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1來源: |
主辦單位 江蘇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承辦單位 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江蘇省書法家協會 江蘇省攝影家協會、江蘇省民間文藝家協會 江蘇省書畫院、江蘇省現代美術館 南京市文聯、無錫市文聯、徐州市文聯 常州市文聯、蘇州市文聯、南通市文聯 連云港市文聯、淮安市文聯、鹽城市文聯 揚州市文聯、鎮江市文聯、泰州市文聯、宿遷市文聯 展覽時間 2021年02月03日—03月04日 (周一閉館) 展覽地點 江蘇省現代美術館1、2、3號展廳 ( 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 網上展廳 前 言 春來萬物驚,草木復多情。 2020年注定是一個不尋常的年份。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我們領略了眾志成城的大國風采和全民一心的抗疫精神。正是在這樣一個不平凡的2020年,我們共克時艱,“十三五”圓滿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決戰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 “春和景明”是江蘇省文聯精心打造的賀歲迎春、惠民樂民的文藝品牌。伴隨著春節的臨近,“春和景明· 2021年江蘇省文聯系統迎春聯展”如約而至,展覽以“謳歌新時代、暢想中國夢”為主題,以全省文聯系統迎春大聯歡的形式呈現。各設區市文聯推薦的104名藝術家共208件作品參展,分為美術、書法、攝影、民間工藝4大板塊,藝術家們用豐富的藝術形式描繪了江蘇的歷史之美、風物之美、人文之美、發展之美。 為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在全省社會營造尊重勞模,關心勞模的良好氛圍,今年的“春和景明”同時舉辦“向江蘇省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代表捐贈個人肖像攝影作品和書畫作品”活動,以此表達全省文藝工作者對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的崇高敬意。 “一個時代的文藝成就,主要靠作品來體現;一位大師的文藝地位,要靠作品來說話。在新時代展現更大作為,關鍵要創作出更多無愧于這個時代的大作品,這是文藝繁榮的標志,也是文藝工作者的立身之本?!苯K自古便是文化重鎮,文脈深厚、文化氛圍濃厚。各個文藝門類百花齊放、各領風騷,蘇南、蘇中、蘇北的文藝面貌各具區域特色,各有發展重心,各設區市文聯在文藝創作上,自我突破、創新創造、精益求精,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此次聯展為省文聯系統增進交流、互鑒互補搭建了展示平臺。 關山初度塵未洗,策馬揚鞭再奮蹄。2021年,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們將繼續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重要使命,為江蘇文藝事業的蓬勃發展添磚加瓦、不負韶華,為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推動江蘇文藝“高處再攀高”,讓文藝更好的扛起反映時代的使命,以更多精品力作抒寫時代、立言中國。 鎮江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文藝界黨委書記 張志耕 鎮江市書法協會副主席、江蘇大學藝術學院教授 鄭為人 參展藝術家作品 (以類別分類并按姓氏筆畫排序) 美術 丁觀加 1937年11月出生于長江口崇明島。1960年7月畢業于南京師范學院美術系。1978年8月參與重建鎮江市國畫館(后改為鎮江中國畫院)開始專業書畫創作與研究。 1987年以來開始在國內外舉辦27個書畫展、出版書畫集12冊。作品分別由中國美術館、江蘇省美術館、廣東美術館、劉海粟美術館以及安徽、廣東、浙江省博物館等單位收藏?,F為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一級美術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2 年退休后移居北京。 《漁歌》系列之一 中國畫 96cm×141cm 創作感言 水,是我創作的題材之一。水,作為系列作品,我把它描繪成早晨與傍晚,晴日與月下以及陰晴雨雪,還有春、夏、秋、冬四季圖,這幅《漁歌》描繪的是朝陽下波光粼粼的景色。 歲月悠悠 中國畫 190cm×176cm 創作感言 我出生在長江口崇明島,生活、學習、工作未離開過長江。以后又常在無錫太湖游歷,特別是大運河入江北上交匯口、我工作的鎮江。我的畫室在北固山中峰,開窗便見浩蕩江水奔騰東去。所以,水是我最熟悉的題材,漁民的生活一直縈繞著我的腦海。這幅《歲月悠悠》就是我表達對漁民生活的深深情思。 周亞鳴 1985 年畢業于四川美術學院,1992 年畢業于中國美術史碩士研究生班。現居北京,中國當代文人畫家。 原鎮江美術家協會主席,江蘇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藝術研究院特聘教援。 《中國美術史全集》隋唐巻撰稿人之一。著有《生動辯》《中國畫的文人化道路》《當代中國畫品評標準》《天眼觀色》《筆墨解碼》等文論。 依循“成教化、助人倫”之古訓“游于藝”;同時把住民族文化復興的脈博,展示當代民族、國家的氣質。 陳朝遺歌 中國畫 96cm×60cm 陳朝遺歌歌 金鎖銀簪紅墻暗,朱梁碧瓦玉龍環。 血甲寒劍四處起,熢火連江吞戰船。 南朝煙雨昏暮暮,細腰香唇忘北還。 三月河豚新上市,城頭黑旗己半懸。 星火漁家樵夫唱,江水東去奈何天。 夕照秋山 中國畫 96cm×60cm 夕照秋水 晚來薰風帶紫輝, 璧立丹崖映幕幃。 遠樹恍若列天馬, 近花無力隨塵飛。 下界仙客爭高議, 隔山梵樂有余音。 古水汩汩忘刻漏, 石徑遙遙無人回。 書法 鄭為人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蘇省書法家協會理事,作品曾入展第八屆全國書展、第二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當代500 家精品展、全國第一第二屆楹聯書法展、全國扇面書展、全國行草書法展、瘞鶴銘書法全國大展、第20屆中日自作詩書法展等。 黃庭堅詩 草書 240cm×110cm 創作感言 庚子小雪,望窗外凝寒,憂疫情之不去,沉吟黃山谷詩《病起荊江亭即事》,更有積郁,燈下奮筆抒意,不計工拙也。 好讀且飲聯 行書 240cm×28cm×2 創作感言 此聯句乃陶淵明《五柳先生傳》文中之意,作品追求古拙隨性、直抒胸臆,于筆墨之間見天真爛漫。 曹秉峰 1960年8月生,祖籍江蘇阜寧。書法作品入選第六屆全國書法展、第四、第五、第六、第八屆全國中青年書法展、首屆中國書法新人展。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蘇省書協常務理事,鎮江市書協主席。 曹操詩《觀滄?!?/p> 行書 196cm×98cm 創作感言 書寫時厚重、沉作,表現了全詩蒼茫、雄強的氣勢。 毛澤東詞《詠梅》 行書 196cm×98cm 創作感言 在創作中注重表現詩人的浪漫情懷,行筆舒展、流暢,節奏感強。 攝影 許志榮 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江蘇省攝影家協會會員。2011 年從事數碼影像的攝影與創作,一百多幅攝影作品在國際、國內各類攝影比賽中獲獎、入展,獎項包括國外的金、銀、銅獎,國內的一、二、三等獎等。 西津塔影 攝影 創作感言 昭關石塔位于鎮江西津渡街,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全國唯一保護完整的元代過街石塔。怎樣把老街的痕跡,石塔的雄壯,現代生活節拍感表現到位是個難題。通過觀察、思考,決定采用低機位,大視角,充分利用線條的動態感與石塔的雄壯形成對比,深入表現老街的歲月,古塔的滄桑。 待渡雪飄 攝影 創作感言 待渡亭是津渡老街的標致性建筑,渡口文化的象征,歷史上無數名人在這里候船待渡。待渡亭陰、晴、雨雪、夜、霧都拍攝過,還是下大雪時拍攝的比較理想。光比的控制,氣氛的渲染,明暗節拍感對“無風三尺浪”長江天險,過江人內心情緒的渲染到位,總體感覺畫面影調控制與整體情緒表現滿意。 佘佳虎 1949 年生,江蘇無錫人。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時任中國攝影家協會江蘇分會理事、鎮江市攝協副主席、丹徒縣攝協主席。1982 年《婆與媳》入選全國青年攝影藝術展覽。1990 年《“土”家洋客》獲第16 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銅牌獎。2009年《韻律》入選中國第十三屆國際攝影藝術展覽。2011年《超越自我》獲中國第十四屆國際攝影藝術展覽銀牌獎。1991 年被鎮江市政府命名為“鎮江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2012 年獲得江蘇省文聯、省攝協主辦的第五屆江蘇攝影最高獎“金瞬獎”。2014年至2020年,連續七年被中國攝影在線評為“國際攝影展覽十杰” 。2018年至2020 年,連續叁年在香港被評為“全球華人攝影十杰”。2019 年、2020 年獲香港第七屆、八屆“中華藝術金馬獎”。 2005 年至2019 年,連續15 年被鎮江市攝協評為十佳優秀攝影家。 千駿山河動·萬馬日月黯 攝影 創作感言 萬馬奔騰,氣勢磅礴,驚天動地,催人奮進。 大漠駝鈴 攝影 創作感言 千年絲路響駝鈴,萬里風云催征程。 民間工藝 呂存 呂鳳子嫡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正則繡第三代創作者。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亂針繡代表性傳承人。任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刺繡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常務理事。曾領銜主繡政府重要禮品——江蘇省人民政府賀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的大型刺繡《歸程》等,其作品在國際、國內重大文化交流與展出中屢獲盛譽大獎,包括“山花獎”等。 幸福如花 正則繡 30cm×40cm×2 創作感言 花兒是春天的笑臉,是祖國大地露出彩色的容顏,歡歌笑語,幸福無限。 傾艷為高紅 正則繡 40cm×50cm 創作感言 熱情似火的雞冠花,精神百倍,鮮艷亮麗的色彩,充滿活力。祝祖國紅紅火火歲年年 。 耿月新 正高級鄉村振興技藝師、正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蘇省鄉土人才“三帶”名人、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中國十大民間藝術家。15歲開始學習竹編,至今已有50余年。作品《竹編書法》榮獲96浙江中國民間藝術展覽會金獎?!多嵃鍢驎妗窐s獲首屆中國國際民間藝術博覽會金獎、《一帶一路 圓中國夢》獲得首屆鎮江民間工藝金麥穗獎、創意作品大賽唯一金獎。竹編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后受到社會的重視與認可,不費余力地傳授竹編技藝,積極為竹編培養更多優秀的傳承人、近年來開展竹編技藝培訓50 多批次,累計培養竹藝編織技能人才近2000 人。 九龍圖 揚中竹編 102cm×41cm×17cm 創作感言 龍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異動物,中國的龍是民族文化的象征,是農耕文明的精神匯融,是根植于中國人內心的烙印。這件作品創作了九條騰云駕霧,氣勢凜冽的龍,以此來表達人們對龍的崇拜與敬仰。中國是一個龍的國度,中國人則是龍的傳人,龍文化是我們傳承的文明精神之一,也是華夏五千年歷史的民粹底蘊,使我們可以永遠發揚下去的文化精髓。 梅蘭竹菊 揚中竹編 150cm×150cm 創作感言 梅蘭竹菊指:梅花、蘭花、竹、菊花。被人稱為“四君子”。品質分別是:傲、幽、堅、淡,同時梅、蘭、竹、菊也是中國人感物喻志的象征。這件作品由四幅豎幅組合,在2004 年參加首屆中國民間工藝品博覽會獲得第五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