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07來源: |
![]() ![]() 黎展華(廣東省收藏家協會副主席) 許麟廬(1916年~2011年),山東蓬萊人,終年95歲?;B畫家、書法家、古今書畫鑒賞家。自幼秉承家學,酷愛習書作畫。1939年后受益于溥心畬先生在繪畫、書法理念和技藝上的指點;1945年拜齊白石為師,伴隨左右13年得其真傳。他從事筆墨丹青六十余載,博覽研讀近萬家歷代名家作品,吸收了石濤、朱耷、吳昌碩等諸家的筆墨技法,并創造性地吸收了民間藝術和京劇藝術融入自己繪畫之中。經半個 多世紀的刻苦敬業形成了個人獨特藝術繪畫風格,其作品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其傳略被載入《1985-1991年世界名人錄》和《1987年大洋洲及遠東世界名人錄》。 許麟廬主張繼承傳統,博采眾長,更應發展傳統,不斷創新。他牢記白石老人的教導“學我者生,似我者亡”,“要學我的心,不要學我的手”;并強調“人品至上,人沒有豪氣,畫也沒有豪氣”;還強調作畫要“尋門而入,破門而出”。 經 過苦學苦煉,許麟廬創造了獨特的風格,成為繼承和發揚齊派藝術的得力弟子,多次受到白石老人的稱道,如曰:“啟予者,麟廬也?!痹S麟廬作畫時,一氣呵成, 筆力遒勁奔放,酣暢淋漓,神形兼備。無論大幅小品、花鳥魚蟲,貌似隨意揮就,而又不失法度,處處見濃淡兼施之精,干濕互濟之妙,疏密穿插之巧,真可謂滿紙 豪情,令人贊嘆。他的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大型畫展;在國內外不少博物館、美術館、紀念堂館、飯店賓館等均有收藏,不少報刊、電視臺有專版、專題介紹;國外 許多博物館和收藏家也視之為珍品。人民出版社、山東人民出版社和瑞典博物館分別出版了許麟廬畫冊。 許麟廬的畫有絕對獨到的筆墨特征和個性造型特征。稱之為“方筆法”。他的線條是方的,用墨塊造型也是方的,有一種現代造型意識和美感。同時用筆是非??斓摹K恼麄€畫面給人的感覺是非常陽光,非常亮堂的。 許 麟廬自幼學習書法,善行草,章法嚴謹,氣韻生動,筆勢奔放,獨具一格。當代著名書畫、史論家黃苗子先生曾評論說:“許麟廬孜孜屹屹于繪畫創作,形成了他在 當代畫壇中的一枝獨秀。他深得白石以形寫神的竅妙,借物象以表達筆墨,用筆墨表達內在的感受和情趣,他是以激情作畫,寫出個性、寫出風格,成為白石老人卓 有成效的門生弟子”。 圖一圖二均為署名許麟廬斗方《桃實圖》花鳥作品。乍一看,兩幅作品無論從“內容、題材、構圖、落款、筆墨、風格”,都 大致相似,視覺效果都十分搶眼,而且兩幅作品都能夠敢于落筆,敢于賦彩,下筆如有神,筆墨的駕馭非常熟練,非一般等閑之輩所為。粗看都是差不多的大家作 品,很容易產生假到真時真亦假的情況,讓人誤判。但經過認真的比對,假就是假,真就是真,絕對混淆不了。 圖一的仙桃,用色大膽、穩準、鮮艷、飽和,形態準確,立體感強。圖二的仙桃,用色灰暗,桃子的形態變異,桃子輪廓特征不明確,仿佛畫成辨別不出來的“奇異果”并且畫面所描繪的物體太平面,沒有立體感。 圖一葉子的葉筋,圍繞著葉子的形狀去展開“勾勒”,筆筆生動,而圖二葉子的形態,伸展的方向以及線條的“勾筋”,仿佛拋筋露骨,亂七八糟,既顯得葉子的不真實,又顯得毫無章法。 圖一的書法,無論是字形、力度、行氣,都比較緊湊和自然,典型的“麟廬體”,而圖二字形軟弱,行氣、布陣松松垮垮,書法的書寫乏力,沒有一氣呵成,顯得軟弱和有點飄,明顯的仿麟廬體。 圖一的整體構圖“疏能跑馬、密不插針”,注意留白,畫面祥和大氣。而圖二構圖過于“頂天立地”,沒有留有余地,畫面擁擠,讓人觀賞起來憋氣和堵氣。 綜上所述:圖一是真,圖二是假。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