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9來源:新華網 |
新華網南京11月19日電(記者邱冰清)近日,由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主辦的第八屆“感恩·南京安全區”國際和平徒步活動正式啟動。200余名中外人士徒步8.7公里,重走南京安全區路線,感恩曾在南京大屠殺期間給中國難民提供無私幫助的外國友人。 徒步活動的出發點是南京師范大學,前身是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在南京大屠殺期間,這里曾作為難民收容所,主要收容婦孺,避難者最多時達萬余人。 南京大屠殺幸存者陳桂香的曾孫蔣秉錞參與了徒步活動。今年3月,陳桂香老人與世長辭。今年重陽節,蔣秉錞成為第三批歷史記憶傳承人。他說:“聲音是記憶傳承的一個重要方式,今后會發揮自己所學的播音與主持專業優勢,將太奶奶的經歷講述給更多人聽?!?/p> 當徒步活動行至魏特琳女士雕像處,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劉民生的女兒、首批歷史記憶傳承人劉榴獻上魏特琳女士生前最喜愛的菊花。她說:“當年,我的父親劉民生在金陵女子文理學院難民收容所避難,年幼的他受到魏特琳的庇護,父親一直懷念包括魏特琳在內的國際友人。” ![]() 位于小粉橋1號的拉貝故居,曾是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主席約翰·拉貝的住所。1930年,西門子公司總部任命拉貝為南京分公司經理。在南京大屠殺期間,拉貝的住所成為難民收容所,最多的時候容納了600多人。西門子公司與博西家電公司的員工們在拉貝雕像前集體駐足,他們陸續獻上鮮花,向這位德國友人致以最深切的敬意。 ![]() 此次徒步路線途經多個當年的難民收容所,串起了全程約8公里的“戰時生命線”,其中包括拉貝故居、寧海路5號(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總部舊址)、南京師范大學隨園校區(原金陵女子文理學院)等。 1937年11月,南京淪陷前夕,來自美國、德國等國的20多位外籍人士冒著生命危險商議并組成了“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設置了25個難民收容所,在此后南京的至暗時刻救助了25萬多名中國難民。 ![]() 當回到徒步終點,徒步尋訪的參與者在明信片上寫下對和平的祈愿,投入“時光信箱”,把和平寄語傳向世界各地?!巴ㄟ^徒步讀城這種方式,讓更多人了解當年劃定南京安全區的范圍,循著國際友人的足跡體會人道主義精神,感知他們身上閃爍的人性光輝,并再次理解南京是座有溫度的城市,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活動。”南京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博士生和煦說。(完)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