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4來源:看蘇州 |
小橋流水、江南風光是蘇州 領先科技、經濟強音亦是蘇州 人間四月正芳菲, “新吳門畫派”帶著筆下的“雙面錦繡” 走進北京,開啟特展之旅。 4月13日,“百年輝煌?行走江南——新吳門美術作品走四方特展”在北京中國文藝家之家展覽館盛大開幕。展覽共展出新中國成立以來蘇州入選歷屆全國美術作品展和各單項展的獲獎作品102件,是蘇州美術界塑造蘇州現當代美術家群像的一次集中展示。展覽將持續至4月16日,隨后將巡展至內蒙古、深圳、上海等地。 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李屹,中國美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徐里等中國文聯機關部室和部分全國文藝家協會負責人,中國藝術報社總編輯康偉,蘇州市政協副主席周曉敏,江蘇省文聯副主席、省美協副主席、江蘇省美術館館長徐惠泉,蘇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楊芳等領導出席了開幕式。 現場領導共同為本次展覽啟幕。 蘇州市政協副主席周曉敏在致辭中表示,江南是古人的風雅聚地,也是今人的詩意棲居。蘇州承載著人們對江南最美好的記憶與想象,是江南文化的重要發源地。當代的蘇州畫家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為蘇州的美術發展注入了新時代的文化活力。 作為“江南文化”品牌塑造三年行動計劃的重點項目,此次展出的作品反映了蘇州悠久而燦爛的江南文化,這不僅承載著歷史文化的厚重積淀,更體現了現代文化的蓬勃生機。 中國美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徐里在致辭中說,現當代蘇州美術家堅持深入生活,為家鄉謳歌,為祖國畫像?!靶聟情T”概念的提出,既點明了本次展覽的地域風格與時代屬性,更宣示了一種超越地域文化范疇“新吳門”風格面貌的呈現。 本次展覽展出的這些優秀作品,既承載著“吳門畫派”淳厚的傳統文脈,又見證了社會建設發展的日新月異。雖然其中筆墨語言各有特色、境界意蘊各有所求,但也明顯呈現出一種富于江南韻味的整體性地域特色——清麗、雅逸、婉約、文秀??梢哉f,“新吳門畫派”既是一種文脈的傳承,又是時代文化的體現。 “蘇州美術對傳統的重視不是一句空話,每幅作品都顯示出傳統的儒雅之氣。”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主席楊曉陽在致辭中如是說,“畫風雖然以傳統為主,但沒有因循守舊。在水墨、彩墨、油畫上,都非常精到、盡興。蘇州美術傳統的影響是源遠流長的?!?/p> 他表示,這些畫作顯示出濃厚的生活氣息,表現了改革開放后政治、經濟等各方面社會的進步、人民的幸福感,體現了畫家對于生活的關注。這次展覽,可以看出蘇州有一支很雄厚的畫家隊伍。展覽作品的整體畫風溫柔敦厚、豐富耐看,是一個有明確標識的畫展,既有內涵又有時代氣息。 中國藝術報社總編輯康偉和江蘇省文聯副主席、省美協副主席、江蘇省美術館館長徐惠泉先后致辭。 開幕式上,蘇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楊芳代表蘇州向中國藝術報社贈送回眸600年、桃塢鐫印、走四方特展等吳門美術作品集。 涵蓋蘇州四代畫壇名家、新人 “新吳門畫派”佳作備受北京市民好評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特展是繼2017年“回眸600年——從明四家到當代吳門繪畫特展”在中國美術館成功展出后又一次深情巡禮。102件作品是“新吳門畫派”具有代表性的中國畫、油畫、版畫、粉畫、水彩畫佳作。 五彩繽紛的色彩、行云流水的線條、神態靈動的造型,作品描繪了偉大祖國的繁榮發展和錦繡山河的壯美卷軸,講述了革命年代和新中國成立以來的一個個動人故事。 四月的北京,春意盎然。很多北京市民早早就來到了展覽館里進行參觀,對展覽的作品贊嘆不已。 “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了傳承,在生活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蘇州給我們的印象就是中國的文脈!”北京市民何先生帶著一口京片兒音對看蘇州記者說道。 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何先生便在北京從事字畫鑒定工作,對于蘇州的字畫有著特殊的印象。“文人畫中對生活的描繪,對市井生活的刻畫都非常細膩。到了現代,蘇州文人在版畫和油畫方面的創新也是圈內有名的。” 中國畫《劉鄧大軍指揮所》作者:王斌 “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 作品《劉鄧大軍指揮所》吸引了不少觀眾駐足欣賞。 這幅中國畫是由太倉美協副主席王斌在2014年創作的一件革命題材作品。“當時看到指揮所時,心中非常震撼,耳旁似乎也在回響著戰爭年代的號聲。” 回想起當時創作的過程,王斌至今仍然心潮澎湃?!皯汛е环N敬仰,想象著將自己置身在那個年代,連續七天,用線條刻畫出作品的蒼勁。” 王斌告訴看蘇州記者,作為文藝工作者,要為人民創作、為時代書寫。“我們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美好生活,離不開老一輩革命者的浴血奮戰,這一切,我們不能忘懷。” “這次特展是在‘建黨百年’之際向全國人民呈現的蘇州大型美術作品匯報展。”蘇州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秘書長、中央文史研究館書畫院研究員、蘇州政協書畫室副主任陳危冰向看蘇州記者介紹。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陣容從1920年代出生的世紀老人,到80后的畫壇新秀,涵蓋了半個多世紀四代蘇州畫壇名家、新人——從張辛稼、吳?木、謝孝思等已故名家,到張繼馨、杭鳴時、孫君良等老一輩畫家,從徐惠泉、王嫩、陳危冰等中堅力量,到張永、謝士強、姚永強等青年畫家。 版畫《水鄉的女兒》作者:楊明義 “他們的作品從各個角度展示了中國共產黨百年光輝歷程、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唱響時代主旋律,充分展示了蘇州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凝心聚力、砥礪前行的精神風貌?!标愇1榻B。 中國畫《大國工匠》作者:陳三石 蘇州市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涂海燕介紹,蘇州新吳門畫派的畫家們秉承著“筆墨當隨時代”的精神,扎根吳地,續脈傳統,承前啟后,守正創新,創作出一大批反映江南自然風光,人文風貌,生活風尚的精品力作,不少作品在江蘇,甚至中國當代美術史上,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讓畫家們從蘇州出發,以文化自信的姿態走向世界。讓觀眾們通過這次國內主要城市‘行走江南’巡展來了解蘇州,熱愛江南文化,也是本次巡展的題中應有之義?!蓖亢Q嗾f。 幾度春風人才濟濟 從“吳門畫派”到“新吳門畫派” 600年一脈相承守正創新 展覽中,張繼馨先生的代表作六條屏巨幅作品《春滿太湖》,在繼承“吳門畫派”精髓的基礎上,創立了“水鄉花鳥畫”的新樣式,將山水畫境界引入到花鳥畫的創作實踐中來,突破了傳統花鳥畫的題材限制,可以看作是自潘天壽、郭味蕖先生之后,對中國當代寫意花鳥畫創新發展貢獻最大者之一。 中國畫《春滿太湖》作者:張繼馨 杭鳴時先生在改革開放之初創作的粉畫作品《為國爭光》,以當年獲得世界冠軍的著名擊劍運動員欒菊杰為創作原型,用高超的粉畫技巧描繪了年輕運動員的精神風采,從而激勵年輕人奮發向上的進取精神,成為新中國粉畫藝術的代表作載入當代美術史,也奠定了杭鳴時先生作為“粉畫巨子”的地位。 粉畫《為國爭光》作者:杭鳴時 改革開放以來,孫君良等老中青三代畫家,創作了大量寄情于新江南山水的高質量作品,他們將繪畫的視角瞄準了蘇州園林、幽靜陌巷、江南水鄉和新太湖風景,表達了全新的山水畫境界,開創了江南山水畫的新面貌,提升了江南筆墨的新境界,為蘇州美術的當代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江蘇省文聯副主席、省美協副主席、江蘇省美術館館長徐惠泉介紹,當代蘇州中國畫壇,正是得益于蘇州幾代美術家的努力,不但與傳統主體文化精神一脈相承,更將水墨的自覺和色彩的自覺融入了當今彩墨畫的發展之中,構成了新的符號表達系統。 “這也標志著蘇州的中國畫創作從吳門畫派的古典文人經驗進入了‘新吳門畫派’的藝術自覺性建設。”徐惠泉說。 近年來,蘇州文藝界持續開展了以挖掘整理蘇州著名老藝術家創作成果與研究檔案為主的“晚霞工程”。 “晚霞工程”相繼為著名畫家、美術史家賀野,花鳥畫家張繼馨,粉畫家杭鳴時等一批為蘇州美術無私奉獻的老藝術家出版全集、舉辦展覽、建立藝術館等,保存了蘇州近現代美術家連續性探索的清晰文脈,為蘇州當代美術事業的有序發展贏得了歷史性的接續。 蘇州市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蘇州大學藝術學院教授李超德介紹,回顧過往的美術發展歷史,面對改革開放偉大實踐的春潮涌動,傳統蘇州與現代蘇州交相呼應,是一幅現時的雙面繡。蘇州畫家堅守心中的藝術理想,用澎湃的激情描繪和謳歌這個偉大時代。 中國畫《風歸松樹蘭花》作者:蔣風白 “在‘新時代的現場’如何能夠描繪時代的燦爛畫卷?蘇州的美術究竟應該創立一種什么樣的視覺形態和新文化張力?有些問題或許一時還無法完滿回答,但由此引發的思考卻一直陪伴著我們砥礪前行?!崩畛卤硎?。 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徐永軍,中國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董耀鵬、張雁彬,原國家宗教事務局副局長,中華宗教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蔣堅永,蘇州市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涂海燕,蘇州市文聯黨組成員、秘書長沈鳴,中國美協副主席、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主席楊曉陽,中國國家畫院院長盧禹舜,國家博物館副館長劉萬鳴,中國美術館副館長安遠遠等領導和美術家、藝術評論家出席了開幕式。 該展覽由中國美協指導,中國藝術報社、江蘇省美協、蘇州市委宣傳部、蘇州市文聯主辦,蘇州市美協、內蒙古美術館、深圳美術館、上海劉海粟美術館分館、《藝術交流》雜志承辦。 作品欣賞 中國畫《蘇園六記》作者:孫寬 木刻年畫《水鄉四季圖》作者:張曉飛 中國畫《漁港春色》作者:陳危冰 中國畫《蘇園寒影》作者:方向樂 版畫《尋夢》作者:顧志軍 油畫《和諧之旅》作者:王嫩 版畫《雋永的人文精神——民國先生群像》作者:馬路 粉畫《欣欣向榮》作者:葉蓓蓓 中國畫《花垂明珠滴香露》作者:張辛稼 水彩《生態景象》作者:姜竹松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