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28來源:吳中區文聯 |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核雕專業委員會2月24日下午在北京舉行成立暨揭牌儀式,這個落戶蘇州市吳中區的國字號專委會,是作為中國民間文藝最高組織的中國民協在江蘇設立的第一個專委會。 出席揭牌儀式的嘉賓、專家學者包括中信建投證券監事會主席、黨組副書記李士華,中華文化促進會副主席、著名作曲家王立平,中國民協顧問羅楊,中國文聯文藝研修院常務副院長傅亦軒,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主任孫旭光,中國文聯民間文藝藝術中心主任徐岫娟,還有山東省文聯副主席、著名作曲家戚建波,《半月談》雜志副總編張正憲,中國文聯國內聯絡部副巡視員羅江華,國家非遺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孫建君,中國民協專業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劉德偉,蘇州市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邢靜,以及吳中區文聯、吳中區香山街道黨工委、香山街道舟山村黨委相關人員,一批著名文化產業相關企業負責人。 核雕技藝已經傳承千年,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遺名錄。此次成立的中國民協核雕專委會,首批會員共50多人,分別來自蘇州市吳中區、浙江省、安徽省、山東省、江西省、四川省、遼寧省等地,工作機構設在蘇州市吳中區香山街道舟山村,首任主任為中國非遺項目(光福核雕)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宋水官。 專委會的成立,搭建了一個全國性的核雕交流、研究平臺,有利于核雕人才接受專家學者的指導、吳文化的滋養,促進核雕技藝提高、產業發展;通過組織活動,有利于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真正活起來、傳下去,留住我們的“鄉愁”。 成立暨揭牌儀式上,非遺專家孫建君就民間藝術在當下傳承的特點與走向進行了剖析,為核雕專委會指明了工作方向;中國民協核雕專委會與江蘇省吳中中等專業學校簽署“核雕傳承班”項目儀式,攜手共同探究核雕傳承之道;與會專家學者還參加了“手藝太湖、匠心吳中”文化傳承座談會,圍繞吳中民間工藝、文化與金融、藝術創新、人才培育等內容進行論道。 宋水官同時宣布,今年4月底、5月初,中國民協核雕專委會將在北京恭王府舉辦核雕晉京展,并將在全國開展巡回展出和交流活動。 在全國各大流派中,蘇派核雕無論從業人數還是產業規模、技藝水平都最為突出。目前全國核雕從業人員約8000人,其中蘇州市吳中區香山街道舟山村及周邊就聚集了5000多人,成立的核雕工作室多達800多個。宋水官的核舟《乘風破浪》、陸小琴的核雕《二十四孝》和許忠英的核雕《十二花神》,先后榮獲中國民間文藝最高獎“山花獎”。須培金、鐘秀琴、宋梅英、夏棟、承莉君、朱曉龍、金云玲等一批核雕藝人的作品,在全國各類工藝美術參展參評中同樣摘金奪銀,獲得的金獎就超過百項。目前,蘇州已當之無愧成為全國的核雕中心;舟山村也成為了橄欖核的“第二故鄉”,獲得“中國商旅文產業示范村”“中國特色商業街區”等國家級榮譽稱號,被稱為“舟山核雕村”。中國民協核雕專委會因此落戶蘇州吳中舟山村。 (吳聞蓮)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