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22來源: |
藝術家簡介 葛軍 博士教授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中國陶瓷藝術大師 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 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中國陶瓷科技事業有突出貢獻專家 中國陶瓷文化研究所紫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國際著名陶瓷文化藝術大師 2013年初夏,宜興市丁蜀鎮。在通蜀西路上的“陶人葛紫砂”,第一次拜訪葛軍大師,他低調內斂,對于紫砂,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時光輕飄飄溜走,各自不曾交集,再見已是四年以后。落葉知秋,時間知人,山水有相聚,愛恨有別離,入夜修補,黎明趕路,我們終究還是回到了有紫砂的路上。 陶都宜興有五色土,而葛軍的人生簡歷也像“五色土”:東北出生,蘇北成長,瓷都求學,陶都立業,時尚之都的戶籍。畢業于景德鎮陶瓷學院的葛軍,氣質里有軍人父親的剛毅、教師母親的儒雅。從小喜歡的書畫給了他更多的創作靈感,作品自然也與眾不同。這個從小不愛睡懶覺的男子,勤奮執著,所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沒有不累的工作,只要堅持,總會有轉機。經歷越多才會越明白,這世上,有很多東西是別人搶不走的,比如年少時被嘲笑的夢想,奮不顧身時愛上一個人的傻樣,以及經歷的事在你身上留下的氣質。所以,但凡刻骨銘心,必定付出很多。 傳統、民族、時代、個性,葛軍的紫砂作品,始終離不開這核心的四個詞語。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也是藝術的發展之源,更是葛軍前進的不竭動力,葛軍喜歡在能拼的時候,盡量不留遺憾:從他發明“色飾法”到《金錢豹》的誕生;從《將軍壺》的打造到《賀歲壺》的創意,葛軍從來都是既不重復別人,也不重復自己。用他自己的話說:“最好的作品永遠是下一件?!彼麑ψ髌穫€性風格的追求,相當于對作品設計專利的保護一樣重視,他喜歡用現代的藝術手法去演繹當下的紫砂。在他眼里,永遠沒有最滿意的作品,但人們一看就知道是他制作的壺,他就感到比較滿意了??梢哉f,他的每一件作品,都滲透著他自己豐富的情感,獨特的個性,鮮明的色彩以及文化的元素。人們對他的壺作遠瞧近觀,一眼就會判定:“這是葛軍的壺?!币虼?,他的壺在藝術上體現的是個性特征的充分張揚,在市場上遵守的是競爭規則的充分認可。他設計制作的紫砂壺,超越物體表象而去關注其精神,追尋精神世界中的規律與變化,從而達到精神與想象的統一,用現代的手法賦予傳統的紫砂自成一派的魅力風格。尤其是葛軍一直潛心于紫砂的科研、開發、設計,獨創“色飾法”的裝飾技法,使紫砂藝術實現了由傳統走向現代的突破,將古老的紫砂壺演繹為變化多端、和諧統一的境界。一組用色飾法創作的“四季如春”系類,體現出對人與自然的尊重,同時又為繁忙的現代都市人打造出一片靈魂的棲息之地。 激情和努力,是葛軍的藝術生命:他每年都出新品;他到世界各地去講學、交友、辦展覽;他在北京、上海辦紫砂工作室,建沙龍會所;在全國各地舉辦個展,弘揚紫砂文化。由他倡導的國際現代壺藝雙年展,已經連續舉辦了五次,從而使宜興的紫砂藝術由過去的“養在深閨人不識”變成了“躋身全球人共賞”。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太多的欲望只會讓原本安寧清靜的心變得躁動與不安,若能放下,靜心傾聽心靈的聲音,用純凈的心觀塵世的一切,以至于達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境界。情牽五色,藝成一家,葛軍堅信,只有好人品才能出好作品。這樣的心境,對做人做事做壺,都是莫大的獲得。 《金錢豹》第四屆中國民間藝術節金獎 該壺以豹首為壺鈕,豹尾為壺把,于規整中求變異,于圓潤中顯夸張,突出豹的原始本能和剛毅之神。壺面裝飾采用作者發明的“色飾法”裝飾技法,斑斕奪目、艷麗飽滿,儼然似一只蓄勢待搏的真豹撲入你的眼簾。 《洞天》2012年全手工制陶(制壺)大賽特別榮譽獎 第八屆中國(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金獎 紫砂套具以傳說種的天外來客“飛碟”作為假想物,用無限的想象,藝術的語言,獨到的造型,給人以美的享受。該壺線條流暢,主題突出,個性鮮明,跳出傳統紫砂壺的造型,又不失紫砂壺的日用功能。該壺選用陶都宜興天然原礦紫砂泥精制而成。 《行者》 人生就是一段旅程。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行者。該系列作品運用高度抽象的造型語言,線條簡潔,寓意豐富,塑造出行者的世相圖,具有強烈的現代藝術審美趣味,體現出積極奮進的人生價值取向。 《旭日》全國中青年陶藝家收藏精品大獎賽金獎 在傳統一粒珠壺型下半部表面圈圍一層不規則的曲線形狀,象征波濤奔騰的大海,上半部以泥繪裝飾技法,展示霞彩云涌的效果,隱射出一輪旭日正在冉冉升起。 《天歌》2003年第一屆中國陶瓷藝術展中陶·方圓杯銅獎 2004年第一屆中國陶瓷產品設計競賽中陶·冀東杯銀獎 2004年中國太湖藝術博覽會“大阿?!豹劊ㄗ罡擢劊?/p> 以流線的造型語言,刻畫出天鵝優美的姿態,優雅的動作,優樂的鳴叫,體現不斷向上向前的奔放熱情及與天對歌的視覺效果。 《竹林七賢》系列第三屆“大地獎”陶瓷作品評比金獎 “竹林七賢”指魏晉時期的七位賢士,他們交情莫逆,不入俗流,率性而為,各有千秋。這套組壺以竹段為素材,和而不同,運用豐富的造型語言,結合紫砂泥突出的可塑性,成功塑造出七賢各自“任自然”的藝術形象,各具特色,韻味雋永,耐人尋味。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