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04來源:高新區文聯 |
金雞迎新獻五福
金雞報春,好戲連臺。一臺臺豐富多彩的賀歲匯演陸續亮相,一場場倡導文明新風尚活動精彩紛呈,蘇州高新區各板塊圍繞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精心推出一系列文藝文體活動,營造出喜慶祥和、昂揚向上、文明和諧的節日氛圍。 雞,在中國向來有“德禽”之稱?!俄n詩外傳》激賞其文武兼備、仁勇俱存、信守專一,謂“雞有五德”:頭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敵在前,敢斗者,勇也;見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者,信也。“雞”與“吉”諧音,因此又被視為吉祥之禽。在國畫中,雞的題材有大吉大利、吉祥如意、雞鳴富貴等寓意,體現了中國花鳥畫的人文意蘊。 2017年春節前夕,蘇州高新區的工藝師、美術愛好者們也創作了眾多金雞賀歲作品,別有一番意趣,曬出對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期許。
愛國福 姚琴華《金雞報曉》
冠羽怒張,神采奕奕,昂首闊步,意氣自得,觀姚琴華繡制的《金雞報曉》,人們心中的振奮進取之情會被瞬間喚起。 姚琴華是江蘇省工藝美術名人,她的雄雞圖雞冠艷紅,在白色羽毛與背景的襯托下如血如火,令人振奮。“這幅作品沒有逸筆草草、以拙稚簡括為特色的‘大寫意’,但是也有‘小寫意’。”姚琴華說,她以寫實手法繡制出了雄雞的雄勁、矯健,但是在雞脖部分,特意做了大量不符合日常觀察印象的留白。“我要強調的是雄雞的氣勢,脖子上凸起的羽毛輪廓已經彰顯了氣勢,我想,羽毛顏色上的艷麗與氣勢并沒有直接關系,所以我舍棄了這些花哨的元素,讓人們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雄雞的威猛氣勢上。” 雄雞報曉圖很多,姚琴華為何鐘愛這一幅?她說,她在這幅圖里品味到了樸素的家國情懷。雄雞上方的牽牛花,充滿鄉野之氣,透著生機和倔強,俗名“勤娘子”。勤勞的雄雞、勤勞的花,能喚起人們的鄉土眷戀和家國情愁。 為了創作好這幅作品,姚琴華沒有采用簡單快捷的機器來打印底稿,而是手工勾稿一天。她說:“彩印底稿只需幾分鐘,并且能夠遮蓋刺繡的缺陷,但是會縮減我的藝術發揮空間。我寧愿采取笨工,勾畫出簡單的輪廓后,全靠一針一線來歌詠我的情懷!”
富強福 王春華《吉祥富貴》
呆若木雞,是人們以木雞來形容呆滯的詞匯。不過,在高新區木雕工藝師王春華的精雕細刻之下,一只木雞雖然還未經打磨,已然躍躍欲出,不僅不呆,而且充滿了靈性,色澤黃潤,一身吉祥富貴之氣。 王春華介紹,這只木雞有傳統的一面,站立在錢袋和金元寶之上,寓意富貴、富強,呼應了人們喜迎新春的共同心理。而他最自豪的,是這只木雞原創的一面。它不同于傳統的寫意造型,而是十分逼真,精細傳神,擺脫了傳統花鳥雕刻小件的僵化程式。“現代人們更偏好雕刻的逼真性,我特意去拍攝了一只公雞,然后照著它的真實形態雕刻,達到了造形比例準確、神態生動的效果,清新靈巧,雅俗共賞。”王春華說,他采用的是生長了100多年的黃楊木,黃楊多生長在云霧籠罩的千米巖壁上,在沒有任何污染的環境下生長,質地堅密,紋理細膩,被喻為“木中君子”,很合雄雞的富貴、自強品性。
敬業福 林雪良《晨鳴不懈》
工藝美術不只屬于工藝師。楓橋城管中隊的協管員林雪良從小愛好美術,雖已年近五旬,仍然堅持著工藝美術創作。2016年6月,他更是在“出彩楓橋人”總決賽中,憑借獨特的釉面磚瓷雕獲取一等獎。新春前夕,他再次創新,用簽字筆作畫,不出半小時就畫出一幅公雞啼鳴圖,頗具水墨國畫意蘊。 “公雞每天早上都啼鳴,它很積極主動地完成它的工作。我們城管工作人員一大早也要上街值勤,維護市容秩序。春節假期我的班已經排好,我會盡好我的職,履好我的責!”林雪良說。
友善福 盧梅紅《百雞百吉》
生肖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刺繡也是中國的傳統文化,當中國傳統文化在洋快餐店遇上老外,會有怎樣一番碰撞? 近日,著名刺繡工藝師盧梅紅就應蘇州肯德基公司之邀,在肯德基華池餐廳舉辦“百雞百吉”蘇繡展演活動,帶領小朋友、外國友人一起欣賞、創作刺繡。盧梅紅帶去的雞圖造型簡單,卻富麗堂皇。她說:“肯德基公司幫我設計的這些雞圖,簡約時尚,我繡制了最復雜的部位,現場教小孩子、外國朋友刺繡簡單部分,讓他們可以快樂、輕松地了解中國的生肖文化、刺繡文化,加深中外友誼!”
和諧福 沈德龍《錦春圖》
著名刺繡工藝師沈德龍繡制的《錦春圖》,設色濃艷鮮麗,山澗旁湖石雜卉,二錦雞棲石上,相映成趣。安逸的錦雞與點點梅花氣韻相和,詩情畫意,自然和諧。宋徽宗趙佶曾贊錦雞曰:“秋勁拒霜盛,峨冠錦羽雞,已知全五德,安逸勝鳧鷖”。錦雞成雙成對地在花下、樹下等,有“錦上添花”的吉祥寓意。 《錦春圖》原圖為清代宮廷畫家郎世寧所繪。來自西方的郎世寧中西畫法并用,和諧統一在同一幅畫中。錦雞、花卉得西法寫實之真,而湖石坡草又頗有舊院體的筆墨趣味。 沈德龍以六種平針繡針法來再現《錦春圖》工筆畫法的典雅,雞尾用纏針,湖石用散套針,石頭色彩過渡處,則用三散針,全圖達到了平針繡難以企及的形神兼備、富有逸韻的境界。(高聞蓮/文圖)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