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22來源:中國美協 |
為進一步提高西部少數民族高研班的創作水平,拓寬青年美術工作者的創作視野,在中國文聯、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的支持下,6月4日至12日,中國美術家協會組織“第六屆西部少數民族青年美術家高研班采風寫生團”赴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西烏珠穆沁旗、東烏珠穆沁旗)采風寫生。寫生團由中國文聯原黨組書記胡振民,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劉大為,解放軍美術書法研究院副院長、中國畫學會副會長張道興,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杜軍,中國美術家協會展覽部副主任孫同和,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原院長、教授孫志鈞、院長韓振剛,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人物系主任劉金貴,江蘇省揚州市國畫院院長安玉民等美術家,12名高研班(中國畫專業)學員,以及數名媒體記者組成。 6月7日,采風團走進烏蘭五臺參加蒙古族最具特色的那達慕大會?!澳沁_慕”是蒙古語,“慕”是蒙語的譯音,意為“娛樂、游戲”,以表示豐收的喜悅之情?!澳沁_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的“那達慕”大會,是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澳沁_慕”大會上有驚險刺激的賽馬、摔跤,令人贊賞的射箭等競技娛樂項目,這些項目是體能和智慧的較量、速度和耐力的比拼,弓箭手的沉著冷靜,賽馬手的馳騁飛揚,摔跤手的機敏耐力,種種表現都讓各位藝術家們按耐不住手中的畫筆,通過畫筆將生動的人物形象與民族風情表現出來。
劉大為主席在那達慕大會上畫速寫
劉大為主席授課
杜軍副秘書長主持授課 6月8日,采風團迎來本次寫生中最重要的一天,第六屆西部少數民族班的學員及同行的老師一起觀摩劉大為主席的人物寫生課。寫生課上,劉大為主席首先從三個方面強調了寫生的意義,一是通過寫生可以提高技法、技巧,直接有效地提高眼、手、腦的配合和協調能力;二是通過寫生深入到生活中去,生活是創作的源泉,通過寫生,在生活中發現創作的素材;三是通過寫生建立自己與對象感情上的交流,從而激發創作中的靈感。講座結束后,開始了現場示范人物寫生。劉大為主席的示范使在場的老師與學員們受益匪淺,尤其是少數民族班的學員們非常珍惜這次觀看劉大為主席做范畫的機會,他們表示“能觀看寫生全過程是一件非常難得是學習機會,能系統地聽主席講寫生創作也是非常好的一次經歷”。這次的人物寫生示范解決了青年美術家一些習藝階段的困惑,為草原寫生打開了思路,也為今后的美術創作提供了大量的知識儲備。劉大為主席談到,中國美術這幾年一直關注中青年的美術創作,特別是西部少數民族中青年的美術創作,這幾年美協持續組織西部少數民族的學習,把培養少數民族地區的美術人才作為培訓的重點。今年,第六屆少數民族班來到錫林郭勒大草原,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采風寫生學習的機會。內蒙古具有悠久的歷史,有豐富物產和具有特色的人物形象,這些元素都為藝術家提供了創作素材。更重要的是內蒙古地域遼闊,從西到東有草原、沙漠、林區,豐富多彩的生活是我們藝術家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的源泉,所以,內蒙古是一個非常適合青年美術家采風寫生的地方。“草原生活”主題性創作多次出現在美術、音樂、戲劇等創作中,藝術形式多樣,中國美協組織青年藝術家來到內蒙草原寫生,到實踐中學習,深入生活,深入到人民中去,通過寫生了解當地民俗生活,創作出優秀的美術作品。
張道興老師授課 張道興老師談到,本次中國美協組織藝術家與西部少數民族班的學員一起來到內蒙古寫生,是一次很有意義的活動。通過幾天的寫生活動,使學員深刻體會到了寫生的意義所在,寫生的價值遠遠不在于寫生的本身,而是通過寫生可以催練個性、面貌,體會到轉形,體會到本質,甚至體會到抽象意識。寫生不是外來的,中國早就有了寫生的意識,當下的中青年美術家要帶著思考到生活中寫生,通過寫生的手段,達到什么樣的目的,用什么樣的形式去表現,這是青年美術家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
韓振剛院長寫生 韓振剛院長談到,西部少數民族高研班是以培養西部地區美術人才為目的,進一步推進西部地區美術事業的繁榮發展。幾年來,首都師范大學一直與中國文聯、中國美協緊密合作,為把西部民族美術事業做好、做強而努力著。第六屆少數民族班的學員是經過層層選撥而來到北京學習,他們有一定的繪畫基礎,有些學員在創作方面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但是,既然來到北京學習,我期盼著他們的創作要有一定的提高。通過學員們赴山東峨莊、內蒙錫林郭勒大草原的兩次寫生活動,還是可以看到他們在不斷地進步,不斷地自我突破。同時,我也反復與學員們強調,學習繪畫,我們應該學習傳統,但不可死搬硬套,要學會融會貫通。比如畫山畫樹,古人總結出了許多成系統的筆法、皴法,但我們出來寫生,重要的是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這些才是最珍貴的,也是我們寫生時必須把握的要點,而非一味地將傳統的筆法、皴法“套路”帶到寫生中去。寫生就得忠實于現場的感受。
安玉民院長授課 安玉民院長談到,通過中國美協組織的這次寫生活動,不僅了解了少數民族特色風俗,深深體會到傳統民族文化的魅力,尤其是經過幾天與劉大為主席等藝術大家的朝夕相處,與隨團高研班學員的接觸交流,受益匪淺,感觸良多。寫生的過程中,大家配合默契,老師做起輔導非常隨和,年輕人渴望學習也非常謙虛,各項活動有聲有色,既為當地少數民族文化發展加油鼓勁,也為促進交流互動帶來很大影響。
學員在寫生
學員在寫生 學員們也紛紛表示,“本次采風寫生活動,又一次近距離接觸我家鄉內蒙古錫林郭勒大草原,這里是歷來過著游牧生活而聞名號稱馬背民族的地方。這次很榮幸,中國美協劉大為主席親自帶領我們來這里寫生,近距離接觸看老師作畫和聆聽老師這么多年寫生經驗的講座,收獲很大。從第一天開始位于乾隆年間貝子廟到西烏珠穆沁烏蘭五臺的短短的幾天內,劉大為老師示范了20余幅草原風景和穿著蒙古袍的人物寫生,又一一的講解作畫過程,解答學員們寫生中遇到的難題。通過短短幾天的學習,使我們在創作方面和文化認識方面取得了雙豐收。少數民族學員們零距離接觸大草原、善良、好客的蒙古人后,畫出了不少好作品。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所以我們要努力提升本專業水平,創作出本民族文化、民俗方面的優秀作品展現給大家”?!斑|闊的內蒙古大草原養育了一代又一代英雄兒女,他們擁有草原一樣博大的胸懷和善良淳樸的心,這里的山川地貌、風土人情是無數藝術工作者的樂園。通過這次活動,使我們對寫生和素材凝練都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和感受,收獲滿滿。隨行的所有學員也因這次活動加深了相互之間的感情,各自的臉上都展現出了錫林郭勒草原一樣美麗的笑容”。
合影留念 寫生團在采風寫生的同時,還參觀了錫林郭勒盟博物館、西烏旗男兒三藝博物館、東烏旗博物館,看著眼前的展品,我們仿佛可以看到推著勒勒車、趕著牛羊的一隊人馬跋山涉水,翻山越嶺定居到這片草原。尤其是來到非遺展廳,被非遺文物所震撼,感受到了蒙古族人民的智慧,這也是他們之所以在草原上幸福生活的原因。草原遼闊路漫漫,寫生團乘坐的大巴車上持續播放著蒙古族的歌曲,望著窗外的風景,聽著悠揚的歌聲,采風團員們與藍天、白云、草原融為一體……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