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31來源:中國江蘇網 |
記者28日獲悉,文旅部發布《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關于2020—2021年度全國美術館優秀項目名單的公示》中,劉海粟美術館(常州美術館)的“龍城紀盛——《康熙南巡圖》文獻研究展”“晉陵風雅——常州畫派精品展”,金陵美術館的“觀眾也是藝術家”展覽入選全國美術館優秀展覽項目,這些展覽有什么特點,對江蘇的策展業又有何啟發? “常州的這兩個展覽以運河為媒,相輔相成,既充分展示了常州歷史文脈,又與市民關注的熱點相結合,滿足了大眾的審美需求?!背V菝佬g館館長李慶介紹,“龍城紀盛——《康熙南巡圖》文獻研究展”挖掘大運河文化基因,再現常州運河的繁榮鼎盛;“晉陵風雅——常州畫派精品展”則選取明清以來常州藝術名家傳世作品,展現藝文風流,“兩個展覽從命題到內容支撐再到策展專家,都稱得上常州近年展覽史上的高峰。” 李慶告訴記者,“《康熙南巡圖》文獻研究展”以一個展覽來解讀一幅畫,他們邀請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聶崇正為策展人,結合其數十年研究,梳理國內外美術史專家對《康熙南巡圖》的研究成果,不少文獻資料是國內首次公開展出。 《康熙南巡圖》是清朝初年宮廷繪畫中的恢弘鉅制,對康熙出巡過程進行“起居注”式的記錄,其中第6卷重點描繪了康熙從瓜洲渡江登金山,從奔牛鎮至常州府的情景。從畫上看,舟楫穿梭,橋上人來人往,街市摩肩接踵,岸上客商與小船互動交易,酒肆米行林立。 “常州段是全卷結束前的高潮,全面細致地展現了大運河常州段的繁華勝景?!崩顟c說,為了讓常州百姓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展覽將《康熙南巡圖》中的地點,和現實中留存的古跡,進行古今對照,便于老百姓從中解讀常州城的發展軌跡。 古運河穿城而過,孕育出常州的歷史文化,“常州畫派精品展”與“《康熙南巡圖》文獻研究展”同步展出,呈現明清時期常州的江南藝文風流。策展人楊丹霞介紹,“常州畫派精品展”挑選了“常州畫派”惲壽平及惲氏家族及其至交好友的詩作書畫作品共30余號60余件,展出作品傳承有緒,這是常州文脈、藝事綿延不衰的重要基礎。 在美術展中,如何讓觀眾真正參與到藝術中來,是當下策展人都在思考的問題。金陵美術館的“觀眾也是藝術家——觀眾版畫作品展”對此給出了很好的示范。他們對藝術公共性進行探索,向大眾征集繪畫、雕塑、裝置、攝影等多形式作品,表現每位參展人的藝術訴求。參展藝術家有工廠女工、物業保安、中小學生、青年教師、農民等等。 “在這個展覽中,技法、色彩、構圖這些專業名詞都成了陪襯,雖然有的作品略顯幼稚,但都很生動,天真妙趣,很接地氣”,金陵美術館館長、策展人劉春杰說,“觀眾也是藝術家”系列展覽持續了六年,他希望通過這樣的展覽,讓每個熱愛藝術的人都有參與藝術、展現自己的機會,在美術館中找到歸屬感。 當下美術展正呈現出怎樣的發展趨勢?在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美術家協會主席周京新看來,近些年,美術展不再“高高在上”,而是追求有溫度,有親和力,下沉到普通民眾中去,讓大家產生共鳴,這是很好的傾向。 他評價說,《康熙南巡圖》是經典作品,以“運河”為小切口,講幾百年前,常州百姓的身邊事,能喚起當地人的鄉愁和情感,這是“讓文物活起來”的典范。金陵美術館為觀眾辦展,將觀眾從展覽“局外人”變成了主角,呈現出美術展的最佳親和力。周京新建議,美術展不必追求所謂的“高大上”,可以通過設置更多現場公教性的互動,提高觀眾參與度,這樣美術館才能真正成為老百姓的美術館。(本報記者周嫻)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