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6來源: |
2月22日,由省文聯主辦,省評協、省視協承辦的電視劇《山海情》暨江蘇扶貧題材影視作品創作研討會在南京舉辦。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劉旭東,省作協副主席、省評協主席汪政出席研討會。我省影視評論方面的專家、學者沈國芳、舒克、賈冀川、楊駿、陳法玉、蔡驥鳴、王海波、潘政治,以及省評協副秘書長(主持工作)、一級美術師衡正安,省視協秘書長丁秋靈參加研討會。研討會由汪政主持。 電視劇《山海情》是國家廣電總局重點項目,系“理想照耀中國——國家廣電總局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電視劇展播劇”。該劇講述了上世紀90年代以來,寧夏西海固的干部群眾積極響應國家扶貧政策號召,在福建的對口幫扶下,積極探索脫貧發展辦法,通過辛勤勞動和不懈努力,將飛沙走石的“干沙灘”建設成寸土寸金的“金沙灘”的脫貧故事。該劇播出后,即受到觀眾熱捧和業界廣泛好評。 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學者對電視劇《山海情》給予了高度評價,并認為該劇對做好江蘇扶貧題材影視作品創作具有很好的啟示和借鑒意義。 汪政認為,《山海情》成功的意義非同一般,它證明了重大現實題材創作不但可以政治正確,也可以審美正確,并獲得市場,甚至獲取頂流;沈國芳認為,該劇直擊扶貧的生活實相,形成了透出泥土味道的現實主義震撼力;舒克認為,盡管《山海情》僅有23集,卻既能凸顯宏大的主題與廣闊的畫卷,又能同時做到細膩地表現細節、刻畫人物,挖掘出了更為深刻的思想厚度與情感濃度;賈冀川認為,《山海情》通過真實+有趣,創造了一個獨特的世界,突破了主旋律影視劇創作的模式和窠臼;楊駿認為,《山海情》的成功,說明主旋律創作和普通大眾的情感訴求不是對立的,主旋律作品也可以收獲市場、引爆市場,我們要有這種文化自信;陳法玉則從社會學角度展開,認為《山海情》承載的內容具有一定的社會學意義,它通過反映一個社會歷史事件很好地反映了整個社會歷史風貌;蔡驥鳴從文藝創作要貼近現實、貼近民生的角度闡釋開去,認為《山海情》的成功主要是由于該劇在選材上的與時代合拍、劇情的真實感人、表現方式的純樸,讓受眾有了獲得感、真切感和心動感;王海波認為,《山海情》通過匠心設置沖突、塑造人物群像、夢想照見現實為主旋律影視作品實現“破圈”提供了很好的路徑;潘政治認為,作品中體現的鮮明西北特色,啟示江蘇扶貧題材影視作品要注意在創作中更加重視體現江蘇地方文化特色,讓作品很好發揮承載地域文化傳播的作用。 劉旭東作總結講話。他指出,此次研討,是貫徹落實省委婁勤儉書記在省十次文代會、九次作代會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的具體行動,婁書記在講話中,向江蘇文藝家強調要關注“五個故事”,其中就包括共同追求幸福生活的奮斗故事?!渡胶G椤愤@部作品十分有沖擊力,通過這次研討,可以通過解剖它來觀照當下江蘇扶貧題材電視劇創作,尤其對于我們怎么認識江蘇特色、怎么反映江蘇特色,都是一次有益啟示。我們的思考應當從這里出發,帶動一批主題作品的創作生產,創作出更多無愧于時代的新史詩。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