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8來源:藝術中國 |
12月25日,由青年設計100主辦的“2024青年設計100創新設計展”在望京小街NEEDART藝術空間拉開帷幕。這一年一度的青年設計盛事,匯聚了來自全球32所院校的176組優秀青年設計師作品,以多元的表現形式展示了新時代青年設計的創作潛能和藝術探索。 “青年設計100"是由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北京國際設計周與珠海國際設計周于2019 年聯合發起的一項青年設計師培養計劃。該計劃以高校為紐帶,聯合全球一批重要的藝術設計院校,匯聚各領域思想家和研究者,通過導師推薦、專家篩選、公眾評議、市場檢驗等多重方式,挖掘思想活躍、理念超前、學術扎實、具備潛力的青年設計師。鏈接社會資源,協同創新,搭建藝術、人文、科學、產業的多學科創智生態與內生經濟系統。積極響應新時代中國的高質量發展命題,培育時代新人。 截止目前,青年設計100已與全球64所知名藝術設計院校建立合作關系;聘任147位提名導師,匯集1000余位優秀青年設計師。 青年設計100持續舉辦各類論壇、展覽、設計大賽、創新工作營活動共計30余場;2024年與北京卓越藝術人才(美術、設計)培養高校聯盟合作舉辦2024萬花筒北京卓越青年藝術節。同時青年設計100與北京、深圳、杭州、佛山、青島、眉山等多地政府、企業達成合作,為城市更新、美麗鄉村建設及產業創新發展貢獻源源不斷的青年創新力量。 2024青年設計100的年度主題為“聚焦·變焦”,在此次展覽中呈現的意味更接近于一種函數概念,是青年設計師群體在面對以生物科技、信息科技、人工智能、宇宙科學為代表的科技迅猛發展的當代語境下對設計師角色與工作方式重新定義的一種修辭。 “聚焦”代表著青年設計師在成長過程中對設計語言不斷地探索與積淀,體現為一位優秀的設計師所需具備的專業精神與精進的態度。在快速變革的世界里,堅持對細節的專注與探討,才能孕育出真正的價值與創新。 “變焦”則是對當代乃至未來設計的全新表達:AI的發展讓設計的邊界變得更加模糊,青年設計師不再單純定義為傳統的藝術創作者,更是技術應用與創新的推動者,是未來以設計踐行社會責任的實踐者、探索者。在此過程中,打破傳統設計思維的框架與壁壘,著眼未來,投入到多領域、多學科的合作與鏈接中,才能在紛雜無序的世界變革中尋到駛往未來設計的彼岸之舟。 本次展覽,征集了來自廣州美術學院、天津美術學院、中央民族大學、中央美術學院、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國美術學院、北京工業大學、北京電影學院、北京印刷學院、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北京交通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服裝學院、北京城市學院、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北京聯合大學、西安美術學院、江南大學、青島大學、青島農業大學、青島科技大學、南京藝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深圳技術大學、湖南九嶷職業技術學院(以筆畫排序)以及Camberwell College of Arts UAL、 Central Saint Martins、Eindhov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Royal College of Art、Savannah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以首字母排序) 等全球藝術院校,匯集包括科技藝術、視覺傳達、產品設計、空間設計、服裝設計、新媒體藝術、影像、動畫、繪本等專業方向的共32所院校的176組優秀畢業作品,我們試圖通過這些作品,發現當代青年設計師們在設計工作中的思考,對于如何觸發未來設計的開關,我們不能給出某種確定的答案,但我們希望,在我們所能呈現出的這一場豐富多元的設計風景中,觀眾不僅能看到當代青年設計不斷發展變化著的軌跡,更能捕捉到屬于當今這個時代的未知與機遇。 作品圍繞“視覺文化、生活方式、時尚藝術、影像媒體 ”四個學術板塊,同期開展線下及線上展覽。 視覺文化單元 生活方式單元 時尚藝術單元 影像媒體單元 影像媒體播放作品名單 《五禽五形》——楊杰 《弦(STRING)》——程海鑄 《維諾塔》——曹雨 《虛室生白》——梁穎欣 《Victoria station》——楊睿 《追與逃》——韓愷 《狩獵森林》——黃迎鑫 《切舍兔樂園》——侯崢兒 《蘑菇》——李涵、吳雨格、林潔敏 《缸》——熊奕康 《月明歸》——陳婉怡、熊奕康、王雪菡 《失憶者回憶錄》——李淞瑋 《藥物語》——邱韻 《回家》——鄭欣然 《邊界》——張川銀秀 2024青年設計100提名院校、提名導師、提名學生以及作品如下: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