省份之一——江蘇,有一片人跡罕至、原始神奇的濕地灘涂,大量野生動物和珍稀鳥類的棲息繁衍地,丹頂鶴、白鶴、黑天鵝、白天鵝、麋鹿……數以萬計,把這片曾經沉寂的荒原點綴得色彩斑斕、夢幻神秘,這里就是江蘇省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78000公頃,其中核心區2668公頃,是世界上最大的麋鹿自然保護區,在這里自由自在地生活著世界上最大的麋鹿野生種群。
2018年深秋,近30位中國畫名家來到這里進行寫生創作;10月29日江蘇省中國畫學會與江蘇省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簽約,江蘇省中國學會江蘇省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寫生創作基地揭牌。
江蘇省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副主任 沈華與江蘇省中國畫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翟優簽署合作協議
江蘇省中國畫學會顧問、巴黎中國文化中心原主任殷福,中國畫學會副會長、江蘇省中國畫學會會長高云,中共鹽城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吳曉丹,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常委、鹽城市政協副主席、江蘇省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主任孫大明為“江蘇省中國畫學會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寫生創作基地揭牌”。
江蘇省中國畫學會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寫生創作基地揭牌揭牌活動現場 江蘇省中國畫學會顧問、南京市人大常委會人代聯委原主任李建,江蘇省中國畫學會藝委會委員、江蘇省文史研究館館員章志遠,江蘇省中國畫學會副會長、江蘇省文化廳原副巡視員嵇亞林,中國畫學會理事、江蘇省中國畫學會副會長、江蘇第二師范學院美術學院原院長張廣才,中國畫學會理事、江蘇省中國畫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翟優,江蘇省中國畫學會副秘書長朱群、高木,江蘇省中國畫學會常務理事、江蘇省美術家協會省直分會副會長柯江,江蘇省中國畫學會常務理事、鹽城市書畫院原院長孟懷良,江蘇省中國畫學會常務理事、南通書畫研究院原院長康榮,江蘇省中國畫學會常務理事、連云港市畫院院長陸海林,江蘇省中國畫學會常務理事、鹽城市美協主席李曉東,江蘇省中國畫學會常務理事、江蘇省美術館專業畫家張書青,鹽城市書畫院院長、鹽城市書法家協會主席郭列平,江蘇省中國畫學會理事、江蘇省花鳥畫研究會顧問何鳴,江蘇省中國畫學會理事、江蘇省國畫院特聘畫家譚紅屏,江蘇省中國畫學會理事、江蘇省國畫院人物畫研究所副所長桑建國,江蘇省中國畫學會理事、江蘇省花鳥畫研究會副會長金城君,江蘇省中國畫學會理事、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王立慶,江蘇省中國畫學會理事、江蘇省公安美協副主席于國成等出席了揭牌儀式?;顒佑芍腥A麋鹿園景區總經理許國新主持。
中華麋鹿園 動植物保護深入人心 “江蘇省中國畫學會在保護區寫生創作基地的建立是國粹和國寶、人文和自然、文化和旅游的結合。” 江蘇省人大常委、鹽城市政協副主席、大豐麋鹿保護區主任孫大明先生對基地建立做了如此總結,“江蘇省大豐國家級麋鹿自然保護區自1986年建立以來,已經發展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麋鹿自然保護區。目前在我們保護區內麋鹿有4556頭,其中野生麋鹿905頭,種群增長100多倍,這個數目是相當喜人的。同時我們保護區還是200多種鳥類,400多種植物的自然棲息地。由于大豐獨特的海濱濕地環境,以及多年來人類的悉心養護,目前保護區在整個環渤海地區的原生態環境是最好的。鹿文化一直是中華文化的重要傳承,麋鹿與我們國家的榮辱興衰也是緊密相連的。保護區已經連續六年和中央電視臺、東方衛視、鹽城電視臺等多家媒體聯合舉辦 ‘鹿王爭霸賽’現場直播,并向全球觀眾同步直播了雄性麋鹿角逐‘王位’的這一自然奇觀,吸引了國內外眾多的攝影愛好者。此次與江蘇省中國畫學會共建寫生創作基地是希望通過畫家手中的畫筆,打造更多的水墨精彩,創作出更多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作品,讓麋鹿、讓中國傳統文化走向世界。”
高云會長帶領藝術家們在江蘇省大豐國家級麋鹿自然保護區種下“藝術之樹” 中得心源,畫出心中的麋鹿 “以前我們倡導畫家走進生活,深入生活,大家都喜歡到自己不熟悉的地方去,但由于時間緊,往往是走馬觀花,不能深入。所以我們倡導畫家更多的關注自己身邊熟悉的生活,深入下去,俯身下去,在一個地方多待些時間,由感到悟,從浮光掠影到駐點描繪。江蘇省大豐國家級麋鹿自然保護區里面原生態的自然環境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同時通過人類多年悉心的養護,讓這片自然的土地更是充滿了人性的光輝。這其中的人文景致正是中國畫最需要的精神素材。江蘇省中國畫學會大豐基地與其他寫生創作基地不同,這里原始自然狀態,讓藝術家們充分體悟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大美。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藝術家筆下的畫面,是照片拍不出來,其在于‘中得心源’,立意在藝術創作非常重要,藝術家畫的是心中的麋鹿。麋鹿是國寶,中國畫是國粹。傳統繪畫中,麋鹿畫得不多,神獸帝王象征。縱觀麋鹿文化發展,從瀕臨絕境,到再次自由繁衍生息, 是一種文化的復興和文化繁盛,在當代,麋鹿是這個選題很重要,麋鹿有中華精神象征之意。”中國畫學會副會長、江蘇省中國畫學會會長高云說,中國畫藝術家手中的畫筆不僅要畫自然,更要畫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創造出更有溫度,更有人文情懷的作品。從簡單的寫生到基地寫生,讓藝術家在原生態的景致里生活品味,而不是簡單停留,對于藝術靈感的迸發也是大有裨益。
藝術家們在原生態的江蘇省大豐國家級麋鹿自然保護區寫生 對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傳播中國聲音 江蘇省中國畫學會顧問、文化部巴黎中國文化中心原主任說:“應邀參與見證基地建立,走進保護區,充滿驚奇,充滿奇幻,充滿美好。32年大豐麋鹿保護區建設取得了可喜成績。麋鹿的興衰榮枯又與祖國的命運緊密相連。麋鹿歷史,從側面反映中國興衰的歷史,從1986年大豐引進39頭到今天4556頭,占世界60%。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是我國生態發展的思路,畫家用畫筆表現保護區的美好,自然和藝術的結合迸發美麗火花。我一直從事國際文化交流工作,大豐麋鹿保護區是江蘇省的自然文化名片,也是我國的國家名片。目前鹽城申報黃(渤)海濕地世界自然遺產,大豐保護區是核心部分,我希望明年投票前,在3、4月份,把藝術家們的創作成果選拔一部分,在巴黎辦展,大豐保護區藝術展,展現海濕文化價值和重要性。江蘇省中國畫學會對灘涂文化、麋鹿文化創作項目的非常重視,預?;顒訄A滿成果。我以后還有興趣再來,也可能會帶油畫家、水彩畫家來寫生,為保護區添光彩。”
大豐人長遠眼光 綠色發展 生態紅利撲面來 嵇亞林(江蘇省中國畫學會副會長、江蘇省文化廳副巡視員):鹽城是我的家鄉,大豐曾經來過兩次。這次來,有兩個感受:一是麋鹿規模大,世界第一;第二大豐保護區對綠色和環境的保護,人與自然的和諧深入人心。勝利的果實永遠只會青睞眼光 長遠的人。大豐人80年代就看到環境保護的重要,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積極引入麋鹿,政策規劃、科研投入,原本消亡的物種,引進后,野放壯大,物種保護下來了,環境保護下來了,成為世界矚目的地方。對麋鹿發展史,讓每一個參觀者都很振奮。改革開放40年,時代變遷,人對自然有了不同的認識,希望江蘇省中國畫基地建起來后,對麋鹿文化有更深度的研究,誕生一批好作品。
麋鹿,一個離古人很近,離時代更近的主題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是中國畫創作藝術理論。在中國畫界專門畫麋鹿的畫家非常少,此次組織的藝術家們走進保護區,是希望在麋鹿這個題材的創作上有突破。中國古代美育思想就特別重視環境對人趣味和修養的影響作用。大豐國家級麋鹿保護區自然環境優越,生機盎然的多樣生物共存于這片凈土,是人類共同財富。藝術家深入保護區寫生創作,對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展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意義,這也是當代藝術家的責任。江蘇省中國畫學會將攜手江蘇省大豐國家級麋鹿自然保護區共同建立‘江蘇省中國畫學會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寫生創作基地’,正是希望通過名家手中的畫筆,描繪保護區優美的生態環境和中華神鹿的風采,以經典藝術和自然美景相結合的創新文化工程,豐富和提升保護區的藝術品位和文化內涵。”寫生活動的組織策劃人、中國畫學會理事、江蘇省中國畫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翟優先生向記者介紹。
國粹與國寶的當代結合 麋鹿是古代神話里面姜子牙的坐騎,從周朝時起就被看作皇權的象征;國畫,是中國漢族傳統繪畫形式,顯示著中華民族獨特的藝術淵源以及技藝發展軌跡。江蘇省中國畫學會顧問、南京市人大常委會人代聯原主任李建先生稱:“江蘇省中國學會江蘇省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寫生創作基地的建立是國粹與國寶的結合。”
江山亦要文人捧 “樓外樓頭雨如酥,淡妝西子比西湖。江山也要文人捧,堤柳而今尚姓蘇。”郁達夫提及“江山也要文人捧”之例舉不勝舉。江蘇省中國畫學會常務理、鹽城市美術家協會主席李曉東先生對此有更深見解,他對中國畫名家聚集大豐,對于江蘇省中國畫學會在大豐設立創作基地非常激動,他說:“鹽城沒有山,有水,濕地是鹽城的驕傲,鹽城不僅是‘東方濕地,百河之城’,也是‘麋鹿的故鄉,丹頂鶴的家園,中華鱘的搖籃’,麋鹿保護區規模很大,也是5A級風景區。過去提到鹽城,是蘇北落后的象征。這次大家來都看到了,青山綠水和現代生活有機統一,自然和人文和諧共生。一個人,一幅畫,一個古鎮的保存與新生,陳逸飛油畫《故鄉的回憶》讓周莊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讓中國的水鄉之美贏得了全世界的掌聲。我很期待寫生創作基地建立后,通過大家名家的創作,誕生屬于大豐,也屬于世界的精品大作,讓珍惜自然、敬畏自然、關愛自然、感悟自然的努力和成果影響更多人。”
活動期間舉行創作筆會藝術家們共創作品 麋鹿文化是接地氣的大主題 江蘇省中國畫學會藝委會委員、江蘇省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章志遠先生說:“江蘇省中國畫學會是有非常有活力的學術組織,組織的活動都很有生命力,是有前途和發展的學術組織。江蘇各種學會協會不下幾百個,江蘇省中國畫學會有無限魅力,有正確的領導非常關鍵,高云廳長兼任學會會長,不僅是官員,也是畫家,懂得專業學會的發展方向。一個學會,能發展,領導的決策,美術創作的題材,是促使學會發展的重要環節。60年,江蘇是全國繪畫的中心,有徐悲鴻、傅抱石、劉海粟、陳大羽等一大批大家。為什么他們能帶著江蘇美術走向巔峰?當時美術界領導,帶領當時藝術家選擇好的題材是重要原因之一。比如,1960年江蘇省國畫工作團經過六省一市的寫生,結束后在北京辦了“山河新貌”寫生畫展,引起了美術界的轟動。再如80年代鎮江國畫院,新四軍的征途,畫家們沿著當年新四軍的足跡,搜集了大量的創作素材,創作作品100余件,在北京舉辦了“新四軍征途畫展”。藝術創作要獨立雞群,對主題創作的要有選擇,要符合時代要求、接地氣,符合人民性,有學術方向,有精品,學會會更加繁榮昌盛。”
麋鹿人為人類保護自然饋贈,藝術家要為人民書寫感懷 江蘇省中國畫學會常務理事、江蘇省美術家協會省直分會副會長柯江先生說:“江蘇省中國畫學會一直堅持藝術創作‘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為藝術家們提供條件,通過對原始狀態的大自然感受、感悟,氣息溝通,和生動的動物、樹木、灘涂、陽光白云互動,通過生活觀感、體悟、感悟,大自然饋贈,激發創作熱情。這么大的自然保護區少見,保護建設得這么好非常不易,麋鹿人辛勤付出。孫大明主任親自帶著我們深入無人區,對每一寸土地介紹,不是講工作,而是講生活。保護區的原始自然狀態讓我們震撼,麋鹿人的奉獻精神讓我們深受感染。江蘇省中國畫學會凝聚社會各種資源,組織藝術家深入生活,感悟生活、感悟人生,辦展覽、出國門,學會的作為是適應當今時代,當今時代,單打獨斗不行,需要團隊協作。”
青山綠水發展 保護我們的老師 江蘇省中國畫學會常務理事、江蘇省美術館專業畫家張書青先生:“人文和自然的結合是創作之源,外師造化,青山綠水的保護,也是在保護我們的老師。大豐的自然環境非常好,給我們推薦了一位非常好的老師。江蘇省中國畫學會是類似學會中最有活力的組織,我身邊很多朋友問我如何加入,共同學習和提高。”
藝術家們合創八尺巨作——《中華神鹿》 生命、生態、生活,學會又在創作上推了我一把 江蘇省中國畫學會理事、江蘇省花鳥畫研究會顧問何鳴先生說:“感謝江蘇省中國畫學會給了這次學習機會。學會對藝術創作的促進,給了我很多次學習機會。大豐,過去我來過,條件不同,差別很大,令人激動。我從2013年開始以濕地為主題進行創作,在泰州溱湖體驗生活,‘生命、生態、生活’是我這些年的探索方向,筆墨當隨時代,高云廳長提過多次:‘藝術創作對準生活,源于生活,還要高于生活。’我今年75歲了,原本畫些輕松的了,這次學會又推了我一把。”
合創八尺巨作——《家園》 麋鹿是個重大的題材 江蘇省中國畫學會理事、江蘇省國畫院人物畫研究所副所長桑建國先生說:“感謝學會領導組織的這次活動,麋鹿自古是皇權神獸,非常珍稀,能近距離面對,我也很激動。作為畫家,我覺得,麋鹿是個重大的題材?;B畫中國獨有藝術,麋鹿主題入畫并不多,這次我的一個學生也跟來,她已經有一幅畫入選全國美展,這次采風,對這個題材非常有興趣,我一定指導他們創作出藝術水準達到參展全國美展的主題性作品來。”
合創八尺巨作——《和諧家園》 藝術展現新時代麋鹿文化故事 江蘇省中國畫學會副會長、江蘇第二師范學院美術學院原院長張廣才先生說:“大豐麋鹿保護區不僅是鹽城驕傲,也是中國人的驕傲,參觀灘涂濕地,人與麋鹿等生物和諧,生動畫面令人感動、震撼,深刻印象。江蘇省中國畫學會是學術性、專業性機構,以弘道養正,承古開今為宗旨,以立足江蘇、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為目標。自然保護區寫生創作基地建立,是對麋鹿文化的藝術傳播,講述新時代麋鹿文化故事,打造麋鹿文化名片的合作。麋鹿具有300多年的生命歷史,由于人類的活動,其野生種群在一千年前已絕跡,僅?;始覉@林中人工馴養的幾百頭,之后本土絕跡,全部淪落海外,改革開放后,在大豐這塊土地上,通過引種擴群,到野生放養,到擁有世界上最多的野生麋鹿種群,這個過程是麋鹿文化復興的過程,作為畫家、藝術家,我們有責任藝術表現新時代麋鹿文化故事。”
江蘇省中國畫學會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寫生創作基地的建立,將為藝術家深入生活、寫生創作提供便利。通過創作一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中國畫精品,講好新時代人文故事,豐厚大豐國家級麋鹿自然保護區的人文內涵和進一步提升她的美譽度。中國麋鹿能通過中國畫走向世界,對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傳播中國聲音。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