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1來源: 藝術中國 |
主講嘉賓:張文江,同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2025年1月4日,中歐EMBA「人文藝術講座」開年第一講在上海校區舉辦,攜先哲智慧,帶來了一場啟思解惑、鼓舞人心的精彩演講。本次講座有幸邀請到同濟大學人文學院張文江教授,以「莊子的精神世界:《莊子·繕性》析義——去俗、隱顯、正己」為主題,鑒古察今,與中歐EMBA的同學及校友們一同探尋莊子學問中奧妙的修行之道。 《莊子·繕性》一般認為是莊子后學所著,此文闡釋了莊子的修行智慧,可以提煉為「去俗、隱顯、正己」。張教授逐句拆解文本,以獨到的視角闡幽發微。他解釋「繕性」是持續地往好的方向改善自己,過程中有隱顯兩面,最深的境界是「隱故不自隱」,而修行的前提是去俗,終極是正己。比較淺顯地講,這是一門研究如何讓自己的生命過得更好的學問。張教授還點明,我們讀《莊子》,其實觀照的是今天21世紀的現實。對于企業決策者而言,首先要認識自己所處的時代,并且理解在時代的機遇中,如何提高自身的實力。盡管任何一個時代都不能令人完全滿意,我們依然可以在時代變遷中,尋求自己的發展道路:第一「處其所」,根據每個人不同的情況,找到自己的特殊定位;第二,盡可能站得高一些;第三「反其性」,修正、提升自己。 隨后互動環節中,現場同學踴躍提問,與張教授繼續探討修行法則、「隱故不自隱」對于企業高管的意義、本性與內心的區別、不自隱和顯的關系、如何面對艱難時世等諸多話題。張教授在回答中也強調,身處不確定的時代,與其顧慮擔憂,不如努力尋找自己的進路。另一方面,修行無止境,個人發展要和文明的進步聯系起來,洞察企業參與世界競爭的背后,實則還有文明的競爭,要努力理解自身文明的至深根源,同時注意汲取其他文明的優秀之處。 新年伊始,中歐EMBA「人文藝術講座」系列再度啟航,將持續邀約文、史、哲等領域的大咖名師演講,分享豐富多元的人文智慧,助力同學們在思想的沃土里深耕細作,成為有深度、有格局的時代精英。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