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11來源:新浪收藏 |
張維忠自2006年獲第二屆中國書法蘭亭藝術獎一等獎之后,其書法便在書法界引起廣泛關注。 張維忠的書法藝術成就,突出表現在楷書和行草兩大方面。尤其在楷書創作方面,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張維忠的楷書所彰顯出來的總體風格是:遒麗、清新、俊逸、自然、靈動。其變化多端的結體,奇思遐想的神態,遙相呼應的點畫;顧盼有情的字勢;跌宕起伏的節奏;行草章法的布局;行距字距的隨性安排,軸線的輕微擺動;筆斷意連的運動軌跡等,是他的楷書留給我們的多種審美特征。這些特征,都是現代書法審美特征的重要方面,抑或說,是現代審美特征的主旋律。當我們把張維忠的楷書放到古典楷書中去比較,很顯然,他的楷書與鐘繇為代表的第一代楷書古拙質樸相比,則顯遒麗自然;與二王為代表的第二代楷書遒勁秀美相比,則顯俊逸灑脫;與唐楷為代表的第三代楷書靜穆、端嚴相比,則顯跌宕靈動,獨具濃烈的生命氣息。 張維忠的楷書之所以能實現歷史性的突破,實乃“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他在思想精神層面所賦予的是:一種鍥而不舍、持之以恒、幾十年如一日,深入古楷杰作的探研精神;一種對傳統的熔鑄、提煉、取舍、化合的敏銳思想。他在理想層面的追求目標是:在繼承中大膽地創新──并上升到一個時代的審美高度;使楷書具備多元的審美需求和寬廣的審美包容。在師承淵源層面,他思路開闊,眼界高遠──手臨北魏《張猛龍碑》、《元思墓志》、東魏《敬使君碑》、《元思墓志》、東魏《敬使君碑》等;心慕二王小楷;目窺唐楷顏、柳、歐、虞、褚。另一條是逆流而上──從明清行草、二王行草中汲取筆法和結字的養份,澆灌在他的楷書根基里。 對北魏《張猛龍碑》,張維忠精心汲取的是變化多端的結體,奇思遐想的神態,穩健而又飄逸的氣勢?!稄埫妄埍方Y字穩健而又有飄逸之感主要是通過舒展撇捺、強化長橫、放縱字形來實現的。在張維忠的楷書中上述三種情況并不明顯,但張維忠的楷書卻更有一種輕松的穩健,更有一種超乎飄逸的激越。那么,他是通過什么手段實現的呢?首先,他打破傳統結字中宮緊斂的慣例,把字的內部結構統統打通開來,密處不讓其緊閉而讓其疏朗。就單字而言,使字的內部氣流循環頓然暢達起來,毫無凝問這種暢達必然帶到整幅作品中去。其次,他打破傳統結字的收、放、開、合關系,當可左右舒展時他則放其一收其一;放不枉之;收不過之。有時當收他卻放,有時當放他卻收。在他的楷書中所有的字結構中都娓娓動聽地敘述著一種“生動自然”的故事。在這些字的欣賞中,無不給欣賞者二度創作的空間。這種空間的客觀存在是張維忠主觀上的易學理念所提供的──正是“善為《易》者不占”。欲收不收,欲放不放;不放之放,不收之收,乃為高層次的放、收。一切都在意料之外,一切都在情理之中。這也清晰端現出他對楷書的藝術思辨──楷欲遒勁,而不以生硬為之;楷欲飄逸,而不以輕薄為之;楷欲精爽,而不以雕琢為之。 對于東魏《敬使君碑》,他盡情吸收的是遒麗、寬和、朗潤的君子氣度。他要把這種不同于《張猛龍》的特點糅合到自己的楷書中去,僅僅技巧是不夠的,學識、修養、審美能力尤為重要。他的突出能力是將古典楷書中提按、留駐和勻速運動留下的顯著特征以及魏碑中的方峻;沉雄、靜穆的傳統樣式,在經過漫長的吸收、消化之后,又大膽地把它過濾掉,只讓傳統中的精髓和他的現代審美濃烈的線條卿卿我我。其中,一方面他注重長畫的一波三折,另一方面他削弱魏碑中彎折處方峻的折筆,打破古典楷書線條運動中常常被分割成瑣碎的片斷一一組合的局面,實現使轉連續推移。他的楷書用筆,也打破了傳統中以中鋒運筆、逆筆行筆為主的局面,采取的是中側鋒并用,起筆既不是藏鋒逆筆落下,也不是明顯的側鋒逆筆落下,更多的是中鋒露鋒起筆。這樣,楷書線條運動的程式化被他簡約到了一種靈動自然、因勢造形的筆墨內涵。這樣,他的楷書線條推移速度大大加快起來。所以,他從中能蕩漾出一種情緒──自然輕松的情緒;能飽滿出一種激情──步步為營的激情;能興奮出一種期待──跌宕生動的期待。 不管書法的取法定位,還是風格追求,至少有兩種層面的意識:一是思想精神意識,二是抒情通途意識。張維忠執著于楷,不是一種簡單的追求,他的第一目標是:改變古典楷書程式化的面貌。第二個目標是:讓楷書生動起來、活躍起來、清新起來、親近起來。第三個目標是:讓楷書賦予更多的性情抒發。這“第一”是手段,“第二”是目的,“第三”是橋梁。三者互為關系。所以當他工楷扎實地走完初步的藝術取值道路之后,又開始盡興在明、清、二王的行草中,返回到楷書出爐前的“草”寫。從中汲取筆法和結體的養份,澆灌在他楷書的根基里。這樣,他的楷書線條引進行草筆法后,使楷書的性情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如:他把行草書中筆畫牽絲部分刪掉,用筆斷意連保留線條連續運動的軌跡,使楷書結字內部之間的映照關系多了起來,也讓楷書線條切割平面空間的角度多了起來,這必然會使楷書有新的形勢出現。又如:他把楷書作品章法布局的觸角往行草方面延伸,字距、行距一一突破古典楷書章法布局舊貌。使我們體驗到其楷章法布局的生動性、多樣性、突破性──使楷書完全可以進入行草章法布局的審美中去。 讀張維忠的楷書還能體悟到一種書寫速度的快感,當現場觀賞他的楷書表現時,就線條推移的速度而言,其快速敏捷而又沉穩程度非一般書家所能企及。當然速度不是考察作品的唯一重要指標,但在他的書寫速度中,我們確實發覺到他對線條運動的敏銳和具有獨自的動力形式。“動力形式是與節奏有關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指書寫時力量分布和速度分布的形式……動力形式是比節奏深一層次的構成因素”(邱振中《書法》第100頁)。他的楷書線條所蓄含的力量變化見證出他對傳統碑帖的深入體察把握和消化、創新能力。所以他賦予楷書的欹側有度、大小任意、粗細隨心、濃淡相間、運筆徐疾有別的豐富變化,都使我們面對他的楷書時,心情激動起來、蕩漾起來、怡然自適起來。這就是張維忠的楷書魅力所在! 2012年7月16日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