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1來源:美術江蘇 |
【編者按】9月14日上午,佘玉奇應“大博講堂”的邀請,在大連博物館開講“中國畫的空”。大連市人大領導,魯迅美術學院大連校區的師生,遼寧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的專家學者,大連工業大學、大連大學、大連藝術學院師生,大連美協主席團成員,大連畫院畫家200余人與佘玉奇進行了熱烈的交流。大連美術館館長李媛媛主持講座。
中國畫的空 佘玉奇 大家好!昨天,我有一個展覽在大連美術館開幕,這個展覽是2023年10月在中國美術館“我見青山·佘玉奇山水畫展”的延續,大連是全國巡展的第一站。大連文旅局和大連美術館邀請我來博物館來做一個講座,我的壓力很大,有種誠惶誠恐的感覺。 在座的各位,有的是傳道授業的院校老師,有的是各類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有的是從事美術創作的名家大家,還有的是背負著文化發展與傳承的年輕一代美術家和美術愛好者,都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豐碩的創作成果,有許多值得我學習和借鑒的地方。我將無比珍惜這次交流的機會,向大家學習,與大家共勉。 我所經歷的每個崗位都是我認識世界的窗口,所有的窗口連接起來就是一片天空。一篇文章也好,一幅畫也好,都是我內心世界的反映,都是靈魂的折射。2017年,我舉辦了一個畫展,主題是“人間至味”,有人問我,什么是至味,我說,嘗遍人生百味后,最適合自己口味的那種味道。我的經歷一方面滋潤了我的畫,一方面滋潤了我的文章,我會十分珍惜這份經歷的儲存。 這里要說明的是我這次大連巡回展專門制作的紀錄片,為做這個片子,制作團隊收集了許多資料,采訪了不少名家大家。制作者要做出高度,評說者要說出深度,有些評價可能說過了,由于時間緊迫,來不及修改,我且把這些評價當做鼓勵和鞭策,時時警醒自己不要辜負高山大德的期望,不斷充實完善自己,力求把畫畫得更好,把人生境界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大連是一個令人神往的城市,不僅有不需要人工雕琢的美景,而且有豐富歷史文化底蘊,很早就想來大連走一走、看一看。去年秋天,終于如愿成行。我駐足漁人碼頭、金石灘、棒槌島,看云帆點點,聽濤聲陣陣,浮想聯翩;攀登蓮花山山脈,觀日出月升,品潮漲汐落,感慨萬千。我將所見、所聞、所思傾注于筆端,用蒙太奇的手法,將天地萬物、古今中外和風霜雪雨呈現在人們面前。 我的散文《大連記游》一經發表就引起大連文化旅游部門的高度關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把對大連印象默記于心,創作出十余幅山水畫,許多人認為作品,呼吸濃淡,進退厚薄,神與心會,心與氣合,文采絢麗于筆墨之外。我的助理劉訓言先生又把我的文章與畫作制作成視頻,加之周曉萌先生的朗讀,可謂相得益彰,交相輝映,給人們帶來一個嶄新的視覺體驗,也對美術創作和文學思考如何交融、對平面展呈與多維展示如何結合,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交流和探討的課題。 大連文旅局認為這是推進大連旅游很好的文案,對拓展大連文化內涵有著深遠的意義。大連美術館力促“我見青山·佘玉奇山水畫展”全國巡展首站落戶大連,傾注了滿腔熱情,做出了巨大努力。在此,我深表謝意,謝謝大連,謝謝大連的同道。 下面,我們言歸正傳,我圍繞“中國畫的空”來談談我的創作理念。 無畫處皆成妙境,這是中國畫很高的境界。在山水畫創作中,最難把握的是“空”,而“空”與“靈”融合在一起,便有了詩意和遠方。好的山水畫,是一首無聲的詩,一曲靈動的樂,是作者審美情趣和哲學思考的客觀反映。
“空”,看似簡單,卻蘊含著無盡的深意??兆值慕M詞豐富多彩,“半空、空中、空氣”,雖看不見,卻真實存在,如生命中的那些無形之物,雖無法觸摸,卻時刻影響著我們。“沒空、空地、抽空”,則代表著無限的可能性,讓人聯想到生活中的種種挑戰與機遇。與空離得最近的是虛,與虛靠得最近的是實,而虛實相間,知白守黑,正是中國畫創作必須遵循的原則,黑白、虛實、遠近、方圓的辯證統一,是構成一幅好畫的主要元素。
山水畫創作講究“密不透風,疏可走馬”。密不透風易為,疏可走馬卻難。密不透風是不斷地加,如同生活中的積累與沉淀;疏可走馬是不停地減,似人生中的取舍與放下。在可覺與不可覺之間,尋找著那份曠達至極、明澈至極的旋律。疏可走馬就是要空,要留白。如何空?“空空如也”四個字可以表達,“空空如也”的妙處在于“如也”。如什么?或許是一種無法言喻的一種對生命的敬畏與感悟。也是什么?也許是一種對未知的探索,一種對世界的包容與接納。
而 “空靈”,則是一種更加高深的境界??侦`的境界是靈活而無法捉摸的,它是一種可以實現的狀態,也是一種放任自然的內在狀態??侦`并非空洞無物,而是蘊含著無盡的生機與活力。在空靈的境界中,萬物融為一體,沒有分別,沒有界限。這是進入三昧的境界,是萬物的統一,是儒家的光與塵的和諧,是道家的天人合一。 中國畫的空靈之境,常常通過簡潔的線條、淡雅的色彩和留白的手法來表現。那寥寥幾筆,卻能勾勒出山水的神韻;那一抹淡彩,卻能傳達出自然的生機;那大片的留白,卻能引發人們無盡的遐想。在空靈的畫面中,我們仿佛能聽到山間的流水聲,能感受到微風的吹拂,能看到云霧的繚繞。這種境界,讓人的心靈得到凈化與升華,讓人感受到一種超越塵世的寧靜與美好。
中國畫的空與空靈之境,不僅僅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更是一種人生態度和哲學思考。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們不妨停下腳步,欣賞一幅中國畫,感受其中的空與空靈之境。讓我們學會在虛實之間尋找平衡,在取舍之中領悟人生的真諦;讓我們擁有一顆空曠的心,去接納生活中的喜怒哀樂;讓我們追求空靈的境界,去體驗生命的無限可能。
在這個紛繁復雜的世界里,中國畫的空與空靈之境,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我們的心田,為我們帶來一份寧靜與淡然,一份智慧與啟迪。讓我們在這空靈的境界中,綻放生命的光彩,書寫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大博講堂現場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