晃板踢碗,手技,變臉,蹬鼓,大武術,繩技……
3月26日上午,春日的周末,鹽城市雜技家協會、江蘇省雜技團在建湖縣寶塔鎮前莊居委會舉行惠民演出。廣場上人頭攢動,前面的有序坐著,后排的伸長了脖子,周圍的里三層外三層站著,一個個精彩的雜技節目,博得陣陣喝彩,掌聲此起彼伏,大家頻頻叫好。
“真沒想到,我們在家門口看了一場精彩的雜技,很過癮,而且還不花錢?!本用裰苷泛呛堑貙ι磉叺牟苷秸f。
今年75歲的曹正平接過話茬,點了點頭說:“是呀,是呀,把雜技送到村里頭,方便我們老年人觀看,政府想得很周到。”
建湖推出的雜技惠民演出,所到之處深得群眾歡迎、廣受百姓點贊。
3月18日,鹽城市雜技家協會、江蘇省雜技團雜技周末劇場暨雜技村村到校校到惠民演出(第二季)正式啟動。次日上午7:00,鹽城市雜技家協會、江蘇省雜技團趕赴“建湖雜技”的發祥地——慶豐鎮,在新落成的董徐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為四鄉八鄰的老百姓送上了一場豐盛的雜技“大餐”。
建湖是中國雜技發源地之一,素有“雜技之鄉”的美譽,建湖雜技也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近年來,建湖縣安排專項資金,重點支持文化精品創作與生產、文物(非遺)保護與征集等項目,加大財政投入,致力雜技人才培養,推動雜技藝術的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
坐落在建湖的江蘇省雜技團60多次走出國門,將極具時代特征、中國特色、江蘇特點和建湖特質的雜技文化帶到歐洲、美洲、非洲等地。2013年編排的大型音樂雜技劇《猴·西游記》在美國林肯藝術中心連續商業演出27場,創下多項第一。2016年編創了國內首部將古典詩詞文學與雜技藝術相融合的雜技劇場《小橋 流水 人家》,并在2016上海國際藝術節期間應邀演出,受到廣泛好評。
到外地演出已是常事,出國比賽交流也很多,在本地演出反而少了。對此,鹽城市雜技家協會主席、江蘇省雜技團團長吳其凱有切身感受:“鄰居們碰到我,就和我開玩笑說‘你們出名了,現在想看你們一眼都難,不要說看演出了’。這樣的話,讓人五味雜陳。”
為了讓廣大群眾欣賞到高水準的雜技,豐富文化生活,建湖縣政府與江蘇省雜技團在今年初簽訂了“惠民演出大單”,從資金、政策等多方面扶持省雜技團的惠民活動。每周六下午,“雜技周末劇場”在縣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演出,讓群眾免費觀看。通過“村村到、校校到”活動,將演出送到全縣每一個村每一所學校。全年預計演出超過300場,覆蓋全縣200個行政村、47個社區和53所學校。
“家鄉是滋養我們的沃土、我們不能忘記根本。文化惠民,專業院團更應主動擔當,把雜技演到群眾家門口?!眳瞧鋭P說,惠民演出有著嚴格的監督評價機制,我們建立專門的文化惠民臺賬,每次演出有專人拍攝影像,村里負責人填表、蓋章,作為最終考核的重要依據。年底,縣有關部門還要進行驗收,確保取得實實在在效果。
下鄉演出過程中,鹽城市雜技家協會、江蘇省雜技團除推出“點菜式服務”外,還積極搭建舞臺,讓當地的雜技愛好者報名登臺獻演,與演員互動,增加了百姓的參與度和互動性。
演員王碩、潘健多次參加演出,看到基層群眾張張真摯的笑臉,聽到陣陣熱情的掌聲,深受感染。他們坦言,送演出下鄉,自己十分投入,傾力把最好的呈現給鄉親們。更重要的是在下基層的過程中,從群眾身上學到了很多,在生活中感悟了很多,將把這些融入到今后的表演里,增強藝術的感染力。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