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27來源:揚州文藝網 |
12月22-23日,由揚州市委宣傳部、揚州市文聯主辦,揚州市作協承辦的揚州市文藝創作高級研討班在萃園城市酒店舉行。此次活動邀請著名作家徐志耕、韓石山、陳歆耕來揚,分別開設了題為“報告文學的創作方式”“ 傳記文學創作的體會”“ 非虛構文學的困惑與突破”的講座,來自揚州各縣(市、區)的四十余名作家參加了學習,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仲衍書出席了開班儀式并講話。 開班儀式上,仲衍書傳達了第十次文代會、第九次作代會的會議精神。他說,習總書記在講話中提到的“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說明了黨對文藝工作的高度重視,我們一定要牢記習總書記對廣大文藝工作者提出的“四個堅持”和“四點希望”以及對文聯工作的“五點要求”,并將此落實到今后的工作當中。 在講授報告文學的創作方式時,徐志耕指出,想要創作出有意思的報告文學,就應該去寫人們不知道、想知道、應該知道的事,在寫作時要有文學的思考。報告文學區別于其他文學題材的是一定要有第一素材,而采訪則是獲取第一素材的重要方式。在采訪時,要做到不怕吃苦,深入挖掘細節,與被采訪人交朋友,積累豐富的素材。好的報告文學需要具備“史學家的真實”、“哲學家的思辨意識”和“文學家的形象描寫”,而好的報告文學作者既要有道義、有膽量,還要有使命感、社會責任感,要有一雙慧眼。 韓石山在題為“ 傳記文學創作的體會”的講座中表示,文字是語言的一種品質,文學是文字的一種品質,真正的文學是能夠觸發自己的心性的。要寫出好的傳記文學,一定要出自真誠。好的傳記文學的作者心中要有家國情懷。他指出,揚州文人可以是揚州的傳記文學作者的一個重要題材,追尋唐代到明清優秀文人在揚州的蹤跡,將其體現在自己的傳記文學當中,也是揚州作家對家鄉的一種報答。 陳歆耕在講授“ 非虛構文學的困惑與突破”時認為,當今的非虛構文學正面臨著速朽、險境和虛假等三大困境。想要對抗速朽,在選題時一定要選取第一流的題材,另外還要靠作品的深度、文學性和史料價值讓作品獲得生命。在談到非虛構文學的險境時,他提出報告文學的危險性不僅在于對現實生活中丑惡現象揭露和批判、鞭撻所帶來的“危險”,歌功頌德也同樣具有“危險性”。想要突破這種險境,首先對寫作對象的選擇要慎之又慎,不能因利益的誘惑而“撿到籃子里都是菜”;其次,要把調查研究的功夫下透。在提到非虛構文學如何避免給讀者虛假的感覺時,他指出,既要加強職業訓練,也要堅守職業道德。保證真實的難度很大,但不能因此持歷史虛無主義態度,而是要在求真的路上努力向前邁進,全力接近真相。 講座后,三位作家在文聯會議室與學員們進行了座談,并就學員們在紀實文學創作中的種種困惑做了一一解答。(卞潔璟)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