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6來源:江蘇省書協 |
12月3日,由江蘇省委宣傳部、省文聯主辦,省書協、省現代美術館承辦的“新中國·新發現”江蘇主題書法展在江蘇省現代美術館隆重開幕。
省文聯主席章劍華,省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常勝梅,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省文聯副主席、省書協主席孫曉云,省文聯領導劉軒明、何超、黃俊、韓軍,省書協顧問闕長山,省書協顧問、中國標準草書學社社長徐利明,省委宣傳部文藝處處長高民,省書協副主席李嘯、王偉林、仇高馳、劉燦銘、黃正明、謝少承、馬亞、金丹、常漢平,以及省文聯各部門、協會領導,來自省內書法界、文博系統的專家學者,參展書家代表等出席展覽開幕式。開幕式上,章劍華、常勝梅、孫曉云、闕長山、徐利明、高民共同為展覽揭幕,孫曉云、劉軒明分別講話,劉燦銘介紹展覽籌備情況。開幕式由省書協副秘書長紀松主持。
章劍華、常勝梅、孫曉云、闕長山、徐利明、高民為展覽揭幕 此次展覽甄選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江蘇境內新發現的書法范本49件,這些范本是埋藏于地下千年、未進入書法史序列的、具有代表性的新文物,具有較高的學術意義與藝術價值,包括青銅器、簡牘、碑刻、墓志、手札等,始于春秋、止于清,涵蓋篆、隸、楷、行、草五種書體及其演變過程中的形態。江蘇書協以出土考古為史料,以文史研究為輔翼,以藝術價值為中心,組織專家、學者與書法家針對這49件范本進行主題研究和闡發,包括解題、題跋、臨帖、創作,加之出土文獻的復制本,五位一體的呈現中國書法在江蘇地域書體演變的歷史,內容涵蓋歷代江蘇人物與事件,與薪火相傳的江蘇文脈同呼吸、共命運。
孫曉云講話 孫曉云在講話中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繼續加強考古研究,提高文物保護水平,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提供堅實支撐,讓中華文明瑰寶永續留存、澤惠后人,激勵人們不斷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為我們書法工作者深入踐行新時代文化使命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江蘇省書協每年都會緊密圍繞黨和國家工作中心大局,舉辦主題展覽,用書法藝術助力黨和國家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十多年來未曾間斷。我們也將以此次展覽為契機,展開對這些新發現的書法研究,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通過加強對經典的感悟、時代的思考和創作的承續,用時代精神煥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吸引力、感召力和生命力,以實際行動推動江蘇書法的新發展、新作為!
劉軒明講話 劉軒明在講話中說,在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際,省委宣傳部、省文聯舉辦本次書法展,既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及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重要舉措,也是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引,聚焦文化強省建設,以主題性創作推動江蘇新時代書法事業繁榮發展的具體行動,是貫徹落實省委提出的“著力打造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動實踐地、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成果的重要展示地”的創新之舉。希望全省廣大書法工作者從江蘇深厚的歷史文脈中挖掘素材、汲取精華,努力把個人藝術追求與時代發展結合起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與古為新,守正創新,不斷創作出更多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優秀作品,為江蘇書法事業繼續“走在前做示范”,為文化強省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劉燦銘介紹展覽籌備情況 劉燦銘介紹展覽籌備情況時說,本次展覽得到了各市書協和南京博物院、南京博物總館等文博單位的大力支持。通過書法風格、文化內涵、歷史價值、地域特色等多方面條件的篩選,最終精選出新文獻資源49件。通過對江蘇重點書法創作者、研究者的對口分配,每件文獻選出臨摹、創作、題跋、解題作者各1位,涵蓋老、中、青書法家共計196位作者。
紀松主持開幕式
參展作者代表靳慧慧發言
領導嘉賓合影 本次展覽作品藝文兼備,入古開新,系統呈現了中國書法在江蘇地域書體演變的歷史,多角度展現了出土書法范本的文化價值與藝術魅力。省書協將以此次展覽為契機,進一步做好江蘇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活化利用,保存好江蘇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為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作出江蘇貢獻。 展覽將持續至12月10日,期間免費向公眾開放。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