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1來源: 藝術中國 |
開幕式嘉賓合影 2025年1月10日,“萬花筒——莊紅藝個展”在上海寶龍美術館開幕,展覽持續將至3月23日。 開幕式現場 開幕式現場 開幕式現場 “我的藝術核心是快樂、精神和重塑魅力——一封重新與自然贈予的寧靜相連接的請帖。” 莊紅藝在上海寶龍美術館的首次展覽將展出 80余件作品,這些展品跨越了藝術家不同時期和階段的創作。在這里,人類的內在體驗與大自然的外在影響界限變得模糊不清,觀眾將進入一個充滿質感和色彩交織的空間。莊紅藝1962年出生于四川,1992年漂洋過海來到歐洲,他被周圍不斷變化的景觀事物所吸引,并對此保持著開放的態度。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莊紅藝以其在觸感景觀和花床中對紙花的繁復運用而聞名,他在向中國傳統的精致之美致敬的同時,重新詮釋并創造出具有創意意味的作品。這些紙花瓣蘊含著無常和變化的可能性,以及大自然充滿希望的韌性,既是對過去的致敬,也是對我們共同未來的祝愿。對他來說,藝術就是要在控制和混沌之間尋求平衡,讓創造力在碰撞中生根發芽。對莊紅藝而言,藝術是在控制與混亂之間尋找平衡,而創造力則扎根于兩者交匯的縫隙中。他的作品充滿了即興而精致的細節與動態,試圖捕捉一種超越語言與文化結構的情感世界,通過展覽中富有節奏感的構圖,以肢體性和體驗性的力量,觸及我們內心深處某種更為直接的情感共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也許我們說的是不同語言,但我們都能讀懂花?!?/em> 萬花筒的概念對于莊紅藝而言,暗示著觀看的直接性、視角的不斷轉換,以及真正讓自己被不斷變化的景觀所吞沒的冥想特質。觀看萬花筒,就是被色彩、運動和形式的變化可能性所影響和感染。莊紅藝的作品探索藝術作為喚醒活力和休息的方式,對當代生活的不確定性——對我們所擁有的時間和我們所處的空間的概念的徹底改變——讓觀眾參與其中進行對話。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藝術家莊紅藝說:“大自然的循環構成了我在“KALEIDOSCOPE -萬花筒”中尋求傳達的無處不在的靈感——運動感和流動感為每件作品注入生命。在過去的幾十年里,我很榮幸能與全球各地的觀眾分享我的作品,從北京的鑄造美術館到荷蘭的格羅寧格博物館、俄羅斯的艾拉爾塔當代藝術博物館、德國的烏爾姆博物館,再到現在的上海寶龍美術館。這次展覽對我來說意義非凡,是我藝術生涯中最重要的展覽之一。它代表著一次回家的機會,一次與最初啟發我藝術旅程的人們分享我的藝術演變過程的機會,一次在文化傳承與創新塑造間對話并搭建起新橋梁的機會。我的愿望是將我的藝術作為對大自然永恒韻律的贊美;通過這次展覽,我希望給人們帶來沉思和愉悅的時刻,邀請每一位觀眾找到自己與自然世界的微妙聯系,以及自然生態中奇異花朵的美麗?!保?span style="text-indent: 32px; text-wrap-mode: wrap;">文/莊莉莉)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海報 藝術家 莊紅藝 1962年生于中國四川 1982-1986年四川美術學院版畫系畢業 1992-1996年荷蘭密涅瓦藝術學院畢業 2005-2006年執教荷蘭自由藝術學院 現生活在瑞士,工作于中國北京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