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文化部項兆倫副部長赴南通市對國家級非遺項目—南通藍印花布進行了實地考察調研。省文化廳副廳長吳曉林,南通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章樹山,南通市政府副市長朱晉,南通市文廣新局局長陳亮等領導一同參加了考察調研活動。
南通藍印花布是中國漢族民間傳統的工藝印染品,宋代稱為藥斑布,明代稱為澆花布,全憑人工手紡、手織、手染而成。南通藍印花布歷史悠久,古色古香,質樸無華,既散發著鄉土氣息,又顯示出淡雅不俗,2006年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項兆倫副部長利用一天時間考察了南通藍印花布博物館、南通市非遺館、南通科技學院吳元新工作室、南通大學非物質文化研究院;并與南通大學領導、南通藍印花布國家級傳承人吳元新及有關科研人員進行了座談。
項兆倫副部長認為,藍印花布是我國民間傳統工藝之一,格調樸素、高雅,蘊含著我們中國人獨特的審美趣味和生活情調,它的圖案充滿濃郁的鄉土氣息,自然,清新。藍印花布經過歲月的淘洗,煥發著越來越迷人的魅力。藍印花布的主要產地在江蘇南通地區,近年來,南通藍印花布的品種不斷有所創新,從原來的單面花,發展到雙面花;從藍底白花,發展到白底藍花和白底白花;從十幾個花型,發展到上百種花型。
項兆倫副部長指出,南通藍印花布在今后保護傳承過程中,要充分發揮院校的科技力量,在保持原生態的基礎上,發揮創新思維,研究攻克在防染工藝技術上瓶頸問題,樹立品牌意識,做到產品精細化,為非遺產品走出國門做出努力。并現場指示文化部非遺司機關支持50萬元作為南通大學南通藍印花布研究工作室研究防染工藝技術科研啟動資金,希望院校與藍印花布生產基地緊密協同,進一步研究藍印花布防染工藝技術,讓南通藍印花布在不久的將以其獨特的風格,綻開更為瑰麗多彩的紡織品種。
?。◤d非遺處、南通市文廣新局)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