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1來源:揚州文藝網 |
7月31日,市文聯舉行揚州文藝界學習貫徹習總書記致中國文聯中國作協成立70周年賀信精神暨“四力”教育實踐工作交流推進會。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仲衍書,黨組成員、副主席朱紅林、副主席吳乃懷、秘書長湯旭東,市文聯機關全體同志和市相關文藝家協會代表參加了會議。會議由吳乃懷主持。 會上,吳乃懷帶領大家學習了習總書記致中國文聯中國作協成立70周年的賀信精神,朱紅林宣讀了《揚州市文聯關于學習總書記賀信精神、踐行“四力”教育實踐活動倡議書》,市相關文藝家協會代表和市文聯機關代表就“四力”教育實踐工作進行了交流,仲衍書作了總結講話。 市作家協會秘書長徐穎宏在交流中談到,腳力、眼力、腦力和筆力這“四力”是有機聯系、相互促進的整體,構成了文藝工作者的應有綜合素質。市作協倡導作家們走出書齋,積極調查研究,深入一線,捕捉民間素材。對于筆力,作家更應身體力行,講老百姓容易理解的話,接“地氣”方能聚“人氣”,多多創作無愧于時代的精品。 市電視藝術家協會主席陳里連則結合廣播電視的現狀談了自己的看法。他談到,電視從業者在“腳力”上要深入生活,不能憑空想象;在“眼力”上,要眼光長遠,不能拘泥于眼前利益;“腦力”上要創新思維、創新模式;“筆力”上要追求質量、精益求精。 市文聯兼職副主席、市音樂家協會主席夏峰認為,文藝創作離不開廣泛的社會實踐,創作者絕不能閉門造車、自我陶醉、無病呻吟,“四力”的要求不僅考驗個人,也考驗一個協會的整體水平。市音協廣泛開展“四力”教育實踐工作,不僅涌現出許多老、中、青詞曲人才,在各項比賽中也都有所斬獲。 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李玫結合非遺文化談了感受,她覺得“四力”的要求貼合了藝術創作的規律,當代的手工藝人要走出狹窄的工作室,走進生活、觀察生活,了解當代人的生活習慣、消費習慣、審美取向等,只有做到功能性與文化性相統一,工藝手法與藝術價值齊頭并進,才能更好地將這些非遺工藝傳承下去,創作出更有時代風貌的民間工藝品。 市舞蹈家協會副主席張惠表示,對于舞者來說,“四力”就是要求大家深入基層,扎扎實實搞調研、搞研究、搞服務,在藝術創作中追求真善美,用真情填充自己的肢體,再用肢體傳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悟。 市曲藝家協會秘書長胡展說,揚州的曲藝藝術主要取材于生活中的人和事,與人民群眾血脈相連,要增強“四力”就要充分發揮揚州曲藝短、頻、快的特點,隨時隨地說走就走、說演就演,發揮曲藝輕騎兵的效用,持續進基層演出,讓曲藝藝術更好地扎根人民。 市評論家協會徐曉思認為,對于評論家來說,“眼力”是放在第一位的,“眼力”要尖,評論作品時既要看到形而上,也要看到形而下;“腦力”要活,只有與時俱進才能跟得上時代、跟得上形勢;“腳力”要實,只有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才能始終站在文化的熱土上,與人民站在一起;“筆力”要勤,要用作品說話,勤于創作,充分發揮文藝評論對于輿論的正確引導作用。 “通過腳力、眼力獲得感性認識,再通過腦力、筆力升華為理性認識”,在談到自己對于“四力”的理解時,市文聯組聯部工作人員吳建軍如是說。他認為,提升“四力”,一要深扎,用深扎鍛煉我們的腳力、眼力;二要多想,想所見所聞,想工作思路和方法,想如何將自己的東西完美呈現給別人;三要精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 市文聯辦公室工作人員卞潔璟從日常工作出發,談了學習領會“四力”精神對提升業務能力、做好本職工作的科學指導和積極推動作用。她認為,想要做好辦公室的工作,就要練好腳力,從實踐中提煉真知;練好眼力,從工作中抓住重點;練好腦力,從學習中汲取經驗;練好筆力,從磨煉中提升本領。 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仲衍書在總結講話中指出,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我們文藝工作者肩負繁榮興盛文化的重任,要成為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就必須練好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創造無愧于黨、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時代的新業績。他提出,增強“四力”教育實踐工作一要增強“腳力”,深入基層,加強調研;二要增強“眼力”,善于觀察,拓寬眼界;三要增強“腦力”,多思善謀,提升素質;四要增強“筆力”,潛心創作,推出精品。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揚州文藝界要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為新時代新揚州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文藝支持。 ?? ![]()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