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3來源: |
近日,徐州籍著名畫家《趙以人寫意花鳥畫精選》由中央美術學院出版社發行,并列入中國高等藝術院校教學范本。該書共編入趙以人先生近年來的中國花鳥畫新作27幀。
趙以人,1942年生于江蘇邳縣,早年畢業于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在校期間受業于謝海燕,陳大羽,馮健親、李長白、劉菊清,江小竽、楊培釗等著名教授,曾為江蘇省國畫院特聘畫家。 趙以人是近年顧受關注的寫意花鳥畫家?!睹佬g》. 《畫刊》、 《朵云》、 《中國書畫報》。 《美術報》、《中國水墨畫報》,上海書畫出版社、中國文藝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中國文史出版社等專業美術出版單位出版介紹了他的大量作品并受到廣泛好評。2008年《趙以人畫集》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并由新華書店發行。2013年又一部《趙以人畫集》由中國文藝出版社出版,趙以人曾在無錫美術展覽館、廣東嶺南美術館、無錫博物院舉辦個人畫展,作品曾參加中國美術館、國家畫院美術館。江蘇美術館、上海美術館、陜西美術館,聯合國畫廊、徐州美術館。臺北國父紀念館等各種展出。趙以人作品被南京藝術學院,廣東藝術博物院。廣東嶺南美術館、天津南開大學、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無錫博物院,泰州博物館等專業藝術機構和個人收藏,名入《中國繪畫名人大辭典》。 幾十年磨礪終成大器 馮健親(南京藝術學院原院長、教授) 1994年,我曾為趙以人畫展寫過一篇小序。 轉眼間,十二年過去了,真可謂彈指一揮間。去年,以人從報紙美編崗位上退體,但憑著獨到的基本功和在文學層面上的良好修養,他很快精神煥發地走進職業畫家生涯,并兩次受聘于江蘇省國畫院。 以人1960年考入南京藝術學院附中美術科,后又考入本科美術系。那是個多難而又政治運動頻發的年代,先是三年自然災害,再是“四清”運動,接著便是十年文化大革命。懷著崇高理想的他,為實現自己的抱負,居然磨煉出多種學習方法。比如,他常到我的宣傳畫工作室或戶外巨畫的工作平臺,腳手架上主動當助手,從而學到大學期間必要的色彩和造型能力。“文革” 期間,學院里的名教授幾乎都被打成“牛鬼蛇神”,學校教學體制瓦解,同學們整日惶惶恐恐無所事事。但以人清楚的認識到,自己總歸要憑本領走向社會,他偷偷地向他崇拜的老師渴求專業知識,并結下了許多特殊的師生情誼。 無休止的勞動鍛煉,思想改造,迫使師生們不斷地從一個地方搬到另一個地方。 大家同吃同住,而住的都是稻草地鋪,以人總是緊挨著蘇天賜老師??菰锏恼螌W習和思想匯報之后,偶爾的學習機會便是躺在地鋪上聽蘇天賜等老師談色彩、談寫生、談門外稻田、樹木、泥路或草垛的色彩感受。 陳大羽老師喜游泳,在江寧、江浦長江邊的小河中,只要陳老師一下水,前后左右馬上便有同學跟隨者跳下去,這其中便有以人,是戲水,是師生情大家都心知肚明。“文革”后,陳大羽先生能一次再次地為以人畫展提名, 井多次贈達書畫便是這種師生情的結晶。 一件秘事很值得一提,在中國油畫史上占有相當地位的蘇天賜老師的“黑衣女像”(現藏中國美術館)險些在“文革”中被毀。當時居然有個“革命”教師借該畫“是林鳳眠大黑線的產物”和“內容為資產階級小組”為由,以極端心態唆使學生要將其付之一炬,在危機時刻,幸好有以人等同學巧妙的將其保護下來,至使名畫今天成為國寶。否則,該畫若被毀,將成為中國油畫史上一大憾事。 由于政治運動不斷的原因,以人在南京藝術學院從附中到本科共泡了九個年頭。畢業后,歷經許多坎坷,先是在工廠搞花布設計,水泥采購員,迫于生計還拉過板車。從泰州調到無錫,先后在多家報紙做美編達二十七年。幾十年來,他沒有節假日,把一切能利用的時間癡迷于自己繪畫,并取得相得益彰的成就。 古來今往,坎坷和逆境往往會成為造就人才的外界條件。而許多坦途的藝術家經常會熱衷于成批的“粉絲”和“美眉”。以人青壯年雖經曲折,但他奮斗的目標始終是清聽的,他在爭分奪秒的積緊自己的知識和技能,既博覽群書,又師造化萬物,他把這些匯為成選就自己成為一個真心麗家的動力。 如今以人終于取得了大器晚成的業績。 寫意畫在中國繪畫史上形成的并不早,某種程度上許是文人畫家玩出來的畫種。凡此種種,我們可以在梁楷和青藤的作品來到充分的享受。以人在從前賢的作品中吸取了寶貴營養的同時,也在學他們高逸的人品,他的畫幾乎沒有什么功利目的。他用真實的筆墨語言,表現原汁原味的傳統藝術,他以頗高的思維境界追求很具魅力的藝術空間。他“畫無定法”,題材更是隨手拈來,不入俗套,這在急功近利,浮躁失誠日盛的當今畫壇已不多見。 我非常喜歡以人的“幼鵝系鞋圖”,自喻自嘲中滾動著濃烈的灑脫之氣,這才是真正的新文人畫,比那些拿民族遺產來賣錢的假文人畫要好上百倍。“露起山中”、“湖叉蒼鷺圖” 都是極具回味的佳作。以人有很好的西畫功底,色彩水分的發揮與把握似乎也很得益于水彩畫的功力,而作品營造的意境則是民族和現代的,我以為這才是“筆墨當隨時代”的真正體現。 以人在無錫城東有一座占地近五畝的小山莊,在那里,工作室,魚池、曲徑、花草、果樹一應俱全。山莊依傍的則是一座并不起眼的小山丘,翻過山丘便是倪云林遺跡所在地。想當年,正是這片清凈的景色造就了寧靜飄逸的倪家山水。因開發建設,如今這里環境已面目全非,但在以人的山莊里,花果、竹林茂密成趣,鳥兒歡歌爭鳴,不經意中,還有野雞、白鷺飛來。難得的自然境地大大增加了以人的創作靈感。他感嘆,“吾道不孤也! ”因為全國各地每年都有著名藝術家來訪,唱合。大家都相信,憑著以人的不倦奮斗,他的藝術事業一定會更加輝煌。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