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8來源: 藝術中國 |
行為藝術作品《Confluence》公演 2025年2月21日,青年藝術家楊雪凝的首次個展《貳肆》在北京798藝術區橋藝術空間(ART BRIDGE GALLERY)正式啟幕。展覽由策展人阮悅來策劃,學術顧問Ina Conradi、展覽總監趙法之聯合呈現,以行為藝術、影像裝置與互動體驗為載體,探討個體身份、文化記憶與社會規訓的復雜交織。開幕現場,楊雪凝特別呈現行為藝術作品《Confluence》的首次國內公演,以紅繩、鎖鏈與身體編織“意義之網”,將展覽推向高潮。 從舞者到藝術家:十年身體的覺醒 楊雪凝畢業于北京舞蹈學院中國民族民間舞系,后于愛丁堡大學取得當代藝術實踐碩士學位。十年專業舞蹈訓練賦予其作品獨特的張力。在她的創作中關注?與物之間的關系,以及個體在社會中所?臨的各種挑戰。楊雪凝不斷反思?我認知、身份認同與情感寄托。通過不同的媒介,展現出個?與社會、內?與外界之間的對話。正如策展人阮悅來評價:“她的作品既是身體的詩學,也是文化的解構——專業舞蹈的規訓與當代藝術的自由在她身上形成張力,最終轉化為對身份困境的犀利表達。” 本此展覽策展人,中國美術學院公共藝術專業負責人阮悅來教授提到了關于本次展覽的三個關鍵詞,分別是“身份”“時空感”“關聯”,揭示了藝術家從傳統舞蹈的身體規訓轉向當代藝術的表達,本質上是對身體作為文化符號的解構與重構。 第一個關鍵詞“身份”,即身體的解域化與再編碼。藝術家的作品中暗含了自我與本我、自我與他者、自我與社會的關系實驗,她以舞蹈的“規訓身體”為起點,通過影像與裝置的介入,將肢體語言轉化為流動的文化文本,身體作為開放場域,承載著多重意義的碰撞與生成。 第二個關鍵詞“時空”,即跨文化語境下的身體考古。藝術家結合自身的學習、生活經歷,利用影像、裝置體現碎片化的肢體動作,對本土文化的解構與編碼,用身體知覺構建了“異國—本土”的雙重時空褶皺。 第三個關鍵詞關聯,即具身化實踐與集體記憶的激活。藝術家在現場通過鑰匙交換、肢體介入等參與式行為,她將個體經驗轉化為公共儀式,在隔離與開放的張力中,身體成為傳遞文化基因的媒介,激活集體記憶的潛在能量。 展覽總監,橋藝術空間趙法之先生在致辭中表示,“貳肆”不僅是一場藝術展,它更像是一場精心策劃的藝術盛宴,一個以藝術家24歲人生階段為起點,跨越時空界限,展開深入對話的獨特平臺?!皸钛┠ㄟ^其創新的行為藝術影像和裝置等多種媒介,突破了傳統藝術表現的限制,引導我們探索個體與世界、自我與他人之間復雜而微妙的關系。希望這次展覽能夠為大家帶來前所未有的視覺享受和深刻的思考空間?!?/p> 北京舞蹈學院原院長李旭先生表示他始終堅信,藝術有一種獨特的力量,能夠直抵人心,發現并喚起人們內心深處的情感。"今天開場楊雪凝的行為藝術讓我深受震撼。藝術家用泰然自若、全神貫注的表現力,將這個世界在瞬間凝固,這種能力令人驚嘆。藝術的這種魅力,正是它了不起的地方。" 楊雪凝作為新生代跨媒介藝術家,以身體為方法論展開后現代語境下的文化實踐。在其創作體系中,舞蹈本體論被解構為流動的文化符號,通過影像、裝置的多維重構,實現了本土文化基因與全球化語境的異質化對話。展覽前言藝術家特別強調24歲年齡節點,而其作品中既承載著代際記憶的在地性,又彰顯出Z世代藝術家突破文化地理疆界的實驗精神,呈現出“異托邦”的時空體驗。這場具有開幕性質的展覽,不僅標志著藝術家個體步入當代藝術實踐的開端,更預示著藝術家以具身化的感知方式編織著傳統與當代、本土與全球的辯證關系。 開幕焦點:《Confluence》的覺醒儀式 作為開幕式的核心環節,《Confluence》以行為藝術與可穿戴裝置結合,呈現了一場關于“本命年”的自我儀式。藝術家將象征護身符的紅色繩結編入黑色長辮,與金屬鎖鏈交織纏繞,構建出復雜的情感結構。作品通過三重敘事展開: 「經歷與記憶:長辮象征24年的生命歷程,將記憶編織成時間的線索」 「自我與外物:金屬鎖鏈被賦予“護身”意義卻暗喻文化符號對個體的束縛」 「現實與超現實:循環播放的影像裝置記錄表演映射時間流逝與記憶的永恒性」 在表演終章,楊雪凝將鑰匙遞給觀眾,留下“保護與自由”的無聲回響,邀請觀眾直面自我與意義的博弈。 展廳現場 楊雪凝 致 謝 《貳肆》是藝術實踐的回溯,是楊雪凝發起的一場打破“標準答案”、探索自我與成長的公共討論。她用身體做筆,在傳統與現代的裂縫中書寫一部屬于Z世代的覺醒宣言。 “《貳肆》的落幕,猶如一場在時間與空間之間流轉的旋律,最終的音符漸行漸遠,卻仍回蕩在我的心中。展覽對我來說,遠不僅僅是作品的展示,更是一段情感的釋放,一次心靈的對話,亦是對過去歲月的溫柔回望。在這條漫長而曲折的藝術路上,我從未獨行,而是有無數雙溫暖的手,始終扶持我走到今天。這場展覽,承載了我過去幾年所有的思考與蛻變。在其中,我嘗試通過行為、影像與舞蹈等語言,去表達身份、記憶、時間與情感之間的微妙聯系。每一件作品,都是我心靈的一次真誠剖析,也是我對當代社會、個體身份、情感表達的無盡探索。展覽結束,心中卻涌動著更多的疑問和渴望,而這正是藝術無窮魅力的所在——它總是在呼喚著更遠的未知。 在此,我想深深感謝所有在這段旅程中陪伴、支持我的人。感謝我的家人,你們始終是我創作的力量源泉。無論我如何在藝術的深淵中徘徊,始終有你們的關懷與支持,提醒我始終保持初心。是你們讓我知道,無論走多遠,心中那份對藝術的熱愛與信念始終不變。感謝我的策展人以及所有支持我的老師們,你們的智慧、耐心與熱情,是這次展覽得以順利呈現的關鍵。每一滴汗水,每一次精心的調試與策劃,都讓我感受到你們對藝術的執著與信任。沒有你們的幫助,這場展覽不會如此完整與有力。感謝每一位觀展的朋友,你們的到來與傾聽,是對我藝術創作最真摯的回應。無論是一個眼神的共鳴,還是一段長久的思考,你們的參與讓我深知,藝術的價值從不只是自我表達,更是與他人、與世界的共振。 《貳肆》或許只是一個開始,一個短暫的交匯點,但這段旅程不會停止。我將繼續探索,繼續懷抱對藝術的熱愛與堅持,也期待未來與更多的你們,在藝術的無限可能中,找到屬于我們共同的心跳。感謝你們,愿我們在這條藝術的道路上,永遠同行?!?/p> 楊雪凝 2025.2.25 開幕現場 責任編輯:王潔 |