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7來源:?藝術中國 |
為推動嶺南廣府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進國家版權示范城市建設,在中共佛山市委宣傳部、佛山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的指導下,佛山市藝術創作院啟動“佛山百位歷史名人雕塑創作計劃”,以《佛山歷史文化叢書》作為資料依托,選取佛山歷史名人作為創作對象,組織藝術家集體創作生產一批思想性與藝術性俱佳的雕塑作品。 作為嶺南廣府文藝創作工程的重要項目之一,該創作計劃是繼2021年的“佛山革命志士紀念雕塑系列”之后,佛山市藝術創作院·佛山市雕塑院的又一個重大集體創作項目。項目組邀請省市專家,經過深入研究和廣泛討論,確定了100多位創作對象,分為狀元風采、武林豪杰、工商巨子、成藥之鄉、名臣循吏、神工巧匠、思想先驅、文學名家、丹青大家、粵韻名伶等10個方向。人物的選取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和城市人文精神。 佛山百位歷史名人雕塑創作計劃分期進行,第一期創作項目于2023年6月正式啟動。創作對象包括佛山歷代文武狀元、武林豪杰人物、工商巨子以及中醫藥名人等共17位人物。13位主創藝術家由佛山市藝術創作院·佛山市雕塑院的在職、院聘和離退休藝術家組成,并邀請佛山市雕塑院原院長,一級美術師薛里昂、國際著名雕塑家吳信坤等專家擔任藝術顧問,邀請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中文學院院長、教授陳恩維、《佛山歷史文化叢書》執行主編鄭海峰等擔任學術顧問。 佛山百位歷史名人雕塑創作計劃分期進行,第一期創作項目于2023年6月正式啟動。創作對象包括佛山歷代文武狀元、武林豪杰人物、工商巨子以及中醫藥名人等共17位人物。13位主創藝術家由佛山市藝術創作院·佛山市雕塑院的在職、院聘和離退休藝術家組成,并邀請佛山市雕塑院原院長,一級美術師薛里昂、國際著名雕塑家吳信坤等專家擔任藝術顧問,邀請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中文學院院長、教授陳恩維、《佛山歷史文化叢書》執行主編鄭海峰等擔任學術顧問。 項目啟動后,佛山市藝術創作院組織藝術家們赴擬創作的歷史名人的家鄉調研考察,走訪名人故居,訪談名人后代,廣泛收集圖像和文字資料,汲取創作靈感。泥塑大稿創作在石灣鎮街道黎沖村大宗公園進行。藝術家們在黎沖村進行了近一年的集體創作,同時組織開展審核、研討、匯報會議,多次修改打磨,精益求精。集體創作期間,中共佛山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領導高度重視,多次蒞臨創作現場指導,提出寶貴的修改意見。 藝術家們傾力創作,最終完成16件/組作品,共塑造17位歷史名人。每件作品高約80厘米。藝術家們以立體、形象的雕塑為載體,采用了圓雕、浮雕相結合的形式,寫實和寫意兼用的手法,于方寸之間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作品中還加入了標志性的道具、場景標識、篆刻等元素,以更準確地反映歷史名人的身份和地位。這批作品為歷史名人造像,還原歷史背景,表現出歷史人物的精神氣度,完成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第一期作品在“佛山畫院、佛山市雕塑院成立40周年美術成果展”展出并廣受好評。 佛山是一座千年文化名城,自古以來人才輩出,為佛山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佛山百位歷史名人雕塑創作計劃,不僅是對名人的紀念,更是城市文化、歷史和社會價值的體現,對城市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作為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歷史名人雕塑可以作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傳承歷史和文化,教育后人,他們的故事激勵佛山兒女秉承敢為人先,創新進取的精神,同時增強市民對城市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名人雕塑也能成為城市的標志性景觀,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必須增強文化自信,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要求。在2024年初召開的佛山市委十三屆七次全會上,首次提出要激活“十大傳統文化”,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擦亮歷史文化名城品牌。佛山百位歷史名人雕塑創作計劃正體現了藝術傳承與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激活,利用多元的方式使歷史名人從史料文字到三維圖像形象的轉化及傳播,發掘歷史名人身上體現出的嶺南廣府文化精神內涵,發揮其在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當代價值,豐富佛山精神譜系,推進文化自信自強,以生動具體的藝術創作實踐助力佛山“百千萬工程”實施,助力佛山爭當傳承嶺南廣府文脈領頭羊,全面提升佛山文化大市的美譽度、影響力。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