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7來源:江蘇省美術家協會 |
首屆“太湖境象”江蘇美術設計雙年展 主辦單位 江蘇省美術家協會 中共無錫市委宣傳部 無錫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 無錫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江南大學設計學院 承辦單位 無錫高新區黨工委(新吳區委)宣傳部 無錫市美術家協會 無錫博物院 展覽地點 無錫博物院 開幕式 2023年10月29日上午10:00 展覽時間 2023年10月25日—11月4日 前 言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深入推進文化事業的高質量發展,展示江蘇美術發展的新成就,在最美山水之間做精彩藝術文章,推出太湖美術品牌,鑄就江蘇美術事業新輝煌, 首屆“太湖境象”江蘇美術設計雙年展應運而生。 本次展覽主題新穎,以飽含東方美學意味的“太湖境象”命名,突出“大美術”的概念,立足于江南文化、太湖文化的價值挖掘,彰顯底蘊深厚、傳承發展的江南文脈特色。 首屆“太湖境象”江蘇美術設計雙年展得到了全省美術界的踴躍響應和積極投稿,收到來稿814件,最終評出入選作品118件,其中優秀作品20件,涵蓋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水彩(粉)畫、綜合、設計等七個種類,是一次美術與設計緊密結合的綜合性展覽。 本次展覽呈現出新人涌現、題材豐富、藝術融合、多畫種突起的基本特點。作者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創作過程中,能夠從現實中汲取養分,以敏銳的藝術觸角捕捉時代脈搏,在藝術創作上達到了較高的水平,代表了當代江蘇美術設計的藝術風貌。入展作品普遍帶有一種探索精神,緊扣主題、緊跟時代,立足現實、面向未來,集中展現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新風貌新成就,描繪了新時代太湖流域人民的美好生活,抒發了廣大藝術家對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的藝術追求,反映了當代中青年藝術家們高度的藝術自信和充沛的藝術活力。 這些作品中,綜合類與設計類作品不囿于類型之隔,呈現活躍之勢,美術與設計、多畫種之間的融合成為最大看點,其中尤以版畫、水彩(粉)畫和綜合材料等更為鮮明,它們充分利用繪畫材料,運用與造型藝術之美共通的藝術語言,表達出美術與設計之間多元而和諧的審美關系。 在縱橫交錯的文化時空中, “太湖境象”江蘇美術設計雙年展的舉辦,必將有力地促進江蘇美術事業的繁榮發展。 首屆“太湖境象”江蘇美術設計雙年展 優秀作品 (按畫種及拼音為序) 陳春紅 和風吟唱 中國畫 233cm×180cm 南京 |創作感言| 太湖是我國的第三大淡水湖,湖光山色,風景優美。這里氣候溫和,水產豐饒,盛產魚蝦,自古以來就是聞名遐邇的魚米之鄉,素有“太湖八百里,魚蝦捉不盡”的說法。《和風吟唱》以太湖優良的生態環境為題材進行創作,形象描繪原生態的自然野趣:一群水鳥或棲息于岸邊的漁網架上,或飛翔在空中,姿態各異,它們虎視眈眈地盯著一只只肥美的螃蟹,此時湖面如煙似霧,鳥鳴聲和著掠過湖面的風聲,猶如一曲悅耳動聽的自然吟唱。作品運用冷暖色的弱對比,營造太湖柔美寧靜的江南水鄉特色。 郭姣 賦得櫻桃 中國畫 236cm×150cm 徐州 |創作感言| 櫻桃,被廣泛視為繁榮和幸福的象征。也有人將櫻桃視為愛情的象征,寓意甜蜜與幸福,而我認為櫻桃象征著生機與希望。今年三月的一次外出,路過一個果園,隨意走了進去,成排成排的長在棋盤格裝飾圖案花盆里的櫻桃樹頓時映入眼簾,心生喜愛。那濃郁的綠葉像是初春萬物復蘇的生命,那鮮艷的紅映著早春的陽光,像是被賦予了無限的希望,就像李世民《賦得櫻桃》詩中說的“朱顏含遠日,翠色影長津”。正是因為有了生機與希望,才有心中的那片滿芳景。 胡岑 陶然園意靜中源 中國畫 216cm×60cm×3 南京 |創作感言| 這組作品源于園林寫生,我認為,“師造化”觀念在山水畫發展的長河中始終具有鮮活的生命力,傳統如此,當今亦如此。中國畫寫生須立于中國文化情境中的審美創造,明代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畫旨》中說:“以境之奇怪論,則畫不如山水;以筆墨之精妙論,則山水決不如畫?!币虼耍徽撋剿媽懮嗷騽撟?,當以自然為師,在自然之中吸收鮮活而豐富的物象以增補和充實自身的繪畫元素,并以筆墨情趣和品格意境的高度以及嚴肅認真、勤奮求進的精神去追求“筆境兼奪”的佳境。 梁鶴新 舞動青春 中國畫 215cm×180cm 揚州 |創作感言| 本次展覽征稿以“太湖境像”為題,美術設計為表現形式,圍繞無錫城市精神,創作時我首先確立了“歷史悠久”“青春活力”的創作方向,畫面構成力求設計感。畫面主要塑造了三位街舞青年,人物形象自上而下,平面呈現,律動的肢體、飄動的衣帶展現出青春的活力和畫面的張力。用淡赭石、淡墨表現古代舞者形象,條形色塊的設計與主體人物對比呼應,形成古今傳承的寓意表達。 王夢晗 好晨光 中國畫 180×190cm 無錫 |創作感言| 吳語里說“時間”,叫“晨光”,似乎就說明了一日里最好的時間是“晨”。早晨的城市是充滿活力的,擁擠的車道,忙碌的上班族,朝氣滿滿的學生。當不同的人匯聚在晨起的早餐攤上,這里就成了一個城市晨光景象的濃縮。他們聚到這里,又快速離開,很快又有新的人流匯聚進來,慌張的,手忙腳亂的,麻利的,井然有序的,凝聚成了這座城市早晨的基調。在一個小小的早餐攤拉開這個城市新一天的序幕,在一份暖心的早點里開啟新的生活,在一點點煙火氣里溫暖人心。市井生活里有好晨光,有好盼頭。 何春蓬 夏日逐光 油畫 150cm×100cm 鎮江 |創作感言| 作為一名高中美術教師,所授課程不是很多,但生活中的大部分時間常常被瑣事割裂。每每想把自己的靈感和創作欲表達在某件作品中時,確實感到并非易事!然而,我個人還是喜歡閑暇之時與自然共處——在自然中,感受生命的生發和消殞。人與自然,一直都是我們美術工作者創作的主題,這幅《夏日逐光》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正是同這個主題的契合。我希望,通過這張作品的形式和內容,創造出一種自由至上的理想之境,一種精神的家園,讓創作的構想與生活和自然產生碰撞、融合,從而可以靠近繪畫之初“師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初衷!雖然,這是一條艱難的探索之路,但我想,少一點套路,多一點真誠,也一定能夠創作出更多美好的作品! 任坤俏 藍 油畫 110cm×110cm 揚州 |創作感言| 作品《藍》是以西藏人物為主題背景來進行創作的,這也是我個人喜歡的創作題材之一。作品用具象寫實的繪畫語言來表現,人物的處理上用樸實無華的方法來進行描繪,背景則是采用簡單化的處理方法,人物與背景的描繪呈現出繁簡相呼應的效果,以突出畫面主題,整幅畫給人一種寂靜遼闊的空曠感。在創作過程中遇到如畫面的色彩關系、光的處理、畫面的冷暖、飽和度以及背光色彩的處理等問題,就會參看如科爾維爾、懷斯、洛佩茲等大師的畫冊,以此來不斷調整畫面關系。繪畫本身是不斷學習、不斷嘗試的過程,《藍》這幅作品就是這樣來完成的。 王偉 歲月留痕2 油畫 135cm×139cm 蘇州 |創作感言| 老式理發店是歲月留痕系列當中的第二幅作品,是我去江南古鎮震澤老街時無意間遇到的,這一系列后面還有延續作品。從情感上來說,它勾起了我對小時候理發情景的回憶。時光飛逝,轉眼這些老式理發店已經很難找到。能找到的,是一些年歲已高的老師傅的堅守,對他們來說,這可能是從年輕時一直做到現在年老的行當,從謀生手段變成了一份刻在骨子里的職業情懷。理發店里的每一件物品都像是一個見證者,它們似乎在訴說著什么……從形式上看,每一塊墻面、每一個物件都布滿了歲月的痕跡,這些痕跡構成畫面的重要元素。另外,素材所呈現的強烈的明暗、虛實、疏密也讓我為之著迷,希望在后續的作品中能更好地去表達它! 尤春毓 水鄉尋跡 版畫 90cm×120cm 無錫 |創作感言| 這幅畫的靈感來源于我對中國傳統水鄉文化的喜愛。我從小生活的江南水鄉小鎮,古樸優雅,衣食住行與水相交織,洋溢一種恬淡幽靜的生活風情。我也游覽過其它一些水鄉古鎮,發現有許多共性之美。以版畫形式記錄下水鄉的影跡,希望作品能夠呈現出水鄉獨特的美感,也希望讓更多的人發現水鄉之美,喜愛水鄉文化。 周青 獅·醒 版畫 142cm×93cm 無錫 |創作感言| “醒獅”屬于中國獅舞中的南獅,是珠江三角洲地區民間對舞獅的昵稱。本作品利用展廳獅頭藏照為素材進行版畫創作,旨在表現非遺“醒獅”的神韻。運用饾版水印技法來詮釋獅頭,印染疊色都充分體現了中國醒獅文化的精髓,同樣也是為了更好地把醒獅七色呈現完整。另外,從獅頭的神、形、色入手,著重刻畫其細節,凸顯獅頭的層次感;漸變色升華獅頭整體色感,細化銜接,從而達到刻獅點睛造神韻的效果,以上也是取名“獅·醒”的緣由。 霍紫平 春風化雨 雕塑 70cm×70cm×40cm 南京 |創作感言| 《春風化雨》塑造的時代背景是中國的抗日戰爭時期,一個充滿戰火與挑戰的年代。雕塑中的人們聚在一起,忘卻了戰火的威脅,他們的眼神充滿著堅定和希望,仿佛在音樂的魔法下找到了力量,在這段時光中,人們的心靈被春風化雨一般的溫情所撫慰。這音樂不僅能夠治愈受傷的靈魂,還能激發愛國情感。手風琴具有特殊象征意義,代表了藝術和文化的力量,也代表著希望與團結,民兵的堅定面容與文藝兵的熱情演奏彰顯了團結與抵抗的決心。作品的名字《春風化雨》寓意著在最艱難的時刻,像春風一樣的溫情和關懷可以化解困境、喚醒生命。作品永遠銘刻著那段歷史,提醒我們,哪怕在最黑暗的日子里,文化和藝術可以點燃希望之火,引導我們走向勝利和自由的未來。這是一份深情的致敬,也是激勵后代的力量源泉。 陳劉芳 筑夢 水彩粉畫 180cm×120cm 無錫 |創作感言| 從執筆構思到創作完成,花費四月有余,《筑夢》這組太空系列的作品主要展現了當下中國新生力量堅韌不拔、開拓創新的時代風采,謳歌令人敬仰的航天員的職業精神。畫面主要運用了藍色調,迷蒙深邃的藍色與漆黑的夜空相互交織,從而映襯出航天員鮮活的形象。茫茫宇宙之中,他們宛若一顆顆星,但后來,將有千千萬萬顆星照亮整片宇宙。 黃海燕 沃野飄香 水彩粉畫 50cm×70cm 蘇州 |創作感言| 金黃色的稻谷在陽光下閃爍,仿佛大地的饋贈,我深深感受到了土地的豐饒并為之震撼,這一場景勾起了我童年的記憶。小時候常在稻田里玩耍,看到了父母和鄰居們辛勤勞作的場景,創作的這幅畫也成為了我與童年美好記憶的連接,與過去歲月的懷念。堆積如山的稻谷不僅象征著收獲的豐滿,還反映了農村農耕的團結努力。土地巋然不動,農耕代代相傳,自然豐收的季節一次次降臨,這次創作讓我深刻體驗到自然的美麗和農民勞動的不易,也是對自然的致敬,對傳統的珍視,對家鄉的深情。 陳曉華 西游記系列插畫 綜合 35cm×55cm×4 徐州 |創作感言| 《西游記》是中國經典的傳統神話故事,讓人充滿著豐富的想象空間,雖然以《西游記》故事為內容的作品數不勝數,但并不妨礙人們對這一母題的熱愛和推崇。本作品力求時代的特色和新意,在布局上采用當下的構成方式,在技巧上采用留白填彩的表現手法,在造型上則汲取傳統人物造型的手法,如此可以使作品既有新意又有傳統的魅力,從而提高審美,增強文化自信,產生民族自豪感和歸屬感。 馮妍 The East Wind 綜合 75cm×75cm 無錫 |創作感言| 《The East Wind》為針織藝術品。作品將中國經典的吉祥圖案元素與西方的后現代油畫風格進行了視覺效果上的融合,采用了針織與刺繡相結合的工藝,制作成了此系列的紡織藝術品。藝術家在研究中西方藝術與文化交流的過程中,提取出了高頻出現的視覺元素與藝術形態,基于此進行藝術創作,向觀眾傳達藝術家眼中的中西方藝術文化交流形式,尤其是在西方受歡迎的中國傳統藝術元素。 李子豪 風簾·夏沐 綜合 60cm×60cm 南京 |創作感言| 對于潮流文化的追捧、對于品牌的欲望、對于游戲的癡迷等等,這些絕大多數年輕人的興趣愛好成為我創作的源泉。青年人的朝氣與迷茫是可貴的人生財富,這種悠閑卻又迷幻的狀態成為我想表達的對象。在創作中我將自我觀念通過材料、圖式等元素進行表達,以漆材料這一媒介進行闡述,相較那些時下最為流行的人工智能生成的畫面,不滿足于慣性的延續,蘊含了對人體、生命、環境等話題的審視,以自己的方式加以重構,通過傳統工藝來表現現代生活的繁復。 劉冠玉 徐州人家 綜合 27cm×20cm×5 徐州 |創作感言| “金山冉冉波濤雨,錫水茫茫草木春 ”無錫自古以來都與水結緣,太湖就是其具有代表性的一張名片;無錫同時也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小橋、流水、人家、勝景等皆是我對煙雨江南的美好印象。此次首屆“太湖境象”江蘇美術設計雙年展的征稿通知,使我有了做一套關于人們洗衣做飯、捕魚采桑的日常生活畫面的想法,遂剪《洗衣裳》《耕犁》《趕鴨子》《捕魚》《澆花》等五幅作品。我居住在徐州,給這五幅作品取名《徐州人家》,用以致敬古老的彭城與美麗的江南。 浦青禾 一城冬欲盡 綜合 150cm×45cm×4 南京 |創作感言| 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一項長久的議題,《一城冬欲盡》試圖從和諧共存的立場,表達現代工業文明和自然生態之間的交互和融合。作品形式靈感主要來源于墻面玻璃映射出的繁密樓宇和叢生植物,朦朧而清透。紙本材料塑造的平面形態結合水性顏料的灰綠暈染,凸顯方硬建筑與虬曲樹木的對比統一。選擇冬將盡而春未至的時節,隱蘊蟄伏之際的現代都市潛藏著生機,以更恰當地表達自然與城市或者說人類社會的微妙關系。 鮑盼盼 游牧空間 華宇創意媒體辦公空間設計 設計 80cm×50cm×3 徐州 |創作感言| 當代復雜性科學、信息技術以及數字技術的迅猛發展,使當代空間設計呈現出多元的發展趨向,新穎的空間語言及表現形式層出不窮。本案試圖對空間進行“解轄域”,意在構建一個自由平滑的、游牧形態的創意空間和交往空間。主體空間以樹枝編織為造型基元,通過分析人的多維流線和功能需求生成空間隔斷,讓靜態和動態空間相互包裹,開放而具有流動感,表現出生態環保的意向。 馮佳龍 古韻遺風 設計 120cm×90cm 南京 |創作感言| 徽派建筑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歷來為中外建筑大師所推崇。徽派建筑最初源于古徽州,是江南建筑的典型代表。歷史上徽商在揚州、蘇州等地經營,徽派建筑對當地的建筑風格亦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本幅作品通過對漢字進行同構的設計手法,使徽派建筑特點、漢字字形、空間感三者進行有機結合,在體現中國建筑形式美的同時體現出中國漢字的形式美,表達出中國文化的美感與韻律。 責編:李笑林 張妍妍 省文聯辦公室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