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18來源: |
主辦單位 江蘇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承辦單位 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江蘇省書法家協會 江蘇省攝影家協會、江蘇省民間文藝家協會 江蘇省書畫院、江蘇省現代美術館 南京市文聯、無錫市文聯、徐州市文聯 常州市文聯、蘇州市文聯、南通市文聯 連云港市文聯、淮安市文聯、鹽城市文聯 揚州市文聯、鎮江市文聯、泰州市文聯、宿遷市文聯 展覽時間 2021年02月03日—03月04日 (周一閉館) 展覽地點 江蘇省現代美術館1、2、3號展廳 ( 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 網上展廳 前 言 春來萬物驚,草木復多情。 2020年注定是一個不尋常的年份。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我們領略了眾志成城的大國風采和全民一心的抗疫精神。正是在這樣一個不平凡的2020年,我們共克時艱,“十三五”圓滿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決戰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 “春和景明”是江蘇省文聯精心打造的賀歲迎春、惠民樂民的文藝品牌。伴隨著春節的臨近,“春和景明· 2021年江蘇省文聯系統迎春聯展”如約而至,展覽以“謳歌新時代、暢想中國夢”為主題,以全省文聯系統迎春大聯歡的形式呈現。各設區市文聯推薦的104名藝術家共208件作品參展,分為美術、書法、攝影、民間工藝4大板塊,藝術家們用豐富的藝術形式描繪了江蘇的歷史之美、風物之美、人文之美、發展之美。 為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在全省社會營造尊重勞模,關心勞模的良好氛圍,今年的“春和景明”同時舉辦“向江蘇省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代表捐贈個人肖像攝影作品和書畫作品”活動,以此表達全省文藝工作者對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的崇高敬意。 “一個時代的文藝成就,主要靠作品來體現;一位大師的文藝地位,要靠作品來說話。在新時代展現更大作為,關鍵要創作出更多無愧于這個時代的大作品,這是文藝繁榮的標志,也是文藝工作者的立身之本?!苯K自古便是文化重鎮,文脈深厚、文化氛圍濃厚。各個文藝門類百花齊放、各領風騷,蘇南、蘇中、蘇北的文藝面貌各具區域特色,各有發展重心,各設區市文聯在文藝創作上,自我突破、創新創造、精益求精,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此次聯展為省文聯系統增進交流、互鑒互補搭建了展示平臺。 關山初度塵未洗,策馬揚鞭再奮蹄。2021年,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們將繼續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重要使命,為江蘇文藝事業的蓬勃發展添磚加瓦、不負韶華,為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推動江蘇文藝“高處再攀高”,讓文藝更好的扛起反映時代的使命,以更多精品力作抒寫時代、立言中國。
無錫市文聯黨組書記 楊建
無錫市原文聯副主席、市書協主席 劉鐵平 參展藝術家作品 (以類別分類并按姓氏筆畫排序) 美術 周勝榮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省美術家協會理事,無錫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中國畫學會理事,無錫東方美術館館長。2019 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人展覽,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中國國家畫院收藏,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展并獲獎。 山中新居 中國畫 178cm×96cm 創作感言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原來山中的土房搬入了新居,他們享受著大山中的新鮮空氣,生活在帶有音樂節奏的流泉之中。山底下挺拔的老松與高山流水自然呼應,體現著人與自然的和諧。 壯美山川 中國畫 178cm×96cm 創作感言 主要描寫祖國的山川堅如磐石,厚重、大氣,山中的松石與房舍自然融合在一起,高山的瀑布體現著中國傳統文脈生生不息、源源流長。 唐滿生 1964 年生于江蘇無錫,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1987 年畢業于無錫輕工職業大學美術專業,1990年進修于中央美術學院?,F供職于無錫市文化館。中國寫意油畫研究院副秘書長、常務理事。中國南方油畫山水畫派研究員、江蘇省美術家協會理事、江蘇省油畫學會常務理事、無錫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江南大學特聘研究員。 楊氏企業- 業勤紗廠 油畫 200cm×160cm 創作感言 楊氏企業- 業勤紗廠建于上世紀20 年代,是無錫民國時期工商企業的翹楚。我對民國時期的企業經常會有一種莫名的喜歡,其原因是我從小生長在無錫有名的慶豐棉織廠大院內,工廠的造型、氣氛浸潤了我童年的記憶。所以,我創作了4 幅無錫民族工商業四大家族所創辦的企業。這是其中之一。 又見江南雪 油畫 200cm×180cm 創作感言 江南人見到雪的感覺似乎總和北方人見到雪的感覺有著巨大的反差,一年中江南人見雪也就一、二次,所以特別珍惜,見到雪的那種喜悅感從小就養成,雪后的江南將迎來桃紅柳綠,雪后的江南是豐年的開始。 書法 王建源 江蘇無錫人,1954 年生。江南大學書畫研究所所長,碩士生導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無錫市書協名譽主席,江蘇省書協第四屆常務理事,江蘇省國畫院特聘書法家,中國標準草書學社社員。 共賞更夸聯 秦簡 180cm×27cm×2 創作感言 以秦簡法作對聯,使樸茂,靈巧之簡牘與具有金石氣之古隸相融合,達到開合隨意,巧拙相應,自然生變。 司空圖二十四詩之一雄強 草書 180cm×53cm 創作感言 以草書創作司空圖詩文之一雄強,充分表現草書特有之魅力,力求以對比統一關系展示用筆、結體、章法、墨法的意味,自然的表現詩文的內蘊和作者的情懷。 劉鐵平 自幼熱愛文史書畫。書法作品及論文多次入選文化部、中國書協主辦的國內外展覽,在中韓書法比賽獲銀獎。1986 年由文化部藝術局推薦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人書展,深受媒體及廣大觀眾激賞(含香港、臺灣)馮其庸、費新我先生等寫書撰文發表作推介。曾任無錫市文聯副主席、書協主席、省書協理事,現為中國書協軟筆書法考官。出版書法及理論專著二十余種,發表藝術論文百余篇。 龍 金文 180cm×98cm 創作感言 學書六十余載,以繼承傳統、敬畏經典為己任,并適當自由發揮,為進入完美境界。 劍門蜀道八言聯 隸書 180cm×49cm×2 創作感言 石門頌是隸書中品位高難學習的作品,余參與禮器、史晨等碑,之挺撥遒麗之質發揮而書出。 攝影 周 葉 周葉(葉葉笙歌),江蘇無錫,無錫華悅光學鏡盒有限公司董事長。工作之余縱情攝影藝術,從影多年來,作品多次獲得全國、省、市攝影大獎,以及國際影賽幾百幅入選獲獎,并在中國攝影、大眾攝影,中國攝影報等經??前l表作品。 部分展覽:2016年第22屆江蘇省攝影藝術展榮獲銀獎《添絲增靚》、優秀獎《冬荷》、優秀獎《太湖帆影》、優秀獎《古韻新姿》,2018 年榮獲江蘇省攝影最高獎——第二屆江蘇攝影獎,2019 年榮獲第27 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入選作品《水韻江南》,2020 年榮獲第三屆江蘇省文藝大獎——江蘇攝影獎。 2010 年加入中國攝影家協會。以理念為目標——以影求知,以影為樂,以影會友!攝影將永遠引導周葉不斷探求攝影藝術的魅力。不忘初心,擁抱時代,為祖國寫真,為人民留影。用相機定格精彩豐富的光影和瞬間,把那份屬于大自然的美麗和真切充分表達出來,給每一位朋友帶來一份輕松清新的愉悅。 生態太湖 藝術類攝影 創作感言 建設生態文明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的生態新時代?!扒嗌骄G水 良好生態”為題材是我創作的一個重要內容,用相機定格太湖生態環境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的巨大變化,綠色文明,美好家園與自然和諧共存。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 時尚絲巾 藝術類攝影 創作感言 一副好的創意攝影作品,肯定具備了一定的內涵,也充分體現我的創作思想,藝術的生命力在于創新,在于根植于民眾和時代發展的潮流。我通過畫與絲巾來突出創意,并呈現當代時尚女性追求美好畫意般的藝術效果。 黃一清 現為無錫市攝影家協會副主席、無錫市青年攝影家協會主席,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新聞攝影學會會員、全國公安攝影協會會員、江蘇省攝影家協會會員。與攝影結緣已有十余載,近年,創作題材逐漸轉向人文、紀實,立足本土、著眼當地,關注周邊人與事,致力于有深度、有溫度、有力度的專題類系列作品的創作,秉持“情深勝于景深”的攝影理念。作品曾在全國攝影藝術展、上海國際攝影藝術展、江蘇省攝影藝術展等重大影展中屢獲獎項,獲評首批江蘇紫金文化優秀青年。 “罩”樣生活 紀實攝影 創作感言 自2020 年1 月23 日武漢封城以來,我生活的江南水鄉——無錫,這座曾被評為中國內地最宜居的城市,在全市上下全力度過最艱難的一個多月抗疫生活后,百姓生活逐漸恢復如常,人們從家中慢慢走了出來,城市的大街小巷也逐漸熱鬧起來,口罩下的百姓衣食住行生活依舊,或許這種口罩下的生活可能還會伴隨我們一段時間,但我們堅信,這必將成為過往,百姓的生活會照樣精彩。 誰與爭鋒 ——環太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紀實 紀實攝影 創作感言 從2010 年首屆至今已舉辦了十屆,歷經數年發展,從起步到成熟壯大,從最初局限于蘇錫常環太湖區域擴展至浙江,延伸至蘇中南通,走進上海實現長三角聯動,再到如今的向泛太湖區域持續邁進;賽事級別從最初的UCI1.2 級提升至UCI2.1 級。我身為江蘇無錫人,每年都會早早地守在自己家鄉賽道邊拍攝,記錄下了一屆屆比賽中運動員們風馳電掣般的激情瞬間和永不言敗的競技精神。 民間工藝 李群 字鳴德,正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江蘇省陶瓷藝術名人,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宜興市民協副主席兼秘書長,宜興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會員。 江蘇省工藝美術學會監事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特聘兼職教授,無錫江南大學客座教授,美國IAU 大學客座教授,美國英特爾大學傳統工藝美術博士,2020 年無錫市百名科技之星,無錫科技職業學院非遺文化兼職教授。 1966 年生于江蘇宜興,制壺師從父親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李昌鴻、母親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沈遽華,陶刻師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徐秀棠,作品多次獲國家級大獎,并得到收藏家們的喜愛。2009 主編并出版《紫砂文史珍集》。 龍憲提梁 紫砂工藝美術 19.3cm×16.5cm 創作感言 此壺的設計和裝飾給人以端莊、大氣、工藝巧奪之感。壺身造型啟于明代宣德爐,線條流暢帶味,有伸有縮;壺嘴伸展自如、挺拔有力、出水流暢;提梁兩邊則采用S 形和壺身連接,即打破傳統又與壺身相呼應;鈕上裝飾啟于螭龍紋飾,凸眼張口,龍須翻卷,矯健有力,顯騰云之妙;肩部鐫刻源自傳統西周青銅紋飾,龍形雕刻精微細致,與整體壺形相得益彰?!褒垜棥倍謩t啟于龍生九子,謂之不論良莠,各顯其長。作品制作規整,泥取彩段,色澤光潤古雅,蓄味陳香。 三陽開泰祥瑞鼎 紫砂工藝美術 17.3cm×19.8cm×16.2cm 創作感言 陶藝文化與青銅器紋飾融合的歷史由來已久。取材于遠古時期的重要禮器——鼎,其在春秋時期用于祭祀,是權力和地位的象征。作品斂口、鼎身端莊、穩重,鼎腰部裝飾一根圓潤的凸線與蓋上的二條凸線相呼應,更添線條的韻律,蓋上的三只小羊栩栩如生、神態安逸,鼎底用三只高腳祥瑞做腳更顯作品之雄偉、霸氣,有皇家之氣魄,鼎身兩邊附二耳平穩方便提握,鼎身裝飾則源于青銅龍紋,把傳統青銅工藝和紫砂工藝完美結合,泥取原礦底槽清,端莊古樸。 龔琦 出身于泥人世家。畢業于南京師范大學美術系,無錫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惠山泥人代表性傳承人。正高級鄉村振興技藝師,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蘇省鄉土人才“三帶”能手。江蘇省傳統技藝技能大師。江蘇省最美文藝志愿者。無錫市技能大師工作室領辦人。無錫市優秀鄉土人才。入選江蘇省工藝美術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專家庫。創作作品多次獲獎并被國家級博物館院收藏。多次赴歐洲、美洲、亞洲多國、港澳地區參加非遺文化交流活動。 團阿福 惠山泥人 40cm×10cm×12cm 創作感言 惠山泥人是一項民間彩塑藝術。團阿福是兩個可愛的童男、童女形象,是惠山泥人中人們最熟悉也是最受歡迎的題材。作品所表現的是風調雨順 ,國泰民安 ,成為福氣、快樂、祥和圓滿的吉祥物,是對生活的祝愿。作品造型是兩個笑瞇瞇的童男、童女憨態可掬 ,在天真、憨厚的氣質中又洋溢著十足的喜氣。彩繪筆法嚴謹靈活,兩個人物開相清秀,甜甜微笑,更添福相,彩繪鮮艷,對比強烈,是非常純真的鄉土藝術品。 親情 惠山泥人 23cm×10cm×16cm 創作感言 作品展示了母子俏皮互動的場景。母親的溫柔余光,孩子的翹首盼望,眼神的交流表情,靜中帶動的肢體語言,處處洋溢著母子溫馨、愉悅、祥和的主題。作品造型簡潔,兩個人物開相清秀,色彩鮮明,彩繪筆法嚴謹靈活。烘托了遐邇一體的安寧和美好,體現了和諧社會的時代幸福感。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