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1來源:江蘇省美術家協會 |
12月7日,由江蘇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江蘇省美術家協會主辦,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油畫藝委會、江蘇省現代美術館承辦的“江蘇第四屆青年油畫展”在省現代美術館開幕。
徐寧、常勝梅、黃俊、劉旭東、沈行工為畫展揭幕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徐寧,省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常勝梅,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黃俊,省文聯一級巡視員劉旭東,省文聯副主席、省美協副主席徐惠泉,省委宣傳部文藝處處長高民,省現代美術館館長趙震,省美協副秘書長吳嬪,省現代美術館副館長、省美協駐會干部浦均,省委宣傳部、省文聯相關處室同志;油畫家南藝原副院長、省油畫學會名譽主席沈行工,省美協顧問陳堅、金田,王浩輝、伍盛、李建國、時衛平、張五力、張新權、盛梅冰、孫俊、封加樑、邢曉剛、黃鳴,高校師生等200人參加了開幕式。開幕式由南藝美術學院院長章文浩主持。
劉旭東在講話中說,江蘇青年油畫展受到省內外青年油畫家的關注和支持,本屆展覽省外作者超過省內作者,對推動油畫藝術發展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從創作理念方面來看,這些作品展現了藝術家們對當代社會現象的敏銳觀察和深刻思考,表達了畫家對生活的觀察、對時代的感悟、對人民的贊美。在繪畫技巧方面,展現出了強烈的主體性和個人風格。作者運用了多種表現手法,通過肌理、色彩、構圖等,創作出了具有獨特視覺效果的作品。從題材選擇方面來看,這些作品題材廣泛,生活氣息撲面而來。各行各業的人們,各種各樣的生活狀態,活色生香,溫潤心靈。他指出,油畫作為一種外來畫種,已經完成了本土化的歷史進程,成為我們自己的藝術,成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一部分。希望青年油畫家們認真學習習近平文化思想,堅定藝術信仰,不斷學習創造,為中國油畫藝術更上層樓做出更大的貢獻。
徐惠泉說,油畫傳入中國一百多年,在江浙滬等地經歷了從古典到現代再到當代的歷程。本次油畫展有四個特點:一是投稿量增加。展覽吸引了全國優秀青年畫家的參加,使展覽達到了全國性展覽的藝術水準,體現出江蘇繪畫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二是學院氣息濃厚。這一代年輕人大多經歷了嚴格、正規的學院教育,油畫語言純正,造型能力扎實,表現形式多樣。三是關注生活。年輕藝術家從生活中吸收營養,表現他們自己經歷或看到的生活,有生氣,能夠打動人。四是展現江蘇油畫的后勁。青年人是未來的希望,本次展覽預示著江蘇油畫的輝煌未來。
吳嬪宣讀江蘇第四屆青年油畫展優秀作品名單
陳堅、金田為優秀作品作者代表頒發證書
馮奎霖作為畫家代表發言
展覽現場 “江蘇第四屆青年油畫展”展現了青年美術人才的蓬勃朝氣與不負時代的卓越風采,青年油畫家們將會繼續努力,創作出更多更好的藝術精品,奉獻給偉大的時代,奉獻給偉大的人民。 江蘇第四屆青年油畫展 優秀作品
馬林亮 憶·舊曲2 100cmx150cm 江蘇 |創作感言| 在學畫這幾年里,曾多次來到第一次學習繪畫的地方,雖然學校已經廢棄,但是舊時的回憶依舊在腦海里回蕩。這個場景畫過很多次,基本是以傳統繪畫方式去寫生。這兩年P1工作室的影響打破了之前繪畫的思維定式,讓我對原來的繪畫經驗進行反思并不斷嘗試新的創作思路和手法。斑駁的肌理是這次創作的手法之一,油畫刀每一次的刮蹭、涂抹和疊加的過程,都會在原有的畫面上保留下來殘留的痕跡,一遍又一遍的疊加與重現,不僅在畫面上體現厚度,也體現了時間的積累和沉淀,體現了對初次接觸畫畫的回憶。
馬致遠 老校長的早晨 135cm×175cm 江蘇 |創作感言| 《老校長的早晨》來源于我的爺爺,一位退休的老校長。他身上關于生活、事業、理想上的精神時刻影響著我,我通過畫筆描繪出夏日早晨一位老校長的閱讀形象,試圖將時光定格在一個家庭、歲月和教育的交匯點。一位關心時事的老人,一身樸素的著裝,一份份整潔的報紙,使我看到了教育的力量,看到了對知識的渴望,也看到了堅守初心的勇氣。通過繪畫,我不僅表達了對爺爺的敬意,更展現了他為教育事業所付出的辛勤努力,更深刻地理解了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和堅守。畫中的時光不僅是個人經歷的展現,更是一代人對于教育事業的堅持和奉獻的寫照。
馬騰飛 光之曲 150cm×120cm 江蘇 |創作感言| 《光之曲》是2023年夏天創作的一幅群像作品,作為創作者,我總是喜歡觀察和表現不同情境狀態下的人,春秋代謝,四季輪替,不同時節的人有著不同的狀態與面貌。自身的狀態與興趣往往會受到具體季節的影響,夏天的時候,陽光金燦燦的,光線之中的人物也變得好看,這一組公園里的人物在下午太陽的照射下像是雕像,姿態豐富,人群少長咸集,中間兩人在認真合奏,周圍群眾既是欣賞樂曲,也是乘涼,這樣的情景讓人覺得美好。聯想到最近世界局勢的情況,更深感祖國安定的幸福,于是用畫筆記錄下來。
包洋 江行初雪圖 120cm×180cm 江蘇 |創作感言| 這幅油畫我致力于捕捉初雪降臨連云港時的獨特瞬間,展現雪景中港灣的寧靜氛圍和家鄉的溫馨氣息。雪花飄落,整個港灣仿佛被融入一片夢幻的白色景象中,時光在這刻凝固。初雪深深覆蓋,每一片雪花都宛如對家鄉歲月的輕柔擁抱。雪地中靜謐停泊的船只仿佛在期待漁民們的歸來,港灣成為歲月匯聚的寧靜港口,寓意著一份歸屬感和安寧,是我對家鄉深深眷戀的象征。在這作品中,我嘗試通過繪畫表達對家園的深情厚誼和對初雪時刻的憧憬,每一筆都是心靈深處對家鄉回憶的召喚,每一個細節都是對過往記憶的真實呈現。期望觀者能夠感知雪花飄舞時的寧謐與純凈,以及家鄉港灣的獨特魅力。
馮奎霖 吉他和白襯衫 150cm×90cm 江蘇 |創作感言| 畫畫是我誠實地回應現實的唯一手段,畫面表達我的心境,寄托我的情感。我畫我觀察到的,畫我聯想到的,用我自己的方式,回應外部對我的影響。我不在乎我的畫是否符合不同階段被定義的各種標準,或者我的語言方式是否具備某些時代特征,我只在乎我的畫是不是我想畫的。
延雨澤 對視 130cm×160cm 江蘇 |創作感言| 現代社會的生活對大多數人來說是快節奏且多樣化的,我們在認真、安靜地做一件事或者思考某些東西時往往中間會間隔很長時間,甚至會發現已然無法靜心。因此,在繁復的社會生活中我們需要為自己挪出一點時間,對自己和周遭簡單而安靜地凝視,和自我對話,探尋內心深處的真實需求。
李極金 漫長的季節3 120cm×160cm 湖南 |創作感言| 火盆里的火星在吱吱作響,暖烘烘的熱氣在房間里涌散,取暖的老人們面色凝重,思緒萬千,慢慢飄向遠方即將歸家的至親?!堵L的季節3》講述了一個新年伊始的故事,畫面描述了四位花甲老人在火盆前烤火取暖的場景,作者刻意抹去周圍昏暗的環境細節,強化了老人與火盆的呼應對比。時代的發展讓人們豐衣足食,但在追尋時代發展的浪潮時,請記得駐足回看,等等那些行動緩慢、反應遲鈍的老人,等等家中那些已漸漸年長的家人,對她們來說最需要的不是物質上的富裕,而是精神上的陪伴,不要讓陪伴變成漫長的等待。
李春昱、梅潮菁 水鄉尋跡 160cm×100cm 江西 |創作感言| 繪畫作為一種安靜的藝術,其創造過程充滿了未知的魔力,唯有一筆一筆在畫布上“耕耘”,方可見其魅力。繪畫是一個沉浸的過程,暫時遠離現實的一切,專注地投身到繪畫之中,感受色彩的美麗。本作品想表現一種理想中平靜的生活狀態,在安靜中尋覓自我、探尋未知。
李鵬 守望者 120cm×150cm 廣西 |創作感言| 穿行在古村落的街頭巷尾,常常會遇到那些年邁的老人,他們的臉上刻著歲月的痕跡,眼中透露出深沉的智慧,他們孤獨地守望著自己家園,期待著子女的歸來。作品大面積采用刮刀平涂的方式進行表現,用黑白強對比顏色,凸顯出在幽暗深院中老者的形象。希望這幅作品能夠觸動每一個觀者的心靈,讓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生活中的“守望者”,并珍惜那份深深的期待與希望。
何春蓬 啟程 160cm×160cm 江蘇 |創作感言| 在創作題材的挖掘上有時也會讓我殫思極慮,刻意地搜羅反而不一定有剎那一瞥時的感動。這幅作品的素材正是騎車閑逛無意中看到S6寧句地鐵的建設場景,陽光灑向工地,形成了強烈的戲劇效果,工人們勞作的小小背影與巨大的吊機形成了極大的反差,讓我很是感動。作為美術工作者,應當記錄下小城發展的歷史性時刻,這也是我義不容辭的義務。當藝術和情感發生了共鳴,創作便能真正地起程,每一筆也能自然地刻進了畫布。
張金陽 南門老街 120cm×150cm 江蘇 |創作感言| 作品通過斑駁的肌理效果來體現時間的流逝感,以及對過往記憶永恒性的探索,追求客觀物象和主觀臆想之間的鮮明對比。作品描繪了老街熱鬧的場景,采用了平面幾何的構成關系,劃分了建筑與人群之間的疏與密,體現理性構成和現實質料的聯系,同時記錄了本人兒時記憶的老街繁華景象,故而以南門老街命名!
張秋陽 二嬸 180cm×150cm 江蘇 |創作感言| 《二嬸》取材于現實生活場景,是五月麥收季節田間勞作的一個瞬間。她不是我的二嬸,只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單薄的身板,黝黑的皮膚,粗糙的雙手,略顯佝僂的雙腿和她溫和寬慰的眼神讓我非常感動,讓我想起了奶奶,想起了我們的祖輩無數個這樣的場景,唯有樸實的訴說才可以表達這真誠質樸的感情。《二嬸》是無數農民的影子,立于蒼天大地之間,展示著對這片土地永恒的眷戀和熱愛!
陸君超 默想3 140cm×100cm 江蘇 |創作感言| 《默想3》描繪的是昆曲演員在舞臺下的場景以及“我”的狀態。在這幅畫中,“我”不是以主體形象出現在畫布上,而是以一種旁觀者的姿態處于畫面的右側,眼睛微閉雙手環膝蹲坐在椅子上,這樣的形象表達了“我”與周圍環境相“分割”的狀態,自身處于“靜態”之中,而周圍的植物、人物、靜物在畫面上呈現的姿態相較于“我”,其“動態”意味更足,使得畫布上的“我”格格不入,這也體現了“自畫像既是畫面情境的一部分又是獨立于畫面之外的畫家自身”的看法。這幅作品也與我之前創作的自畫像相區別開來,從單獨空間里對自我的關注轉化為關注客觀對象與“我”之間的關系,即“我”于環境。
陳云靜芝 歸 140cm×160cm 江蘇 |創作感言| 我自小生活在農村,家鄉風景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映照在我的心里,成為我創作的靈感來源。在創作《歸》鄉村系列作品的過程中,以記憶里鄉村的樹木、亭子、旅人這些物象,對主體物進行夸張變形處理及畫面色彩的主觀表現來突出我對畫面表達、對鄉村風景的不同理解。在具體的創作過程中,中國傳統繪畫語境當中“不求形似”“以意賦色”給我很大的啟發,因此,對于景物的描繪沒有停留在再現物象本身,而是采用大色塊加以概括以及平面化處理。以寫意的方式、追求整體畫面意境美將是我以后不斷學習探索的創作方向。
陳帥安 魯嶗漁72227 115cm×120cm 江蘇 |創作感言| 當清晨的第一層薄霧灑落在海面上,一排排漁船陸陸續續出海了。漁民們又開始忙碌起來,他們有的站立船頭,有的蹲坐在岸邊,有的編織漁網……當大海翻涌蜷曲,慢慢恢復平靜后,滿載而歸的漁民們在吆喝聲中回到原位。我用心真誠地去感悟體會漁民,用具象寫實的手法塑造真實的人物形象,漁船經過海水的浸泡和風雨的吹打,質感很是明顯,前面船上的繩索麻繩相互纏繞,與后面零星幾只船形成對比,讓畫面具有節奏的韻律感。
苗澤穎 她說 120cm×160cm 云南 |創作感言| 《她說》這幅作品創作之初想要表達的是,人們偶爾可以停下腳步,多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F在這個快節奏時代的人其實內耗很嚴重,而自我內心的凈化遠比外在更有意義。附上我喜歡的一段話“如果把人比作一棵樹,我們更多去關注的,是讓自己的枝枝葉葉更漂亮,往更高的方向伸展,但其實,一棵樹的根、樹的內部,在這些看不見的地方,會有更堅實的力量。向內的探索和建設,以及自我的成長,是重要的根基。”
茆睿 閑趣2 130cm×150cm 廣西 |創作感言| 作品描繪的是家鄉古董街臨近黃昏的一個場景。畫面描繪的人物以及物品形態各異,畫面中的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交流也構成了一種矛盾沖突感,豐富了畫面內容和趣味性。畫面運用暖色調烘托出黃昏時分的氣氛,畫面的結構采用攝影中的過肩鏡頭手法,左下方的陰影和左上側的重色墻面進行串聯,在左側形成一個大的重色區域,讓畫面具有現場感,利用黑白灰圖形之間的“破”與“連”形成畫面較為堅實的框架結構。書寫性的油畫語言去塑造客觀對象,進一步地把握了畫面大開大合的氣象。希望能夠用這張作品表達人民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羅慧娟 樂園2 150cm×150cm 廣西 |創作感言| 該作品以童年在游樂場的回憶為藍本,通過繪畫語言自身所蘊含的強大表現力為路徑,在著重強調色塊之間的大小、純度等節奏分布和組織的同時,運用點線面使畫面更加豐富,通過人物造型組合與場景的表現,試圖營造出記憶中的童年場景。
周夢婷 記憶中的那條街 80cm×110cm 江蘇 |創作感言| 年幼時的我常喜歡來這條街巷玩耍,一條街巷,于時間里沉淀了不知多少歲月,在輕煙籠霧中寫著喧囂,在車水馬龍里藏著靜謐,等有人來去,看它繁華于世,看它清淺于世。遠處的高樓與近處的老屋交織成歷史的縱橫感,這撲面而來的熟悉的氣息我把它叫做故鄉。畫面有意識地統一為暖灰色調,物象概括簡潔,大面積的弱對比使得畫面含蓄寧靜富有意蘊。畫面追求渾然一體的整體感,注重形狀的歸納產生的形式美感。我充分利用油畫的特性,結合中國寫意精神,情調虛實對比,注重筆觸的繪畫性,將意象的筆觸和具象的造型結合,突出畫面的沖擊力,實現中國寫意精神與西方傳統油畫的融合。
胡恒銘 謐光 120cm×180cm 江蘇 |創作感言| “光”作為一條貫穿創作脈絡的線索,一直是我捕捉與研究的對象。旅途中一個午后,在一間舊廠房的貨架上,遇到了這三把有秩序排列的貓狀壺。這時陽光照射在這三把茶壺上,泛射出一些藍紫色的閃光,又星星點點地暈開?;爻毯螅覍⑦@一場景記錄下來。過程中,不禁代入自己。一批次誕生的物體,經歷各自的旅程,或許身上有了傷痕,或許已經丟失了部件,或許失去了本身的功能使命。卻又在因緣巧合之中回到一起。這大抵也是一種世間美好的存在吧。靜謐地棲于一地,又在陽光下,在塵埃中,悄悄發著光。未來也許還會有新的旅程,也許也都將歸于塵土,但風依舊在吹,光依然纏繞。我們乘風去。
姜超、裴園園 時裝工作室NO.3 150cm×150cm 江蘇 |創作感言| 《時裝工作室NO.3》靈感得益于大學的學習經歷,母校教學樓六樓是服裝設計專業的工作室。本次作品正是經常到服裝工作室參觀后有感而發,延續了研究生畢業作品的表現形式,將有裝置意味的人臺和服裝作品結合,共同營造出畫面有意味的形式。工作室中的物件如縫紉機、尺子、人臺等像一個個符號,共同撰寫了時尚的篇章。
秦子晶 共享時代 180cm×180cm 江蘇 |創作感言| 作品中的共享單車以鮮艷的綠色、橙色為主體,紅色作為背景色襯托出主體物。綠色、橙色兩種明亮的顏色搭配既能體現共享單車所屬的環保和運動特性,也能表現現代生活的快節奏,加上紅色背景強烈的對比用色,是對這種新經濟模式和生活方式的視覺詮釋。作品運用波普手法,拋去細節,注重畫面點-線-面的歸納,讓復雜的車身圖案化。拼接和錯落有致的構圖,傳達出秩序與混亂的微妙平衡,讓畫面更具深度和廣度。《共享時代》是我對現代社會共享理念的探索和嘗試。契合“共商、共建、共享”的“一帶一路”倡議,希望通過這幅作品,能夠引起人們對共享時代的思考和關注,激發我們對未來更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袁源 即刻寧靜 140cm×180cm 江蘇 |創作感言| 在創作這幅作品之前,我深入思考了寧靜的內涵和意義。寧靜并不是指一種死寂的狀態,而是一種內心的平和和安寧。在這個喧囂的世界里,人們常常被外界的噪音和壓力所困擾,難以找到內心的寧靜。因此,我希望通過這幅作品,讓觀者感受到內心的平和和安寧。這幅畫源自觀看,源自身邊的自然和生活。繪畫可以將我們帶入奇妙的感官,也正是有了藝術,才又回到最初的自我。模糊的光影照進咖啡廳,給予了我無盡想象的空間。獨處在這安靜的海洋里,將自己從快節奏的變化中抽離出來,感受平淡溫和之美,內心豐盈而充滿詩意,這便是心中理想的無人之境。
徐穎 時代的痕跡 100cm×120cm 江蘇 |創作感言| 繪畫是一門需要用心和靈魂去感受和表達的藝術,需要不斷的探索和創新。我的創作源于靈魂深處對家鄉的熱愛與懷念,原型是家鄉老城區,即使身處于繁華的城市中,我的記憶中仍有著家鄉老城區的影像,溫馨又寧靜。在創作中,我內心感受到了一種深刻的平靜與寧靜,也獲得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和領悟。
韓照丹、周璞 歸途 120cm×100cm 山東 |創作感言| 交相輝映的霓虹燈映照在寬闊的馬路,頂著泛黃的路燈,夜歸人準備穿過馬路通往自己的寓所,我們截取了他們孤寂的背影進行主要刻畫。前方一幢幢燈火通明的高大建筑物,預示了城市的繁華,與匆忙回家的夜歸人形成鮮明的對比,進一步反襯清冷蕭瑟的畫面氛圍。誰又愿意做一個披星戴月的夜歸人?然而,從另一個層面而言,現代化都市背后的繁華喧鬧與燈火輝煌,也正是得益于各個領域“夜歸者們”的汗水澆筑。在描繪方式上我們采用飽和度較高的色彩以及厚重的筆觸,結合縱橫恣肆的寫意筆法,以承載情感心緒跡象的色彩律動來建構畫面的基調,將原本沉寂的景觀賦予韻律激蕩的動態感。
謝雨朦 老街余暉 90cm×120cm 安徽 |創作感言| 你生活在哪,就面對哪的問題,有問題就有藝術。你的處境和你的問題其實就是你藝術創作的源泉。對我來說,我身處的環境不是高聳挺立的大廈,而是充滿人間煙火氣的老式居民樓。街巷的角落、穿插的電線、農貿市場的喧鬧、脫落的墻皮……都是我創作的源泉。我希望用自己的繪畫語言,來表達對家鄉改革發展、城市建設中所產生的新舊事物更替變遷來展現出來的城市面貌。《老街余暉》這幅作品選取的就是老城農貿市場的場景,從老街場景中挖取靈感,捕捉城市生活的一份平靜,能夠讓觀者更好地感受平凡生活之中的味道。
薛春龍 荷韻 100cm×160cm 江蘇 |創作感言| 在這個寧靜而絢爛的場景創作中,我表現的是漁民們與大自然的和諧共處,他們的臉上洋溢著豐收的滿足和喜悅的笑容,心懷感激地接受這方水土的饋贈。每當色彩與大自然的魅力和生命力量碰撞時,總能帶來了一方凈土的喧囂。這時,我放慢繪畫技巧的腳步,試圖去傾聽漁民今天的話題,以致不自覺地停下來,感受著人們對收獲的喜悅,我的內心反倒更加平靜,充滿對家鄉的熱愛。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