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06來源:新浪收藏 |
2016年6月6日,上海中國書法院入駐閔行簽約揭牌儀式在閔行區人民政府舉行。第十二屆上海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龔學平,中國作家協會原黨組書記金炳華,全國政協常委、總政治部原副主任童世平上將,中共中央宣傳部原副部長龔心瀚,第十屆上海市政協主席蔣以任,第十三屆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胡煒,第十二屆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培生,市文聯、市文廣局、閔行區等領導出席揭牌儀式。 ![]() 龔學平主任、第十屆上海市政協主席蔣以任、閔行區委書記趙奇與上海市文聯副書記王依群共同為“上海中國書法院”揭牌。來自政界、工商界、文藝界等100多位嘉賓共襄盛舉,見證了此次揭牌儀式。 簽約儀式上,主持人首先宣讀了上海中國書法院院務委員會決議: 聘請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蘇士澍、上海市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周慧珺為上海中國書法院名譽院長。聘任上海市書法家協會主席周志高擔任上海中國書法院院長,聘任上海文化藝術品鑒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張耀偉擔任上海中國書法院執行副院長。 ![]() 市文聯副主席、市書協主席、上海中國書法院院長周志高先生介紹了上海中國書法院有關情況:一是為什么要成立書法院? 上海中國書法院是什么性質單位? 二是為何要入駐閔行? 三是書法院主要任務是什么?他認為上海中國書法院要立足上海,面向全國,面向全球。舉辦高端的創作展覽或學術活動,傳承和繁榮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尤其是支持和促進老書家將一生的創作或研究成果要充分顯示出來,無愧于書法事業,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上海國際文化大都市。老書家“傳、幫、帶",要“后繼有人"。要“接地氣",藝術為人民,服務于基層。同時,提出今年下半年的具體工作。 經過約10年的醞釀、協調,在市領導和有關部門的直接支持下,上海中國書法院誕生了,這是上海乃至全國的盛事。上海中國書法院是由上海市書法家協會和上海市文化藝術品鑒促進會共同發起的民非單位,旨在研究、傳承、交流、發展,弘揚中國書法藝術。立足上海,面向全國,輻射國際,加強上海本地書法家之間,以及與全國各地以及海外書法界的聯系與交流,不斷擴大特聘書法家及院外書法家的隊伍,開展書法理論研究,宣傳出版創作和研究成果,開展書法藝術創作展覽,教育培訓,國際交流,適時開展學術評定工作,提升上海書法藝術水準。搭建書法家的創作、學術、交流、培訓、宣傳,社會各界書法愛好者的以書會友、以友輔仁的平臺。 ![]() 新浪收藏:為什么要成立書法院? 上海中國書法院是什么性質單位? 周志高: 早在十多年前,中國文化部下屬的中國藝術研究院,成立了中國書法院,工作重點是學術研究和高等教育為主的文化事業單位,隨后,廣東等省也相繼成立了書法院。大多從屬于省文聯,也有省文化廳的,現全國近一半的省市均有書法院組織。今天5月初,故宮又成立第三家北京中國書法研究機構。上海起步也很早,在十多年前,市委龔學平書記和市文聯遲志剛副書記曾因接待北京來的中央領導要進行書法交流而設想成立書法院,后因各種原因未能成功。2012年在全國書協主席張海的支持下,在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楊振武部長的關懷指導下,又再一次籌備上海書法院,得到靜安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快要落實時,因市文聯領導換屆而被擱下。去年夏天,在市人大原主任劉云耕和市人大原副主任胡煒等老領導的親切關懷指示下,在遲志剛副主席的具體領導下和在市文聯王依群副書記的支持下,在市文化藝術品鑒促進會張耀偉先生與市書協的共同發起,並積極努力下,終于根據法定程序由民政部門在去年10月登記注冊的“上海中國書法院"得到批準,是民間從亊公益活動的非盈利性藝術專業機構,簡稱“民非組織"。按規定上海不能批有“中國”抬頭的單位,但我們說明,上海已有國家批準的“上海中國畫院",上海也曾有國家批準的:“上海中國書法篆刻研究會",“中國畫"、“中國書法"是專業名稱,是相對“西洋畫"、“日本書法"、“韓國書法"而對立的,所以是作為專業名稱而予以同意的。在此,衷心感謝民政部門的關懷、理解和指導。從上面簡介中可以看到,書法院成立,好事多磨、一波三折。上海中國書法院成立是不容易的,我們感恩這個時代,感恩方方面面的領導,感恩方方面面的同仁和朋友。 我們知道,書協根據有關規定,60歲過了不能進領導班子,65歲一過,領導層都要退下來。而書法家的藝術規律,書法家的成熟大多在七老八十,正如唐代孫過庭所言,“人書俱老",很可惜,這時,大多已在體制之外,習總書記說我們文藝有“高原",但缺少“高峰"。書法界的高峰很需要在有組織的關懷下老書家們努力去攀登。書法院就為適應這個需要,可以說是書協的繼續。書協領導崗位退下來的主席、副主席、主席團成員、理事等老書家,只要愿意,就可申請加入,分別再擔任書法院相應的院務委員或研究員、副研究員。當然,不在書協體制內的有成就老書法篆刻家和美術界著名老畫家兼書家的,我們會主動爭取他們加入,“不拘一格降人才"。已故的海派書畫大家吳昌碩、張大千、陸儼少、唐云、程十發、謝柳稚等等,他們不僅是著名畫家,他們的書法也同樣是海內外公認的大家。今天,一定會涌現海內外著名的書畫大家,書法院就要負起責任,大造輿論,大力宣傳。書法院當然也有中青年參與,但以老專家為主,補書協受“行政化”影響的“短板",可以說,書法院是適應老年化時代的需要,是適應書法藝術發展規律的需要,更是文化強國、上海國際化文化大都市建設的需要。 新浪收藏:上海中國書法院為何入駐閔行? 周志高:從去年秋天開始,書法院的選址得到了浦東新區的關懷,尤其是浦東新區沈曉明書記和區委常委。宣傳部尤存部長多次具體指導和選址。今年初,虹口區吳清書記和區委常委、宣傳部劉可部長又熱情邀請書法院落戶虹口。今年3月12日,閔行書協主席吳申耀在新虹文化中心舉辦書展,我們來祝賀,順便來考察書法院閔行分院院址。又經過二個多月的與閔行區委宣傳部、區文聯及新虹街道多次接觸和磨合,尤其得到區委常委、宣傳部長沈軍和副部長邢紅光以及新虹街道黨委書記張偉麟、區政協原主席、區書協吳申耀主席的熱情關切和大力支持,我們感到總院入駐閔行新虹更好,天時、地理、人和,三者兼備,區、街道二級領導和區書協領導對文化重視,對書法院的理解、支持力度以及全區干部群眾中愛好書法的氛圍都非常突出,有1500平方米左右的辦公及公共活動場所,每年都有一定數量經費購買文化服務,新虹是國際商務區,發展前景看好,經濟上去也要文化配合才能更上一層樓。為此,入駐閔行勢在必行。在此,向閔行區委、區政府及新虹街道的各位領導和書法界的同仁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謝! 新浪收藏:上海中國書法院的任務是什么? 周志高:我個人認為主要有三條。 一、立足上海,面向全國,面向全球。舉辦高端的創作展覽或學術活動,加強書法藝術本體的研究,傳承和繁榮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尤其是支持和促進老書家將一生的創作或研究成果要充分顯示出來,無愧于書法事業,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上海國際文化大都市。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書協主席蘇士澍很高興地擔任上海中國書法院名譽院長,並表示大力支持。要充分貫徹落實習總書記2007年6月在上海任市委書記參觀“海派書法晉京展回滬匯報展”時指示: 要把書法藝術打造成上海國際文化大都市的名片之一。 二、老書家“傳、幫、帶",要“后繼有人",舉辦精英書法培訓班,例如創造條件與高校結合,舉辦名家工作室等等。 三、要“接地氣",藝術為人民,服務于基層。尤其與閔行和新虹街道的書法家和廣大愛好者們加強聯系,辦好公益性群眾服務,培訓好業務骨干。同時,適時開展老干部、老將軍、老專家和企業家的藝術沙龍雅集聯誼活動。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